大人的限制 VS 孩子的探索,衝突時如何平衡?

本文已影響1.14W人 

2歲孩子,因爲一些必要的涉及安全的行爲被限制後,會用撒謊的方式來實現。比如,她喜歡把水鑽貼紙放嘴裏,告訴她如果吃下去卡住會有危險,但她會以拉大便爲藉口(她大便是躲起來的)偷偷放嘴裏。必要限制和孩子的探索欲起了衝突,該如何平衡呢?

我們經常會說,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畫的圈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特點,什麼時候整個圈能完全放開,這都非常重要。或者換一個比方,槓桿兩端,一邊是自由獨立,一邊是大人的監督(非貶義)和保護,如何平衡。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就給幾點個人建議吧:

1. 大人畫圈要畫好,安全問題不要僥倖,這是畫圈子時需要堅守的。如果孩子喜歡把某樣東西放嘴裏,或者孩子喜歡玩危險物品,那麼最好的辦法是大人不讓孩子有接觸的機會。比如,可不可以不買?可不可以先收起來,等孩子大了再拿出來?

一個兩歲的孩子,爲什麼一定要買水鑽貼紙?給了孩子以後,發現孩子喜歡放在嘴巴里,爲什麼不收起來?問個極端的問題:如果孩子喜歡玩和放進嘴巴里的是藥物,家長也聽之任之麼?

2. 尋找問題背後的原因:只針對行爲有時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會背開媽媽這麼做,那麼至少我們知道:她這個行爲的目的不是引起關注。那麼有沒有其它原因呢?

是因爲無聊?還是因爲媽媽阻止所以故意要去做?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如何?媽媽平時有沒有特別多的說“不可以”,圈子是否畫得太小?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不是孩子本人,並不一定能找到確切原因。孩子這麼做有可能是因爲口腔觸覺,有可能是因爲特定的味道,或者其它我們不知道的原因。

在找不到原因的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堅持該有的界限,但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喜好,追隨孩子的引領,鼓勵支持孩子的探索,分享孩子的喜悅,撫慰孩子的創傷。

大人的限制 VS 孩子的探索,衝突時如何平衡?

3. 愛孩子≠不設限。很多家長聽了各種“愛與自由”的課,看了各種文章,往往容易走到一個極端。擔心限制孩子就是不愛孩子,給孩子設邊界會對孩子有負面影響。所以很多媽媽“不敢”去給孩子設界限。

要知道的是,孩子的大腦和認知發展還不具備綜合的分析判斷能力,他們與此相關的大腦額葉要到青春後期纔算相對發育成熟。所以,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大人的引導、保護以及適當監督都是非常必要的。

愛孩子不等於不設界,“無條件的愛和有條件的滿足”,平衡起來才更加合理。有的父母是專制型父母(也成教官型父母),孩子必須要服從自己的要求,自己也不屑於告訴孩子爲什麼,對孩子高度控制;有的父母是放縱型溺愛型,對孩子無條件滿足各種要求,完全不設限或者不敢設限。

而另一種被很多研究證實更好的養育類型是:權威型父母。他們給孩子符合年齡和發展特點的自由,給孩子設立必要界限,同時也會和孩子討論爲什麼這麼做。

4. 害怕孩子哭怎麼辦?如果有的媽媽總是“不敢”給孩子設界,會害怕孩子哭,害怕孩子不愛自己,我建議去看看《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這一部分在闡述邊界,闡述“問題歸誰”,寫得非常不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