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愛好”?小小年紀堅持夢想?別鬧了

本文已影響1.73W人 

前陣子微博上有一個加拿大的華人教授提出一個關於給孩子選擇樂器的建議,大致是說不要選擇鋼琴,因爲他身邊的華人家庭幾乎都是讓孩子學鋼琴的,但家裏的鋼琴大都蒙塵了。

孩子如果不能學得出類拔萃,將很難獲得表演的機會,而生活中也因爲鋼琴太大了,不便搬動,想要自娛的時候也常常沒有琴,也比較難以琴會友。

不少網友提出,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大家紛紛點贊。

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愛好”?小小年紀堅持夢想?別鬧了

我以前可能也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到如今自己有孩子了,突然發現這個“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是個小陷阱。

“做你感到有激情的,讓你快樂的事!”對於這樣的建議,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感到陌生。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會支持孩子聽從自己的興趣,但當孩子遇到困難、怕辛苦的時候,又出現兩種父母,第一種輕易就讓孩子放棄了,第二種逼着孩子堅持,因爲“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一定要堅持到底!

尊重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堅持夢想,這似乎是很多父母得到的育兒建議,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靠譜的建議。首先它不具備可行性。

根據孩子的興趣來培養“愛好”,

這可行嗎?

孩子的人生經歷太少,他們接觸的人,經歷的事,面對的事物太少太少,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有趣的選擇。當我孩子小孩子的時候,我和我周圍的同學的理想,很多都是當老師,當醫生,因爲老師和醫生就是我們遇到的受過教育的最有成就的人了。在我成長的小縣城,商人就是開小雜貨鋪的人。

這個世界非常大,充滿奇妙,但大多數孩子接觸到的人除了家人就是鄰居和學校裏的同學。我在我上研究生,甚至可以說讀博士之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科學家”,任何一類的科學家都沒有接觸過,就算從書本上知道了這個詞,我對“科學家”的認識也是非常抽象的。在我做暑期社會實踐的時候的確接觸到了真正的商人,但是我仍然不瞭解,作爲一個商人,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有許許多多運動,我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游泳,足球,網球,板球,保齡球,檯球……有許許多多樂器我見都沒有見過,我曾今哭着要學鋼琴,因爲在電視上看見過,覺得很嚮往。小提琴,大提琴,揚琴,手風情,黑管,架子鼓,薩克斯,揚琴,二胡,琵琶……我都沒有接觸過,我哪裏知道我的興趣是什麼!什麼素描、國畫、油畫、漫畫,在小小的我的腦袋裏,它們都是“畫畫”。芭蕾,拉丁,國標,民族舞,踢踏舞,印度舞……統稱“跳舞”。

如果音樂啓蒙是出生開始,學習樂器3歲後開始,你叫一個幾歲的孩子,如何聽從自己的興趣選擇?或者你要怎麼發現他的天分,如果他的天分是在他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領域?

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也需要後天的培養

根據興趣選擇,那如果孩子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呢?喜歡游泳,前提是你帶她遊過泳啊,孩子不感興趣可能是完全不瞭解。

到底興趣是天然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呢?我們是因爲興趣才做好一件事,還是因爲能夠做好一件事,從而產生興趣?

我想大多數情況下,興趣都不是“天生”的。我會鼓勵孩子去廣泛嘗試,去了解它有什麼迷人之處。興趣的產生或許來源於樂趣:一開始可能需要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趣味,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一些美好,就更容易產生興趣。

興趣的成長或許來源於成就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能夠被鼓勵,可以從失敗中獲得經驗,成長,能夠體驗到一定的成就感,興趣也會逐漸增長,成爲繼續學習的動力。

天然的興趣是有的,孩子會天然地喜歡某些活動多餘另外一些。天才也肯定是存在的,在很多項目上,天才不用花很多時間就能夠遊刃有餘,而普通人即使付出百倍的努力,也趕不上天才。但是天然的興趣、天賦也需要作爲父母的我們給孩子發展天賦的機會。

無論從興趣的產生,還是興趣的‘成長’,哪怕對天才而言,這個過程都不完全是“純天然”的,需要外在的土壤和培植。作爲父母,可以爲孩子提供土壤,培育,施肥,澆灌。

培養孩子課外愛好的目的

無論學習鋼琴、還是小提琴,國畫還是油畫,游泳還是擊劍,實質上學的是音樂,是美術,是體育。通過學習,讓孩子瞭解一種藝術或運動類別,讓她更懂得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它們從多方面的促進孩子的健康,滋養孩子的心靈。

興趣愛好是讓我們可以享受獨處時光的工具,是幫助我們和自己,和周圍世界和解的工具,是我們用以感知美的工具,是我們看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培養孩子的課餘愛好的之前,父母或許得考慮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期待,你是希望孩子通過藝術或體育修身怡情,強身健體,還是希望他學到出類拔萃,能以這類課餘愛好爲職業?

要以某些興趣愛好爲職業,對未來的物質生活會是不小的挑戰。要以課餘愛好爲職業,並掙到一份很好的收入,她可能不僅僅是百裏挑一,需要優秀到全國前100那種水平。當然,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真的很有天賦,並且幸運地被髮掘,盡力側重培養無可厚非。

一個前同事的鼓勵她的兒子追隨自己的興趣,堅持夢想,他真的做到了,他成爲了一名職業自行車賽車手。遺憾的是,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收入的職業,這也意味着他將沒有錢送子女進大學。我知道這世界上有人聽從自己的興趣,堅持夢想成爲了著名的鋼琴家,芭蕾舞演員。也有人追隨興趣,後來成爲了舞蹈老師、鋼琴老師,當然,老師是很不錯的職業,但可能不是最初父母支持孩子“追求夢想”時所期望的。

即使出生在富貴的家庭,以課外愛好爲職業也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選擇。當你是一個物理學家,或者一個企業家的時候,你同樣可以有你的興趣愛好,你甚至有可能把你的愛好發展到專業水平。當你是一個物理學家,或者一個企業家的時候,你有經濟條件更好地支持和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但當你是一個畫家、一個舞蹈家的時候,你可能就玩不轉物理學,或者經營不好一個企業了。

CHOOSE WISELY.

觀點

聽聽孩子的意見,但不一定要照做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聽聽他的興趣是什麼,參考孩子的意見,但並不是必須按照他的意見去做。3歲小朋友想要學鋼琴,家裏的經濟承擔不了,或者買了放不下怎麼辦?你現在就準備“砸鍋賣鐵”了?況且還沒有開始系統學習,對鋼琴其實並不算了解的小朋友,她所說的,媽媽我想要學鋼琴,離真正的“愛好”還十萬八千里呢。

讓孩子通過學習藝術修身怡情,或者通過某項運動去強健身體,真正重要的並不是你選擇了那一扇窗口,藉助了哪一種工具,而是你被領進了一個新世界,獲得了一雙隱形的眼睛可以感受到這個世界和生命的更多細節。父母給孩子建議,或者在孩子沒有特別的興趣的情況下,替孩子選擇那個打開藝術、體育之門的窗口,比如替孩子選擇鋼琴或者小提琴,國畫或者油畫,芭蕾或者拉丁舞,足球或者羽毛球……這並不越權。

如果你不給孩子建議,不幫孩子做某些決定,要你這個監護人幹嘛?很多時候孩子都需要你的指導,尊重孩子不等於什麼都聽他的。

很多父母常犯一個錯誤,把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應該父母限制和做決定的界限分不清。孩子無論在身體發育上,情感上,道德上,智力上都還沒有準備好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們的“意願”有時候……是非理性的。

考慮清楚培養課外愛好的目的什麼

培養課外愛好和學校的學業本身是不衝突的,音樂、體育都可以促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但爲了培養愛好,失去更好的受教育的機會是很冒險的。反過來,如果興趣愛好對未來的生活、學業、事業有所幫助,有什麼理由不高高興興接受?

雖然這麼說會被很多人指責,但父母在爲孩子投資課外愛好時,考慮器材的便攜性、價格(包括課外班學費)等因素,考慮表演機會,交友,升學等可能性,我覺得也是很合理的考慮。這有什麼可指責的?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進更好的大學,擁有更多交友、職業機會,這沒什麼可丟臉的。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考慮,不用理那些嘴炮,他們並不是真的在你的孩子的未來。

做好改變的準備

不要說“興趣”了,隨着孩子成長,他們喜歡遊戲的方式也會改變——他會更有創造性,嘗試更多的玩具、遊戲和想法,需要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來遊戲。

所以,不要給幼兒花太多錢買玩具,報興趣班。儘可能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儘可能多參加免費的,或者便宜的活動,聰明地投資。先廣泛地探索,讓孩子去開心玩吧!

要有趣,纔有興趣,要擅長才更感興趣。

與其說參考孩子的“興趣”,不如參考“特長”

對小孩子來說,興趣是很模糊的,不過父母可以觀察孩子擅長做什麼,選擇孩子更有可能做得好的項目來學習,或者直接選擇簡單的(或者便宜的)項目來“入門”。

幼兒充分地去探索,去玩!在遊戲中找到“興趣”,在玩樂中發現自己擅長做的事,增進興趣。鼓勵孩子嘗試新的活動,也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做他擅長的事。

興趣不是憑空出現的,堅韌不拔的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恢復力),自控力不是生物本能,它們都需要引導和培養。不論是培養興趣,還是恢復力,還是自控力,有一個因素都至關重要,就是體會成就感。大腦需要不斷被強化兩個認識,才能堅持去做一件事:1.我努力(剋制)會有收穫;2. 我可以做到。

挫折、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但成就感也不可或缺。

很多習慣可以長期堅持,不是因爲長期堅持它,最終你可以獲得一個巨大的、炫目的獎勵,而是在堅持的過程中,你可以不斷地獲得及時的鼓勵。

鼓勵孩子去發現她擅長做的事,我們再去爲她“投資”,將“愛好”培養成“習慣”。

鼓勵堅持還是允許放棄?

讓你去堅持做一件自己做得很糟糕的事,你能堅持多久?在適當的時候應該允許孩子放棄,不把時間浪費在努力了卻因爲自身能力侷限,無法獲得成就感和快樂的事情上。這是爲什麼一開始要讓孩子廣泛探索,然後選擇擅長的事去做,讓孩子可以不斷地獲得小小的成就感,而不是持續的挫折和無望。但如果錯選了很不擅長的領域,爲什麼不可以放棄?

在已經建立起一定興趣的基礎上(經過了發現有趣,並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這兩個過程),鼓勵孩子堅持,具有“堅持做這件事”之外的意義。一方面,鼓勵孩子堅持,體驗失敗和挫折,並在其中學習到可能促成進步,避免錯誤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堅持做一件事,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力作爲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是一個人能夠在任何領域獲得成功所不可獲取的品質。集中精力改變某一方面的自制力,其他很多方面都會隨之受益。

所以鼓勵堅持和允許放棄,並沒有絕對的對和錯。父母需要掌握“平衡”,平衡學校的課業和個人的愛好,平衡現在樂趣和未來發展,平衡你和孩子的關係(你有沒有插手過多)。

你自己的孩子,你自己最瞭解。很多事情,是你和孩子共同決定的,無論做什麼選擇,無論堅持還是放棄,不用管別人說三道四。

永遠都鼓勵孩子去探索未知

個人愚見,比起鼓勵孩子“堅持夢想”,更好的做法是,鼓勵他們去探索。

不僅僅是幼年時去玩各種遊戲,去探索,青少年時期、成年後也可以去探索。我希望孩子學着去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去感受生命的奇妙,而它美是多元的,你不去探索,就可能錯失很多機會。

我希望給我的孩子力所能及範圍內的最好的教育,我也會鼓勵她去爭取最好的教育,取得她能力範圍內的最好的成績,上她夠得着的最好的大學。在大學裏,可以去旁聽和自己專業無關的課,試着去了解,爲什麼有人會對它着迷?鼓勵她去看看自己認知以外的這個世界還有什麼。

她的職業方向不需要從幾歲就明確,也不需要從高中填志願,大學選專業時就敲定。我會鼓勵她努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也鼓勵她去發現新的樂趣,她完全可以在人生的後半程找到自己的“一生摯愛”。

孩子,去探索吧,去認識這個世界,去發掘它的美。如果你覺得有趣,去深入探索!如果你一開始以爲那是你的“真愛”,後來發現不是, 也不需一路死磕。

探索是場冒險,充滿了未知。

探索比堅持夢想更具挑戰。

這並不是說興趣不重要,但“去探索”是唯一讓你發現“你從未想過會如此着迷的事情”的途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