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從娃娃抓起?怎樣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文已影響2.97W人 

高考要從娃娃抓起?怎樣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實,當年袋鼠麻麻也是一個高考發揮失常者。現在,我的孩子即將兩週歲了,我也時常在想:有沒有必要也爲他提前做什麼準備?在親子教育中,又該去灌輸怎樣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於是,袋鼠麻麻採訪了身邊的一些朋友,看大家都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觀點一、搶佔高考名額,先從房子抓起

高考要從娃娃抓起?怎樣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2張

我給一個住在附近、許久沒聯繫的朋友打電話,約起一聚。他告訴我,剛搬家了,這邊的房子賣掉了,換了十公里外的位置更偏僻的一套房子。

“爲什麼?”我問。

“還能爲什麼,學區房唄。”她媳婦有北京戶口,爲了孩子的上學指標,以及能連貫讀書,直奔高考主題,這個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已經把他爸媽的原計劃打亂了。自從換房子後,孩子爸媽每天上班要多換幾趟公交車,上班途中又要多耗費接近一個小時。

而身邊朋友中,在給孩子辦入學時反覆遭受煎熬和痛苦的大有人在,這樣的血淚史一抓一大把。有的家長爲了讓孩子上個好學校,不惜幾百萬元來買“學區房”。

而另外一個朋友則表示,擇校入學這件事,對他來說不是一件是否划算的問題,而是一件挺奢侈的事。

“我們都是外地戶籍,女兒沒有在北京參加高考的資格,擇校的問題也不必考慮,我們的想法都很樸素簡單,只要孩子有學上就OK了,多想徒勞。”

不過,在孩子是回老家還是留在北京讀書這個問題上,在他的家庭內部還是存在着爭議。一旦討論哪一個教學質量更優、該不該留在父母身邊的問題時,就容易火藥味十足。

“每當爭吵時,我看到女兒在客廳心無旁騖地玩着玩具,我的心裏真是5000個瓶子翻倒着,只恨自己沒能力!”

觀點二、保護孩子天性,自己在家教育

高考要從娃娃抓起?怎樣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3張

朋友lucy是位外國友人,她表示,打算不把孩子送入學校,自己在家教育。

“我看過這樣一個報道,廣州有一位德國媳婦,主職就是在家教育兩個兒子,一個13歲,另一個3歲,都沒有上學,由母親教書,兩個孩子都教育得很棒。其實我也不太認同中國的一些教育方式,所以我認爲還是我自己在家教育比較好。”

其實對於這種教育方式,袋鼠麻麻也早有耳聞,去掉外國媽媽的標籤,國內的父母也有這樣做的。這些家長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有的家長是教師出身,個別家長還是“海歸”。課程有練習書法、誦讀經典等國學,也有數學、理化等自然科學。家長們表示,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爲了逃離擇校、升學和考試的壓力,儘量去摸索一條能保護孩子天性的教育之路。

這種現象曾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反對者抨擊,認爲家長私辦私塾不僅涉嫌違法辦學,而且也不過是“看上去很美”,是一個脫離了現實語境的教育童話:脫離集體、沒有歸宿感、高考難題遲早要面對、缺少同學和夥伴的共同學習體驗。

爲此模式點贊者,則認爲教育應有多種選擇,尤其是應有更多個性化的可能空間,甚至可考慮在立法上對私立教育機構在辦學要求、與高等院校的對接方式上進行科學考量。

Lucy問袋鼠麻麻怎麼看?

陪伴:纔是最好的教育!

袋鼠麻麻認爲,教育這件事,除了學校和老師以外,更主要的還來自於家庭,父母纔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通過家庭中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怎樣的傳導,灌輸怎樣的理念,將影響着孩子能有如何的學習思維,以及看待分數的角度。相比填鴨式的課程,更爲重要的應該是對孩子健全人格、綜合素質的教育和興趣愛好的培養。陪伴孩子成長,與孩子一起探求真知,真正的互動體驗,纔是最稀缺和重要的。

自從兒子出生後,我會抽空給孩子寫日記,記錄他每一步的重要成長軌跡,哪一天學會翻身,哪一天能站立、行走,哪一天開始識字。當然,還有我在社會這門大課堂中遇到的複雜問卷裏,那些不得其解的問題和困境,我也會記錄下來。我期待着有朝一日,當他能讀懂這一切文字之後,能和我一起回味和作答。

我理解爲,這種陪伴,是愛的一種方式,更是一場愛的教育。

不到兩週歲的兒子,已經學會了很多個英語單詞,鸚鵡學舌一般能講很多話了,儘管有的發音還不準確。其實這就是教育的啓蒙,我爲有這樣的成績驕傲。我不會限定他在成長過程中的哪一個年齡段必須要學會多少詞彙,也不會比對鄰家的同齡孩子有着怎樣的優秀,我只是希望他能在求知的過程中始終感受到的是樂趣,而不是一場歇斯底里的折磨。

而且,有趣的是,小小年紀,他開始學會叛逆,還會犟嘴了。每次看到孩子一幅“造反”的派頭,我經常把他一把抱在懷裏。我說,寶貝,你長大後,我不會干涉你選擇什麼職業,我會給你充分的自由,包括教育方式,你也可以自由選擇,我只是希望你更快樂。

當然,我會用我所知道的,告訴你每一種選擇可能帶來的後果與風險的預測,而最終由你自己選擇,並去承擔選擇的責任。明年纔要上幼兒園的他,貌似能聽懂似的和我說“好”,再配上一個天真的笑臉。

興趣:纔是真正的輕鬆教育

其實,進入社會時要面臨的難題,遠遠比高考複雜的多。

現在一想到,未來我的孩子,兩三歲就進入幼兒園,在前20年的人生中除了上課就是考試,填鴨式灌輸知識的教育,讓分數成爲教育最爲追求的目標,其實就是不斷地重複自己的過去。如果兩代人走向同一種輪迴,這種悲涼感是既無奈又殘酷。


高考要從娃娃抓起?怎樣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4張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想象力、創造力和智力的彙總,如何發揮自己的擅長和興趣,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的分數所能決定的。與此同時,如何承擔責任,也是教育的一門必修課。

我在十多年前高考時,相比往常是一次嚴重的發揮失常。最後,因爲實在不願意再復讀,再過一次被蹂躪的備考生活,再加上錄取我的那所學校,雖不知名,但專業是我所喜歡的,所以,就這麼陰差陽錯,靠着那個喜歡的專業和後天興趣使然的加倍努力,一直走到今天。在人人都願意談轉型的如今,我也考慮過轉型,但我深切知道,即便轉型後,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我那堅持了多年的興趣和特長。

在我看來,高考失利,也是一場抗跌打能力的教育。不光是考場錘鍊你,出了考場,社會上有更多的挫敗感,生活中必將有各種不順,都讓你學會承受。

每個家長都對孩子有不同的期待與教育方式,這應該被理解,也應該被尊重。但我只想對自己的兒子說,即便他最後不願意參加高考,或者高考後無論分數如何,根據他的意願和興趣來出發,選擇一門有興趣的職業技術學校,也未必就是一個很壞的選擇。

袋鼠麻麻有話說:

高考進行時,你準備給年紀尚小的孩子灌輸一種怎樣的教育理念?儘管還有十幾年光景,這個時代又是日新月異,等到孩子高考時可能政策與情形都有大變樣,但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期許不會變。

對於我來說,我不渴求兒子長大後,通過高考必須要成爲那個“優秀”的人才,我只希望他能成爲很快樂的人。至於他的選擇,我都儘可能給予充分的自由和支持,在我看來,父母最要做的是給孩子源自內心的快樂與自信,而不應該是大包大攬式的保駕護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