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玩具三分鐘熱度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1.27W人 

孩子對玩具三分鐘熱度怎麼辦?給孩子買幾個益智類的玩具,一個是開發孩子的智力,再就是也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可是千挑萬選之後,孩子也就三分鐘,扔到一邊不玩了,媽媽再怎麼勸說也沒用!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很多媽媽都有熊孩子三分鐘熱度的苦惱!

每個從抽屜翻出來的新鮮物品,只經過了左手搗右手的短暫時間就“失寵”了。上了三節書法課就不想去了,當初爲之狂熱的鋼琴練了半學期再也沒了熱情,“三分鐘熱度”是很多孩子的共通“毛病”,讓家長擔憂。可你知道嗎?

三分鐘熱度其實是每個孩子的必須要經歷的一個成長階段—— 心理學教授Kathleen Kannass通過研究發現:2歲以下的孩子以無意識的注意爲主;2歲半的孩子可以專注在一件玩具上的時間大約爲4分鐘;3歲的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完全投入其中將近9分鐘;5-6歲的孩子可延長到15分鐘;6歲以後,孩子的注意時間逐步由15分鐘過渡到30分鐘或更長。 由此可見,三分鐘熱度是在孩子們身上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延長。不過,在生活中,我們很多家長的一些行爲卻助長了孩子的“三分鐘熱度”慢慢孩子就養成了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恆的習慣!爲什麼這樣說?

孩子對玩具三分鐘熱度怎麼辦

我們要知道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也會遇到困難,有些父母可能感覺困惑,玩具不是玩就行了?還會遇到什麼困難?會的!

你如果讓一個1,2歲的寶寶玩拼接類積木,這種玩具不僅需要手指有足夠的力量,還需要按照步驟拼搭。當這個2歲的寶寶想拿起積木模仿他6,7歲的哥哥拼一輛小汽車時,他可能很快就會情緒崩潰,因爲他難以做到。他不僅體會不到樂趣,還會因爲困難過大而倍受打擊。

小樺媽媽記得在兒子小的時候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兒子憤怒地把積木推翻,撒了一地,轉身玩汽車去了。這套積木是昨天剛剛給兒子買來的。拿到新玩具,兒子喜歡的不得了。怎麼會這樣?

原來,就是因爲剛纔一個積木塊擺不上去,兒子那種喜歡的感覺瞬間蕩然無存。其實已經發生過好幾次這種情況了,比如玩走迷宮、下棋當時,我也疑惑我怎麼生了這麼一個見硬就回的兒子呢?

孩子的能力需要家長培養獲得。孩子做事情的耐心、遇到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的挑戰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家長一點點培養。這樣看來,孩子有這種表現,是正常的。孩子很想把自己設計好的那塊積木擺到樓房的最頂端,可是總放不上去,還總是把已經壘高的樓房碰倒了,實在是太令人灰心了!

設想一下,如果讓你把500斤的麻袋扛到海拔5000米的山頂,你是不是會覺得太難了,想辦法取消這個任務呢?那塊總也擺不上去的積木,給一個5歲男孩帶來的困難的感受,可能比500麻袋帶給我們的困難的感受要難上一萬倍!但是我們大部分父母是這樣認爲的,希望小孩能養成獨立探索玩具、自己從玩具找到樂趣的習慣,所以他們很少陪孩子玩!即使孩子要求我們陪他玩玩具的時候,我們只會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孩子,或者用“多好玩”來試圖再次吸引孩子!而沒有參與進來,引導孩子但是你全然不知道,我們正在試圖掩飾困難,而放棄幫助孩子,已經讓他們失去了興趣,自然就會三分鐘熱度,丟到一邊了!

我們要學會這樣引導孩子!

不掩蓋困難

“學鋼琴可好玩了,很容易就能學會,可以彈奏美妙的樂曲!”部分家長會試圖渲染優點來“哄騙”孩子學鋼琴,可是現實哪有那麼美好?不妨嘗試如實地告訴他:“學鋼琴有很多樂趣,能讓你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同時也需要持之以恆,必須每天練習才能夠學好。” 把優點和困難放在一起說,客觀、務實地和孩子溝通,並把選擇權交到孩子手中。如果孩子依舊選擇學習,即便今後再遇到困難時也沒有那麼容易放棄,因爲這些困難在選擇開始時就已預見到,容易接受。

制定合適目標

沒有孩子天生就有目標感,在做一件事情時往往不太明白爲什麼而做,自然容易喪失興趣。所以,幫助孩子制定合適的目標,也是在間接延續他的熱情。

但是我們對他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應該一步一個臺階。在鍛鍊他的能力時,先從低級的目標開始,並且用一個寬容的心態去對待他的成果。父母應該循序漸進,避免功利化的培養目的。選擇玩具的時候也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考慮!

幫助孩子發掘樂趣

孩子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出發點往往是好不好玩,而家長也容易停留在用好玩來吸引孩子:寶貝,你看跳舞多好玩,還有漂亮衣服穿……但好玩卻是容易丟失的一個屬性,一旦孩子覺得它不好玩了,就會失去熱情。當小孩需要幫助,及時地幫一把。當小朋友從玩具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成就感,就能驅動孩子更多地鑽研玩具,甚至驅動孩子自發創造出玩具的不同玩法和其中的樂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