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與孩子說這些有關性的私密話

本文已影響2.74W人 

孩子漸漸的長大,有一些有關於“性”的話題還是要跟孩子溝通的,但是這些如此私密的話題應該怎麼跟孩子說呢?爸爸媽媽們可千萬別因爲難爲情放棄對孩子的性教育,當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你就不得不嚴肅對待了!

應該與孩子說這些有關性的私密話

這種轉變,在英文的表達方式中體現得更爲明顯——在英美語系的國家和地區中,人們在語言交流中使用不含性別色彩的“it”,來指代搖籃裏的嬰兒。等到孩子直立行走、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喝水、吃飯、大小便)之後,就開始使用“he”和“she”來分別稱呼女童和男童。也就意味着從這個時期起,大家就開始把孩子當作一個有性別的“準成年人”來對待了。

父母的教養方式,呈現給孩子身爲一個“男人”或“女人”符合社會期待的生活方式,爸爸媽媽應該如何迎接這一教育的挑戰?

我們不妨反過來,從孩子的角度開始探索

一般來說,在孩子3歲以前,整個世界似乎就由兩個人,或者說兩種人組成——“我自己”和“別人”。到了3歲之後,孩子們開始逐漸地發現:哦,原來這世界上的人和人還是不一樣的,而其中最顯著的一種差異,就是有一部分人叫做“男人”,而另一部分人叫做“女人”。繼而,他們開始思考自己屬於哪一類。

但是,如果這時有人蹲下身子去問孩子:“你知道應該怎樣去做一個男人或者女人嗎?”一定不會有孩子可以清晰地做出回答。其實我們自己同樣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成長的每一天,耳濡目染地從身邊的人們那裏,無意識地學會了如何作一個符合社會規範和社會期待的男人或者女人。這種社會化信息的習得,一方面來源於孩子對爸爸媽媽之間互動方式的觀察和理解,另一方面,來源於孩子在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方法中的經驗積累。

 問題的關鍵,似乎卡在“性別”與“性”之間

爲什麼有關性別的話題,對於絕大多數的家長來說,就要比星星月亮、狗熊大象之類的問題更加無所適從、難以開口呢?

  問題的關鍵,似乎就卡在“性別”與“性”之間的關聯之上。

我們經常會以成年人的“小人”之心,去度孩子們的“君子”之腹。好像只要談到“男人”和“女人”,就會以超越光電的速度聯想到男女之事。現代文明對於性事的恥感,常常讓我們不加選擇地泛化到各種與身體、性別有關的話題之上。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整個外部世界都是他們積極探索的對象,而人又是這個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人的話題,怎麼能不被他們覺察和關注呢?

所以,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請暫時收起你們的尷尬,認真回答孩子們有關男人、女人的各種提問吧。告訴他們,因爲男人的力氣更大,所以家裏的重活是留給爸爸做的,而女生的手指更靈巧,所以你的小襪子上的破洞,都是由媽媽替你修好的。至於身體,心理學家一般會建議在孩子3歲以前,可以分別和爸爸、媽媽同浴。原因很簡單——因爲孩子們需要知道,男人和女人的身體都是什麼樣子的!

  用行動幫助孩子理解隱私的概念

孩子們需要認識這個世界,不僅是要掌握例如“男人、女人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自然知識,同時也要了解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的社會規則。所以,我們也必須讓孩子在適當的時期(在我國,這個階段是指孩子上學之前),弄清楚有關兩性之間的禁忌與要求,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自己的性別角色。

首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孩子理解“隱私”的概念。西方的心理學家會主張說,在孩子3歲之後,異性父母就需要注意在孩子面前保持隱私的距離。具體的方法也很好掌握,就是“參考我們自己在其他非伴侶的異性面前如何表現”就足夠了。

比如,媽媽不會在其他異性家庭成員面前只穿胸衣,那麼在兒子面前也就別這麼做。爸爸不會在鄰居的女主人面前上廁所不關門,那麼在女兒身邊也要注意。另外,至於能不能親嘴脣的問題,西方的態度是堅決不,因爲在他們的文化中,嘴脣的功能除了進食(包括喝奶)和說話、唱歌之外,已經包含了很濃厚的性的意味。

說了半天外國的,我們還得回到中國的實情。畢竟,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一出生就讓孩子自己睡一個房間的家庭還是很稀少的,孩子和爸媽一同睡到上小學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很多照本宣科的西方教材,生硬地拿過來讓我們學習,常常都會讓很多人覺得不舒服。而且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也的確有無限期延伸孩子的兒童期的傾向(我身邊就有很多北方姑娘,一直等到出嫁以後,纔開始迴避在爸爸面前換衣服。)

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也沒必要一定追問應該在孩子四歲還是五歲時分牀,倒是不妨更多地問問自己:你願意什麼時候把孩子當作一個“有性別”的人來對待?(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說你可以等到孩子18歲還幫助他或者她擦屁股。)小學之前,差不多就是時間底線了。到了那時,如果父母還不肯認真對待的孩子的性別,外在環境也會這樣要求他。家裏家外如果差異太大,就比較考驗孩子的適應能力了。

 例外,不要讓孩子滿足你的祕密需要

另外有一種比較極端的例子,說出來可能會讓一些人不太舒服(心理學家有時候就是很招人煩的,經常說出一些不受歡迎的真話)——有一些父母,與孩子的身體過於親密的接觸,是在偷偷滿足自己的需要。我是說,親密感的需要,身體接觸的需要,如此等等。

當然,幾乎沒有一個父母,在愛撫自己的孩子時會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所體驗到的某些身體的歡愉與性的滿足有關。但是,這一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又的確存在。有一些女性,會坦白自己對於夫妻間的性愛“沒什麼需要”,但是特別喜歡和孩子一起嬉戲的感受。不是說這樣的父母有主觀惡意,絕大多數的時刻,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發生了什麼。問題是孩子們都能體會到其中的曖昧,雖然他們從來都不會在當時明確說出來。

有一位女士就曾回憶說,她在12、13歲的時候,有一次和父親並排躺在牀上看電視,父親側過身來摟住她,還說“就像摟着一個大洋娃娃”。“我當時身上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我不知道那時什麼,很甜蜜,同時又模模糊糊覺得不應該。”我們不能說這是父親故意做的壞事,他只不過是對於女兒的成長沒有保持足夠的警惕。孩子們都是在他們接觸到“性”這一名詞之前,就覺察到了它的存在。

這裏聯繫到“戀母情結”的話題。每個孩子都一定會在成長中經歷到這一點,企圖代替同性的父母一方的身份,和異性父母建立更爲緊密的特殊關係(當然不是指現實意義的性活動,而是心理上的親密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同性的父母必須及時“插入”到那一份特殊的依戀之中,讓孩子回到孩子的身份,過孩子的生活。而異性的父母,也需要注意,從這個時期開始,在於孩子的嬉戲玩耍時,要回避對孩子臀部、陰部、胸部等身體區域的接觸——就像我們要注意不能隨便碰觸其他異性的敏感部位一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