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面對“窩裏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本文已影響2.33W人 

很多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顯得很羞澀靦腆,可是到了家裏卻十分霸道野蠻,那麼家長們面對“窩裏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

當遇到朋友,如果孩子能順利地跟對方打招呼時,我們會覺得開心,有面子。相反,如果孩子怎麼教都不跟人打招呼時,那就有點尷尬了。

有些父母甚至會當場就批評孩子“你怎麼不會打招呼”“你沒禮貌”“你不能主動點叫人嗎”……然後跟友人解釋說“哎,我家孩子就是特別膽小,又害羞……”

大多數被認爲的“膽小”的孩子,在父母看來,總是“情緒容易失控,依賴性強,逃避,家裏學校兩個樣,甚至脾氣壞,窩裏橫……”

家長們面對“窩裏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我家孩子陽陽今年8歲,平時在家裏膽子很大,大呼小叫,家裏人都拿他沒辦法。可一出去和朋友玩,有的孩子霸道強勢一點,他就被嚇得畏畏縮縮不敢說話。

家長在的時候,陽陽還稍微膽子大一點。在人多的時候就不敢表達自己,自尊心特別強,老師也說他臉皮特薄,沒有自信。可爲什麼他在家裏的時候和父母犟嘴,出去就什麼都不敢了?

接孩子放學時,有個場景讓人難忘:

規規矩矩排好隊伍從校門口出來後,有的孩子一不開心就對家長各種找茬,亂髮脾氣。如果這時正好有老師經過,孩子又立馬恢復成“小綿羊”,大氣不敢出。

太多的孩子都這樣——對外“橫”不起來,對內是窩裏的“霸王”。

“欺軟怕硬”的癥結到底在哪兒?

其實,原因很簡單,家裏人太過於寵愛遷就,過分溺愛,保護過度,在家裏,所有人都對他百依百順,無條件滿足他,沒有人捨得去兇一下去管一下,形成了以自我爲中心,對家裏人都是呼來喝去的,養成了一種習慣。

在外面,沒有人去遷就順從他,在家裏呼來喝去的那一套在外面不管用,換句話說,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跟別人打交道,就會感到膽怯害怕,時間久了,就形成了這樣的“兩面派”性格。

家長們面對“窩裏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第2張

有人說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可每個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就開啓了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探索之旅。即使還不會說話,TA就能很敏感的感受到家中每個人的脾氣、性格、以及與自己的關係。

誰是溫柔可親的,誰是冷漠嚴厲的,誰是有求必應的,孩子小小的心可是門兒清。所以孩子和家中每個人的互動模式也是不一樣的。

不過總體來說家裏人對孩子總是溫柔關愛的,在家裏孩子總能感受到溫暖、安全、放鬆,所以家這個環境對孩子來說就是個安全的港灣,可以無所顧忌的釋放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當孩子到了一歲多兩歲的時候,慢慢學會說話增進和家人的互動。家就成了孩子第一個人際交往和情緒訓練的實驗場。

細心的爸媽會發現,孩子並不從一開始就這樣。有些孩子大概是從三歲起,或者更早一點兩歲多,或者晚一些,纔出現了“窩裏橫在外熊”的情況。

這就是孩子在之前的行爲探索中形成了這種模式。而更早的時候,我們作爲父母和家裏人,沒有在TA的探索中給予正確的反饋。

家長們面對“窩裏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第3張

支招

解決問題的根本還在家長,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成人怎樣描繪他,將來就會是什麼樣子。

所以,家長也應捫心自問,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方法是否得當。過分溺愛壞處多,其實不用多說,這其中的利弊家長十分清楚,我們理解您愛孩子的心,但也別讓您的愛害了孩子。

多爲孩子創造社交機會“窩裏橫”的孩子缺乏與外界打交道的經驗,所以家長要積極配合,給孩子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到戶外玩,多接觸同齡小朋友,讓孩子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學會謙和合作。

家長們面對“窩裏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第4張

當孩子在交往中發生爭吵時,只要沒有危險,爸媽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讓孩子自己試試去解決,以培養他的責任心和自信心,減少依賴性。
孩子的勇氣與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須是通過自身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的,這是誰也給予不了的。

愛孩子要有“度”父母對待孩子的寬容不僅要把握“度”,更要掌握一定的原則,對孩子要有愛,但要星星不敢摘月亮的那種不可取。

凡事都束縛孩子手腳的做法也不恰當,而且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要一致。
減少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對於無理要求更是要學會說“不”,讓他知道不是任何事情,長輩都會順着他。

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要學會適度放手,讓孩子慢慢走向獨立,不能因爲覺得孩子小而自己代勞,使孩子得不到成長。孩子在家得不到特別多的關注,漸漸地,他的性格也會變得不再那麼任性。

家長們面對“窩裏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第5張

最後,我想說:

孩子“窩裏橫”,並非人之常情,家長要反省,要補救,不要讓孩子養成那種“對陌生人太客氣,對家人太苛刻“的習慣。

否則,孩子小時候,發泄的對象是家長,長大後,他們發泄的對象可能就是愛侶,是孩子,這將影響他未來的親密關係,對愛他的人何其不公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