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本文已影響1.29W人 

接孩子放學時,有個場景讓人難忘:

規規矩矩排好隊伍從校門口出來後,有的孩子一不開心就對家長各種找茬,亂髮脾氣。如果這時正好有老師經過,孩子又立馬恢復成“小綿羊”,大氣不敢出。

太多的孩子都這樣——對外“橫”不起來,對內是窩裏的“霸王”。

但孩子只能在“窩”裏找到存在感,在“窩”裏找舒適區,長大了會成什麼樣?

五歲的嘉嘉是小區裏有名的小暖男。

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時懂得謙讓,

說話時細聲細語,大家見面便誇,

嘉嘉這孩子真乖順!

嘉嘉媽媽忍不住摸着他的頭說:

“在家裏脾氣也大得很,

是個典型的‘窩裏橫’。”

嘉嘉皺了眉頭,

兇巴巴地把媽媽的手甩開,

這“窩裏橫”的態度還真是可見一斑。

有些孩子就是這樣,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

在同學面前不爭不搶,一副老好人的樣子,

但是回到家卻完全變了個人。

肆無忌憚地和父母頂嘴,

不高興了就亂髮脾氣,目中無人,

唯我獨尊,

爲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對長輩呼來喝去。

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家裏家外“兩面派”,這讓父母有些頭痛,

但如果大家能冷靜下來,

分析孩子這種雙重表現背後,

真實的需求和問題,解決起來並非難事。

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窩裏橫”的孩子呢?

父母也是“窩裏橫”

我家鄰居張先生,每次見到他,

他都會笑臉相迎,一副溫文爾雅的姿態,

鄰里之間互相幫個忙,

借個東西他都特別熱情,

但是關上門的時候,

我們經常能聽到張先生和妻子間大聲地爭吵,

也經常聽到他不耐煩地訓斥孩子,

和我們平時見到的他判若兩人。

他的兒子糯糯像極了爸爸的脾氣,

在外人面前聽話乖順,讓做什麼做什麼,

但是對家長卻經常大呼小叫。

家是孩子第一個人際交往

情緒訓練的課堂與實驗室。

如果父母本身就喜歡“窩裏橫”,孩子耳濡目染,

自然會從家長身上得到暗示——

我們在外人面前是需要收斂情緒的,

但是在家裏就可以肆無忌憚,

反正家人也不能把我們怎麼樣。

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第2張

老人無條件地寵溺孩子

這類家長以老人居多,

他們喜歡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

凡事以孩子爲中心,孩子說一不二,

尤其是孩子發脾氣對他們“特別管用”,

他想要東西得不到,一吵一鬧就得到了。

我朋友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老人,

她對自己的小外孫百般寵愛,

真可謂要星星不給摘月亮,

晚上十點孩子該睡覺了要吃橘子,

老人家穿上衣服就去樓下的便利店買,

說什麼都要讓孩子吃上。

但是小外孫好像並不把姥姥當回事,

經常命令姥姥做這做那,

對姥姥毫不尊重,家人教育孩子,

姥姥還不願意,說小孩子懂什麼,

然後繼續對孩子的“不尊重”甘之如飴。

其實這樣就給了孩子正面激勵,

促使孩子在自己面前橫行霸道。

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第3張

孩子社交少,經常宅在家

很多家長比較宅,喜歡把孩子圈在家裏,

孩子習慣了在家裏被照顧,被寵愛的狀態,

到了陌生的環境會變得無所適從。

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朋友,常年不下樓,

突然出來玩,會遠遠地站在旁邊,

不敢和小朋友們打招呼,

但是他們又很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就通過大聲地呵斥父母,

和家人打打鬧鬧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這種“窩裏橫”是因爲孩子不懂如何融入新環境,

產生了退縮和畏懼的心理,

便將無法輸出的情緒能量反饋到自己家人那裏,

導致孩子在外人面前不苟言笑,

在家長面前大呼小叫。

所以,孩子“窩裏橫”並非本性,

而是後天養成的“習慣”。

是不恰當的家庭環境和外界刺激

導致了孩子“窩裏橫”。

所以身爲父母,我們一定要反省。

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第4張

孩子“窩裏橫”,我們該怎麼辦?

孩子之所以在比較親近的人面前性格乖張,

是因爲他們內心脆弱無力。

“窩裏橫”的孩子內心通常有兩種對應的能量,

即“控制型父母”和“順從型兒童”,

這都是孩子在後天成長的環境中逐漸習得的。

當他們遇到控制、打壓、管束的時候,

內心是脆弱無力,無法反抗的,

這時他們就會用“服從”“順從”這樣的方式去應對,

久而久之,

他們內心也有了“控制”別人的行爲模式和力量。

當他們在一定環境下,

不得不處於“順從型兒童”的狀態,

就會在心中積壓大量的情緒和壓力,

這種壓力必須通過一個安全的渠道釋放出來。

他們選擇的渠道往往就是自己的家人,

而且,同樣是家人,

孩子通常會選擇那些好欺負的,

脾氣比較好的親人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以保證自己不會受到傷害。

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第5張

不希望孩子繼續“窩裏橫”,

我們必須結合內外因來綜合改善:

不要“以愛之名”控制孩子

父母都愛孩子,但愛不等同於控制,

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生命個體和意願。

控制型父母最愛說的三句話: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你要是不……我就……”

“我都是爲了你好!”

如果您經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可要小心啦!

您正在經常性地限制孩子的自發行爲,

要求孩子按照您希望的方式去做事。

這些限制和掌控,

都是給孩子積蓄“控制性”能量的過程。

積壓的多了,孩子勢必會尋找發泄的出口。

所以如果下次再想說這三句話,

不妨用其他句子做替換。

舉個例子,比如飯菜已經上桌了,

孩子還坐在電視機前,怎麼叫也不過來。

這時候可以說:

“怎麼不過來吃飯,動畫片很好看嗎?”

——共情,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

“你要再看多久?“——讓孩子自己把控時間。

“這個動畫片還很長,看完飯菜都涼了怎麼辦?”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第6張

對孩子的惡劣態度說“不” !

當孩子在家長面前第一次表現出“蠻橫”的態度時

就必須引起注意,要非常明確地告訴他,

這種方式是不對的,是不被允許的,

同時,要教會他如何正確地釋放壓力。

我一個朋友是恩威並施的典範。

她的女兒有一次因爲拼不好樂高玩具

對外婆大發雷霆,媽媽一瞪眼,

嚴肅地對她說:“誰允許你跟姥姥這麼說話?

馬上跟姥姥道歉!”

孩子道歉後,她又抱起孩子,

說:“你插不好玩具是不是很生氣?

但是生氣了也不能對別人發脾氣,

媽媽對你發脾氣時你不是很傷心嗎,

你對姥姥發脾氣,姥姥也會傷心的。”

讓孩子學會用“焦急”、“傷心”、“恐懼”

這樣的形容詞來給當時的心情起個名字,

幫他們找到自己暴躁行爲背後的心理成因,

鼓勵他們說出是什麼樣的事情,

引發了這樣的感受。

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第7張

培養孩子的社交商

我們該怎樣對待他人?

他人如何看待我們以及我們該如何迴應?

人際互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重要。

所以要經常帶孩子出去玩,

鼓勵孩子與同齡人接觸,

讓他們走進自己的小社會。

遇到陌生的小朋友時,

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孩子,

主動和他們打招呼,主動參與他們的遊戲,

孩子看在眼裏,就會模仿着你的行爲去做,

慢慢地他們就會有與人交往的自信。

孩子“窩裏橫”的真相,90%的家長都想錯了 第8張

對家人的態度,要和社交場合中保持一致

對家裏的老人畢恭畢敬,對另一半體貼有加,

即使夫妻之間有矛盾,

也儘量通過溝通的方式化解,

而不是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的吵架。

要讓孩子感覺到,

我們要把最有愛的一面給自己最在乎的人,

而不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密的人。

孩子“窩裏橫”,並非人之常情,

家長要反省,要補救,

不要讓孩子養成那種“對陌生人太客氣,

對家人太苛刻“的習慣。

否則,孩子小時候,發泄的對象是家長,

長大後,

他們發泄的對象可能就是愛侶,是孩子,

這將影響他未來的親密關係,

對愛他的人何其不公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