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小報告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2.83W人 

爲什麼孩子會愛告狀?孩子告狀時是什麼心理?愛告狀似乎是每個孩子的通病, 可是,你知道孩子告狀行爲背後的心理動機嗎?

爲什麼孩子會告狀

凡是多子女的家庭,大概沒有一個沒經歷過孩子之間鬧矛盾相互“告狀”的場景,反正我家是這樣的,告狀最多的是弟弟,就連姐姐摸一下他的臉,都能成爲他告狀的理由。

其實,孩子每次在告狀的時候,無非是以下幾種心理:

表現自己

我們可以仔細觀察身邊孩子在打別的孩子小報告的時候,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比如孩子說“媽媽,姐姐不好好吃飯”,那麼此時告狀的孩子肯定自己是好好吃飯的,藉機想博得大人的表揚,如果此時大人說“是啊,你看弟弟都吃完了,姐姐怎麼還沒吃完呢”,那麼孩子的目的就達到了。

孩子喜歡錶現本身是件好事,這就意味着孩子已經慢慢地有了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是想要通過這件事來標榜,試圖告訴大人:“看,我表現得很好吧,沒有犯錯。”

想求得大人的幫助

經常會有孩子在跟別的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向大人告狀:“媽媽,XX搶我的玩具玩”“媽媽,XX剛剛欺負我”,這時候孩子的潛臺詞就是:“媽媽,XX搶我的玩具了,我搶不過他,你幫我把玩具搶回來吧。”

孩子在一起玩會經常遇到矛盾,此時的孩子雖然已經逐步開始獨立,但依賴心理還比較嚴重,孩子試圖通過自己的告狀引起大人的重視,從而幫助自己解決困難。

其實更多的時候,孩子也不一定是非要讓大人幫助把玩具搶回來,或者是幫他打抱不平,也許只是覺得自己受到了委屈,想要尋求一下大人安慰,宣泄一下內心的不滿情緒

逃避懲罰

就比如說我們文章開頭說的那個揭發別的孩子帶巧克力的事情,如果說第一次打小報告是爲了威脅另一個孩子,那麼第二次打小報告就是害怕事情敗露被老師懲罰, “惡人先告狀”了。

現實中也有很多孩子其實也是這樣,兩個孩子打架,其中一個爲了逃避家長或者老師的懲罰,自己先主動告狀:“是他先動手的。”那麼此刻大人就要仔細問清一下真相,不能單方面聽一面之詞做決定了。

孩子愛打小報告怎麼辦

孩子愛打小報告是個缺點嗎

有的媽媽聽到老師說自己孩子在學校愛打小報告就會特別焦慮,覺得這是孩子的缺點,還有家長生怕老師會因此歧視自己孩子,也害怕孩子這樣沒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

其實,雖然愛告狀雖然並不是什麼優點,但也不能完全說沒有好處。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一般都具備以下幾點優點:

有正義感

愛打小報告的孩子,通常自身做得比較好,同時對違反規則的行爲不能容忍,所以通過告狀希望家長和老師來制止其他孩子的不好行爲,這其實是體現了孩子內心的正義感。

表達能力強

愛告狀的孩子爲了說清楚事實,通常會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表達清楚,他們可以預見到不好的行爲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並且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懂規則

愛告狀的孩子一般都能遵循規則,比如我家孩子幼兒園班上有一次老師出去一會兒,讓小朋友們自己在教室看電視,要求大家不允許下位,可是有一個小朋友就隨意下位走動,老師回來之後我家孩子就向老師告狀,說那個小朋友下位了。這樣的孩子會把老師、家長平時的教導放在心上,不僅自己堅決執行,對其他小夥伴同樣也有一樣的要求。

正是由於孩子告狀的原因各有不同,我們在處理孩子告狀這件事上也不能一概而論,雖然愛告狀的孩子有一定的優點,但也不能說愛告狀這件事家長就不管不問,我們要分清楚孩子告狀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對症下藥正確引導。

家長該如何引導

美國最大的教師隊伍培訓計劃,曾經把學生打小報告當做5大學生問題之一,並認爲其惡劣程度跟打架或咬人差不多。孩子的告狀行爲已經引起了學者的興趣。

然而,研究人員連續幾個小時觀察孩子,他們發現,孩子向父母告狀的內容有90%都是真實的。父母也許覺得孩子告狀沒完沒了,但對孩子來說並非如此,他每向父母告一次狀,其實都另有14次忍着委屈沒有求助。

所以,當孩子向家長或者老師告狀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地認定被告狀者就是有問題,結合文章開頭講的那個新聞就會發現,有時候告狀者的行爲也許纔是最惡劣的;也不要粗暴地回絕告狀者:“不要什麼事都跟我說!”這樣很有可能會讓告狀者以後遇到什麼事都不願意再跟家長和老師溝通。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認真傾聽,正確判斷

大人多數不願意聽孩子來告狀,最主要的一個方面是希望孩子能夠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可是孩子在受到委屈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家長,想要依靠家長,我們首先要認真傾聽孩子的描述,試着從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並且表達共情,給予孩子安慰。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幫助孩子分析孩子告狀的這件事是屬於什麼性質的事件,如果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那麼家長儘量不要介入,孩子在4-10歲這個階段的性格特點就是服從強權,只要看到他認爲壞的事情就想告發,如果是因爲一些小事家長過度介入,會讓孩子覺得這樣的事情也會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這樣一來非但不利於事情發展,還會讓孩子養成以後愛告狀的習慣,不願意自行想辦法解決。

但是,如果是類似於被人虐待或者校園霸凌類的事情,那麼此時家長就要認真對待,及時干預,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趁機激發孩子的同情心

對於懂規則的孩子來說,告狀本身是體現他正義感的一面,家長和老師不應就此打擊,但是要正確引導,可以利用智慧激發孩子的同情心。

比如我家老二向我告狀說“姐姐今天打翻了飯”,那麼此時我會先表揚老二吃飯的時候很小心沒有把碗打翻,然後會問一下老二,如果自己把飯打翻了會不會心裏很難過呢?當得到肯定答案時,我會引導他說:“你看姐姐打翻了飯是不是心裏也很難過呢?”然後再激發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想一想如果此時別人嘲笑他或者告他的狀,他會不會心裏很難過呢?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無心犯錯每個人都會有,我們要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他人的錯誤,也要儘量體會他人的心情,給予他人理解和幫助。

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引導孩子自己解決

有些孩子分析能力差,所以遇到矛盾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那麼此時家長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多引導孩子去思考,讓孩子通過思考找出正確的解決和處理方案。當然了,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家長的引導方式也要不一樣,對於年齡較小一點的孩子,家長最好是明確給出一些建議,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如何處理。

在引導孩子不養成打小報告習慣的過程中,家長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對比,如果經常跟別的孩子對比的話,孩子容易產生自大或者自卑心理,凡事喜歡跟別人比較,一旦別人超過自己,就會產生嫉妒心理,容易用“打小報告”這種方式去貶低別人擡高自己。

其實,幼年時孩子的行爲並沒有惡意,很多時候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爲能給別人帶來傷害,只是下意識地模仿別人的行爲。所以遇到孩子愛告狀,家長在認真傾聽、冷靜分析之後也要引導孩子,讓他知道有些行爲會對別人造成傷害,讓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自己要能夠處理與人之間交往的一些矛盾,並且教給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