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跟孩子建立不好的親密關係?

本文已影響2.14W人 

現在,因感情而苦惱的人越來越多:一方面,“剩女”越來越多;一方面,離婚率不斷上升,或者婚內出軌、婚內暴力。但不管是什麼情況,就起根源,都可以歸結到一點,就是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而難以建立親密關係,多半是原生家庭結的果,因爲早期依戀關係的模式是否健康直接影響到以後親密關係的建立。

分析了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的三種情況:剩女、同性戀、強勢媽媽養大的孩子,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做有耐心的媽媽。現在的耐心會換來20年之後,你不用費太大的力氣,他就可以長成一顆參天大樹。第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予以敏感反饋。只要你堅持做到這一點,孩子就一定會是一個有安全感的好孩子,也會長成一個有安全感的、成熟的成年人。

在下面的文字部分,我們就原生家庭,或者說父母如何影響孩子建立親密關係這一點,做更多的案例補充,希望能給爸媽們更多的育兒啓示。

早期家庭關係模式,將影響以後親密關係的建立。

男人家暴,只因有個家暴的父親

一位爸爸習慣性出軌,對自己的妻子不忠。在自己妻子身患絕症的最後日子裏,他也並無悔意,依舊粗暴對待她。他的兒子特別恨自己的爸爸,幾乎恨到了骨子裏。然而,等到他結婚以後,他的行爲卻和自己的爸爸沒有什麼兩樣。同樣花心,並且在婚姻生活中對妻子實施家庭冷暴力。

嚴格說,孩子對父母的“恨”,實際上是種深刻的愛。這種複雜的情感讓孩子將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讓他糾結萬分的人身上。於是,他潛移默化地學會了他所憎恨的人的行爲方式。

在這個個案中,其實孩子的媽媽一直扮演了一個受害者的角色。她過於賢惠、容忍,採取了一種消極的方式維持自己的婚姻,由於長期負面情緒堆積,她的身體終於垮了。假如媽媽能早一些解決和孩子爸爸的婚姻問題,清除婚姻裏的幽怨、憎恨等負面情緒,那麼即便最後的結局是離婚,也比讓有病的婚姻苟延殘喘來得更好,對孩子傷害也更小。由於媽媽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婚姻問題,於是孩子把對媽媽的狠投射到了妻子身上,對妻子實施家暴。

爲什麼跟孩子建立不好的親密關係?

孩子對父母的“恨”,實際上是種深刻的愛。

挑剔、囉嗦的媽媽早就了同樣的女兒

一位媽媽特別囉嗦,家裏的每一個人似乎都不能令她滿意,別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惹她發脾氣。她的女兒從小就很不適應,甚至討厭媽媽的這種性格。可是,等到她自己也有了孩子的時候,她發現自己變得跟媽媽一樣囉嗦,一直挑剔和容易不滿。

個案中媽媽對待女兒的方式,是女兒學習並長期體驗過的唯一一種親密關係相處模式。這種模式像是DNA,化爲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於是,長大後,女兒吃驚地發現,不知道何時起,自己已然成長爲了和媽媽一模一樣的人。

父母的所作所爲,都會在孩子的生命裏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並化爲他們的血液,成爲他們命運的一部分。一個對妻兒暴力的男人,自己的原生家庭必然也有一個暴力的父親。同樣,爸爸長期酗酒,媽媽隱忍地照顧爸爸幾十年,他們的女兒長大後,極有可能再找到一個酗酒的丈夫。因爲在媽媽照顧酗酒爸爸的整個過程中,女兒也跟着和媽媽一起,勇敢地承擔起了照顧爸爸的責任。等她長大,她已經習慣了作爲一個照顧者出現在一段親密關係之中。

作爲父母,如果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幸福,就必須要先學會自我成長。如果你不成熟,且並未察覺到自身各種擰巴、糾結的負面情緒,那麼就等於給孩子樹立了一個鮮活的“榜樣”,孩子將會複製你的情感模式,走向自己的未來。

父母的所作所爲,會在孩子心目中留下印記。

父母感情不和,影響孩子親密關係的建立

我很難與親近的人保持密切接觸。不能承受別人長久的注視,也不會很快去試探並依賴他人,而是經常處於一種戒備狀態。我不能鬆弛下來平靜地享受親友的陪伴。在我眼裏,生活不是連續不斷的快樂時光。造成這種狀況的罪魁禍首,就是恐懼,來自童年的恐懼。我從未感覺到父母對我的認可,我覺得我是不值得愛的。

這位個案裏的女孩,小時候父母一直吵架。很長的時間裏,她都對父母的吵架有負罪感。她時刻害怕他們分開。但後來長大後回想當初,她寧願最早的時候,父母離婚了。也許離婚了,她會比現在過得更好些。

現實中,處於同樣困境的人不在少數。如果不想給孩子造成這種困境,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父母中的一方,對另外一方保持欣賞和肯定的態度。如果媽媽總對爸爸有怨言,那麼真正受傷的是孩子。因爲爸爸和媽媽都是孩子最愛的人。爸爸和媽媽加在一起,構成了孩子完整的安全感。現在,最愛的一個否定了另外一個,這就意味着孩子的世界面臨着坍塌的危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