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學會愛?從父母的親密關係中

本文已影響2.45W人 

我們似乎都以爲,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都是大人的事情,跟兩人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並不是一脈相承的。真的是這樣嗎?今天達媽請到了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專家邵珊老師,她認爲父母之間親密關係的狀態對孩子的影響極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邵珊老師怎麼說。

曾有這樣一個調查:“在你的心中,誰最重要?”90%的中國父母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孩子”,而90%的西方父母卻會回答說“伴侶”。而事實上只愛孩子的家庭, 孩子並不幸福,而夫妻恩愛的家庭,孩子反而更快樂。

另外還有一個調查,問孩子愛是什麼。我們的孩子會說愛是媽媽抱我,愛是奶奶給我做很多好吃的,愛是爸爸帶我去遊樂場。但同樣的問題問西方的孩子,答案卻是“當媽媽給爸爸衝咖啡時,在給爸爸之前她都先嚐一口,以確保味道是好的”,“愛就是當媽媽看到爸爸上廁所時都不覺得噁心”。這就是西方孩子眼中的愛,他們是從爸爸媽媽身上看到,學到什麼是愛的。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對愛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父母對自己的愛上。

孩子如何學會愛?從父母的親密關係中

在親子關係中,矛盾最凸顯的時候是青春期,但很多家長不知道青春期往往是問題的爆發期,而問題的種子一定是播種於童年期(0~6歲)。

在0~6歲這個時間段裏,很多家長會特別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報各種早教班、興趣班,彈琴、學畫,但收效甚微,甚至有的孩子還出現了擠咕眼、抽鼻子、不愛說話等一些怪癖。

其實孩子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家庭教養環境出了問題,而在這些問題中80% 是因爲父母間的親密關係出了問題。不是每天硝煙瀰漫地吵架,就是離婚前長時間的冷暴力。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安全感不好的孩子是會有很多問題的。

父母吵架,孩子會很糾結,因爲孩子身上一半流淌着媽媽的血液,一半流淌着爸爸的血液,孩子心裏本能地渴望就是與爸爸媽媽都連接。可是大人一吵架,爸爸媽媽的兩股內力在孩子心中就發生了衝突。衝突的結果是孩子會不自覺地用他的“不好”來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孩子會生病、發燒、有炎症;有的孩子會出現一些怪癖的動作;有的孩子會表現得非常愚鈍。孩子無意識中的這些自我傷害、自我犧牲會讓父母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身上,從而忽視了他們自身的矛盾和衝突。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靈格形容說: “孩子是家庭的保護神,他們這樣做只是爲了保持家庭的平衡。健康的家庭宛如平地,孩子會成長爲挺拔的大樹,而有問題的家庭宛如懸崖,孩子會成長爲奇形怪狀的樹。當孩子爲我們的婚姻做出這樣巨大的犧牲時,我們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要調整自己,而不能再去責怪孩子。”

孩子如何學會愛?從父母的親密關係中 第2張

很多家長一想到家庭教育就是週末陪孩子上各種早教班,家長在外面候着。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0~6歲這個階段孩子重點要學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各種關係:父母之間的關係,他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我們的家就像一棵大樹,父母是大樹的樹根,孩子是樹葉和果實,我們要想讓大樹枝繁葉茂,一定要在樹根上澆水,而不是在果實上澆水。但現實生活中我們把太多的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而忽視了作爲父母的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你想想看,如果樹根都動搖了,果實還能豐碩嗎?

中國的父母看似特別操心,管吃、管穿、管學習,一直在給果實澆水,但他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身的優秀和彼此關係的和諧與親密。

孩子如何學會愛?從父母的親密關係中 第3張

但是每個家庭有的時候都避免不了吵架,萬一讓孩子看見了,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吵架就像幼兒園裏的小朋友吵架一樣很正常,今天吵了明天就和好了,不用擔心,儘量把孩子往美好的方向引導,降低吵架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纔會有愛的能力,而這種愛的能力可以培養出他良好的“應對機制”,而“應對機制”恰恰是面對困難、窘境時最需要的能力和心態,具有這種本事的人才會成爲真正的人生贏家。

孩子如何學會愛?從父母的親密關係中 第4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