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爲

本文已影響2.67W人 

孩子在3歲左右,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的時間就開始增多了。由於幼兒對自己和別人的關係還不瞭解,加上自我控制的意識還沒有建立起來,互相之間爭搶玩具的事情就免不了會時常發生。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爲

在這時,爲了教育孩子,大部分家長都會過來勸阻,然後是一連串的“說教”,讓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也許孩子心裏並不樂意,但是一般也會按照家長說的做。這樣看似解決了孩子之間的矛盾,但孩子這時的行爲真的是自願的嗎?他們明白爲什麼要這樣做嗎?

作爲家長,我們有時候應該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爭搶物品難道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嗎?其實不然,如果沒有爭搶的經歷,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分享;沒有捍衛自己所有權的經歷,也就不能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和尊重別人的所有權。只有在反覆的爭搶和分享中,孩子才能體會到堅持和放棄,體驗到遺憾和滿足,積累到自主自決的經驗。這些東西,是不能通過家長的說教灌輸給孩子的。

隨着孩子的長大,他們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也增強了自我的意識,而對於這種力量和意識的確認,孩子往往是通過與他人的“較量”來完成的,與人爭搶東西就是孩子們達到這種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家長大可不必太在意。

所以,在孩子爭搶東西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介入干涉。幾個孩子之間爭搶玩具太正常了,因爲他們是孩子,只要不是刻意欺負對方,沒有發生傷害對方的事情,作爲家長的我們其實不必大驚小怪。因爲孩子在這些正常的爭執中,可以逐漸學會交換玩具,互相謙讓以及遵守遊戲規則等,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益處的。

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被別人搶走玩具,則應考慮多讓他和年齡小點兒的孩子在一起,因爲過多的“失敗經歷”也不利於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

我們也教育孩子要互相謙讓,要懂得分享,也讓他們自己解決處理爭搶東西的事情。比如拿東西交換,就是個很好的辦法。使他們懂得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什麼東西是共用的。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搶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適當地干涉了,否則會把他慣成個飛揚拔扈的“小霸王”。

孩子還小,在成長的道路上經過摸爬滾打,會慢慢成熟起來。在孩子還沒有建立分享意願的時候,彆強求他們去分享,只要家長自己平時在這方面做好、做到,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會形成與人分享的心理併成爲良好習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