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本文已影響2.52W人 

上個週末,雖說是陽光明媚,卻已是秋日的陽光,氣溫也不高,還有縷縷溫風,於是,在大中午12點多的時候,帶小鹿去林間玩耍。

一到週末,小鹿的睡眠規律就會打亂,中午的覺要挪到下午四五點,也是爲了消耗點小鹿的能量,讓他能早點睡白天的覺,才決定帶他出來進行“耗電”活動。

玩耍的過程中,小鹿說要拉臭臭,既然是在野外,那就只能就地解決了。小鹿之前沒有將臭拉到草地中的經驗,他只知道小區草地裏有好多狗屎。於是,小鹿指着自己不到5秒鐘之前拉在地上的臭,說:“狗屎。”爸媽笑瘋了。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北京八達嶺野動物園老虎吃人”事件,年輕女子因爲與男子發生口角而下車,被老虎咬傷,女子的媽媽下車營救,當場被另外一隻老虎撲咬致死。

有一些分析文章總結說,“女人,你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女人,你要懂得尊重規則”。如果我處於當時的情景之下,什麼事情會更讓我的腎上腺激素飆升,是老虎的危險,還是和丈夫的爭吵?我的答案,爭吵。

相信在很多人的生命當中,遭遇到自然生物威脅的機會非常少。在現實生活中,普通人對這些猛獸是不設防的。自然中生猛之物的野蠻能力已經被我們關禁在籠子裏。我們日常接觸到的猛獸已化爲《瘋狂動物城》中那樣的呆萌形象。

讓我們感到緊張,威脅我們生命的,並不是老虎等自然環境,而是升職、加薪、賺錢、擴大規模等等。我們熟悉只是城市的規則,自然中的常識已經非常貧乏。

梭羅曾這樣說過:“廣闊、狂野、孤寂,這就是我們的自然母親。不過我們都早早地和自然母親斷了奶,鑽進了只和人交往的社會。”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第2張

在城市中生活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城市所規定的遊戲規則,即使去了鄉下,依然會路徑依賴似的,遵循着城市的規則。

新東方創辦人俞敏洪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0年前我曾帶了一幫已經是企業家的朋友到呼倫貝爾草原去玩,我們看到草原上的連綿山坡,在藍天的映襯下如此美麗,但是山坡下有道道鐵絲網。

“我們很想翻過鐵絲網,看看站在山坡上的草原到底是什麼樣的,但沒有人敢越過一踩就能過去的鐵絲網。我成了第一個勇敢的人,翻過了鐵絲網。

“同行的朋友攔阻說,你千萬別過去,那是別人的領地,而且牧民可能會有槍。我說那麼美的山崗,爲什麼不能去看一看?牧民也是人,就算看到我闖入領地,也頂多罵我一下。

“山坡其實也就最多40米高,在山坡頂上,我看到牛羊滿坡,草地高低起伏延伸,一直到天邊,正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闊景色。我大喊一聲,所有的人都爬到了坡頂。其實那些鐵絲網只是爲了擋住牛羊不走到鄰居的草地上。因爲包產到戶,所有的草地都分給了牧民。”

善於在社會中利用規則,衝破藍海邊界的企業家們,在鄉下,居然那般拘謹。“人們日漸沉迷於無謂的秩序。僅存的點自然,只能看不能碰。”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第3張

對自然的經驗不足,會讓我們放鬆警惕。

有次帶小鹿去農家樂,放心地讓小鹿追着雞跑。可突然之間,一隻公雞飛起來,撲騰着翅膀準備對小鹿發起攻擊,還好當時我就在旁邊,趕緊抱起小鹿,並迅速轉身。後來,才知道,公雞是爲保護母雞,守衛自己的領地,纔會做出這種行爲。

在農村裏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婆婆也並不知道這個原因。因爲當時在農村,養的雞多是母雞,爲的是雞蛋帶來的收入。一個村子中,總共只有幾隻公雞用來配種。

老虎事件之後,我也才知道,“千萬不可背對貓科動物!”

我們談到自然時,表現出來的是迷惑、疏離、渴望的複雜情感。

我知道狗可以稱爲孩子最親密的夥伴。孩子也非常喜歡狗,可是當別人帶着一條大狗走到我和孩子身邊時,出於本能,我還是會迅速將孩子抱起來,遠遠躲開。

我們一方面在患有對大自然的恐懼症的同時,一方面又想極力擁抱大自然。

有人在知道棗樹上居然有刺之後,會欣喜地發個朋友圈。這件事情被讓一直生活在北方的我恥笑了。不過龍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通。嘲笑別人的無知,本身就是一種無知。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第4張

“對現在的人來說,自然,與其說是一種現實存在,還不如說是一個抽象概念。自然對人們來說,越發成爲一種供觀賞、消費、使用的東西。”

人們已經習慣了消費,甚至是消費大自然。消費的背後暗含着保障,因此,因使用商品而出了問題,理所當然應該去投訴。人們習慣性地認爲,自己沒有錯,是商家的錯,即使是出了什麼問題,也應該是商家來負全責。

於是,我們就大意了。比如,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電梯‘吃’手,四齡童父母起訴商場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父親因兒子墜亡起訴樓盤”“一歲女童乘電梯手指被軋斷,父母起訴商場物業”。

爲了避免被投訴,美國曾有一家學校在操場上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着”禁止奔跑“。

對於這種直接關乎生命的威脅,我們似乎已經非常麻痹,我們的感官世界已經萎縮。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第5張

是大自然,喚醒了我們所有的感官。

託德·梅里曼是一家報社的編輯,也是一位父親,回憶起那次和年幼的兒子一起出遊的奇妙體驗,他說:“走過山間的一片田野時,我低頭髮現地上有山獅的爪印,還很新鮮。我們馬上調頭往回走,回到車上。可我馬上發現,身後也有一串其他山獅的足跡,剛纔還沒有,我意識到我們被山獅包圍了。”

在那極度恐懼和興奮的狀態下,他高度留意着周圍的一切。過後,他發現自己已經不記得上次像這樣敏銳的調動所有感官是什麼時候了。這場與山獅的邂逅釋放了某種被壓抑的能力。

視覺在我們身體所有感覺中,接受信息約佔全部感覺信息總和80%。我們也習慣於只用眼睛來接收各種信息。於是,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扁平化。我們的嗅覺能力甚至和獵狗不相上下。爲什麼人會有兩隻鼻孔,而不是一隻?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第6張

當自然博物學家梭羅面對自然時,他發揮的是所有五官的作用,要讓自己完全沉湎於各種可感受的氣味和聲色的現實中。“我看、聞、嘗、聽、摸與我們密切相連的永久的事物……宇宙那真實的輝煌”。

梭羅的五官都敏銳,他的身體與精神配合得非常好,他能夠用腳步測量距離,比別人用尺量得還準些。他夜裏在樹林中尋找路徑,用腳比用眼睛強,他能夠用眼睛估計兩棵樹的高度,非常準確;他能夠像一個牲畜販子一樣地估計一頭牛或是一口豬的重量。一隻盒子裏裝着許多散置着的鉛筆,他可以迅速地用手將鉛筆一把一把抓出來,每次恰好抓出一打之數。他的身體與精神的關係比我們臆度的這些還要精妙。

梭羅崇尚的自然,是一種近乎野性的自然。在自然中,他尋求的是一種孩童般、牧歌式的愉悅,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一種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靈丹妙藥,一種外在簡樸、內心富有的生活方式。對他而言,走向自然,就是走向內心。

1862年5月6日,當梭羅平靜地嚥下最後一口氣時,他的姐姐索菲婭說:“我感到彷彿看到了非常美麗的事情,而並非死亡。”另一位目睹梭羅過世的朋友評述道:“從未見過一個人如此滿足而平靜地死去。”梭羅如同他在《秋色》中描述的秋葉,優雅地告別了生活。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第7張

大自然在課堂上只被當作環境災難提及。我們的博物學知識,對大自然的瞭解是多麼的淺薄。

也正因爲我們沒有相關的博物學知識,我們纔對自然並沒有產生那麼多興趣。托馬斯·赫胥黎表示:“一個對博物學一無所知的人,漫步在鄉村或海邊,就如同一個無知的人走在藝術展覽館裏,雖然藝術品琳琅滿目,他看到的只不過是面牆。”

如果我們不知道一棵植物的名字,我們與它幾乎建立不起來聯繫。博物學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做蒐集和命名工作的科學。

讓周圍的所有一切和自己的幸福建立起聯繫的最佳方式就是給它們取一些溫暖的名字。海子在他那首著名的《春暖花開,面向大海》裏寫了這麼一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給每一套河流,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與自然多接觸,瞭解自然,甚至可以變得更有智慧。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第八種智能就是自然觀察智能,也叫博物學家智能。這也就證實了梭羅曾說過的:“心靈與自然相結合才能產生智慧,才能產生想象力。”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第8張

我們非常渴望與大自然的接觸。

電影《阿凡達》喚醒了人們內心的渴望。卡梅隆這樣說:“影片引人深思的是我們彼此間的關係,一種文化和另一種文化間的關係,還有在這個大自然缺失症氾濫的時代,我們與自然界的關係。”

《阿凡達》中蘊含了世界博物學。《阿凡達》帶我們來到了一個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這顆星上水草豐美,物產豐富,奇怪的地質構造、精美詭異的動植物讓人目不暇接。但如果仔細打量,便會發現它們身上的元素就來自我們的地球——人類的想象力永遠來源於身邊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

孩子指着自己拉的臭臭說“狗屎”,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第9張

在和孩子去野外的時候,你的職責不是給孩子一次受教育的機會,而是讓他們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麼奇妙的世界。

在這最美的秋日,你和家人帶上所有的感官,體驗這大自然的美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