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本文已影響1.26W人 

孩子開始說謊,意味着心智開始發展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爸媽第一時間的反應通常會感到震驚、生氣,想着:“天啊!我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孩子怎麼會這樣?我教他絕對不可以說謊的啊?”當家長說出“竟然”這兩個字的時候,其實多少意味着父母並不認爲說謊行爲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與其說是不可能,不如說是家長本身無法接受。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套上道德枷鎖前,不妨換個角度看看

如果孩子開始說謊,請先別急於套上道德的枷鎖!要知道,小小孩的第一次說謊代表着各種能力的提升,包括認知、語言,以及社會能力等,這時候我們不妨先冷靜下來,先換個角度來思考。

其實,年紀小的孩子是沒有能力去思考到事情的發生或進展是有因果關係的。也就是說,當孩子說謊了,也代表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

他不僅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將會爲自己帶來某些後果,更知道如何利用語言陳述,他就可以逃避掉自己不想面對的結果,或得到他內心所想要的結果。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2張

維繫親子關係,先拋開錯誤的二元思維

親子間的信任關係就像是一條線,維繫着親子關係的緊密度,有時候,父母給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將太嚴苛的道德標準加諸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純淨無暇"有着不合理的要求,往往不自覺地讓彼此間關係疏離,拉大信任的距離!

因此,不論是看待孩子或是自己的教養,要試着拋開"不是好,就是壞"的二元思維,這樣才更有機會讓孩子把心中的話告訴你,讓彼此都能夠獲得正向的成長。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3張

希望孩子純淨無暇是錯誤的期待

父母總是期望孩子的品格與行爲表現能完美無瑕,但是,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嘗試錯誤的一種動態改變。有了錯,才明白什麼是對,說了謊,纔會慢慢了解誠實爲什麼能夠讓心情美好。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4張

幼稚的謊言其實能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親子互動間的每件事情都會有孩子所希望傳達的訊息,說謊這件事情也不例外!從孩子的說謊行爲,讓父母有機會了解,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感受到壓力時,他是否已經具備了合理且成熟的解決問題能力。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5張

教孩子誠實面對自己,比要求不說謊更重要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還有許多家長的反應會是“天啊!怎麼會這樣,我已經徹底做好身教了,現在這個社會太假了,我不能讓孩子也跟着向下沉淪,有一就有二,小小年紀就說謊,長大還得了?!”

沒錯,社會是很假,但我們依然可以很真!說謊行爲也是一種逃避的選擇。所謂的“真”並非一點謊言都不能說,而是能夠真實地去面對自己。

因此,家長可以藉由孩子的說謊行爲,教導孩子如何誠實面對自己與對自己負責。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6張

別經常對孩子使用“是不是”的質問句

我並非是要求爸媽把孩子的說謊行爲當成理所當然,而是希望爸媽能將更多的心力放在問題解決與引導孩子面對行爲後果上。

比如在客廳發現一大灘水,一般爸媽很直覺地會問:“是不是你打翻水的?”而孩子也很容易馬上脫口而出:“不是啦!”甚至回答:“不是我,是XX。”

其實,“是不是”開頭的問句本身就已經帶有質問的語氣了,建議爸媽發現任何覺得可能是孩子所做的淘氣行爲時,避免使用“是不是”開頭的質問句。

不妨換成疑問句的方式來問問看:“咦?這裏怎麼會有一大灘水呢?”讓孩子有機會能夠清楚說明原委,而不是急着否認事實,擔心被罵。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7張

發現孩子說謊時,別在衆人前質問

如果是別的父母來告訴你,你的孩子拿了別人的玩具,爸媽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衆人面前質問自己的孩子。

可以先禮貌性地回覆會馬上回家問問看孩子,進行處理;等到回到家,先觀察孩子是否真的有把別人的玩具拿回來在玩。

如果是,媽媽可以說:“媽媽有點好奇啊,昨天沒有看到這個玩具,它是從哪裏走到來我們家的呢?”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8張

讓孩子有機會自己說出事情原委

還是以家中“多”出來的玩具爲例子,大部分的爸媽一旦發現孩子出現說謊,甚至偷竊的行爲,都會非常急着想要馬上處理與處罰。

事實上,孩子根本還沒有機會察覺到自己的行爲與後果之間的關聯性!也有可能孩子還沒有認知到所謂的偷牽涉到所有權的概念;

唯有讓孩子自己說出來,讓關鍵的事情暴露在對話之中,孩子纔會真正有感覺。

換句話說,爸媽應該要讓孩子自己說出(意識到)自己並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就把人家的東西拿走這整件事情,接着,再來處理孩子的偏差行爲。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9張

值得反思:孩子爲什麼要說謊?

我們對於突然發現孩子說謊的訝異,甚至驚慌失措,以致出現情緒的波動,是很自然也很真實的,因爲這些往往受制於自己先前對孩子誠信的期待。

例如“小孩不能說謊”這些想法,由於感覺被這些想法所牽制了,所以也生起了一波波負向的情緒。

其實,當發現孩子說謊時,最重要的是要看出、聽出孩子需要幫忙的地方。

而去,我們都期待孩子不要說謊,也認爲不該說謊,但我們似乎很少翻轉來想:“孩子,爲什麼不說謊?”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10張

如果說謊能讓對方安心,那麼這個謊說不說?

如果說謊能讓爸媽更關心自己,那麼這個謊說不說?

如果說謊是在暗示父母:“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這個謊說不說?

所以,當你在呵斥孩子撒謊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是否真的考慮過孩子的內心感受?

值得自省:孩子說謊,因爲你用了“是不是”句型 第11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