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遊戲的方式“拯救”好動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4.62K人 

孩子好動,家人有時候傷透腦筋,不知道怎麼辦纔好,家長朋友們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將寶寶好動的模式轉換成“創造力”,做一個更有想法的人。

我發現有一些孩子兩到三歲左右,有一個特徵特別明顯,那就是“好動”。

孩子持續地對環境保持好奇,嘗試主動提出想法,並且樂此不疲地投入探索,這便是孩子創造力的萌芽。在探索的過程中,選擇一個遊戲,還是一羣遊戲來探索,對於孩子來說,只是個性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而已,無需擔心。

今天,想和大家談的,正是創造力。創造力啓蒙的書籍和教材多不勝數,但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對創造力培養的感受和思考,這裏有我對教材和知識的消化,也有這幾年我陪着孩子一起長大的沉澱。

創造力有兩個C,

你知道其中的區別嗎?

我們都聽過“創造力”這個詞語,但很多時候卻沒有真正瞭解它的定義。

我們所熟悉的“創造力”,大多指的是“大寫C”(Capical C Creativity)創造力。它指的是發明一項社會認定爲創新的事物,比如電燈、人工智能的發明都屬於這種,它具備豐富的社會和文化的內涵。

但創造力本質上是一種能力、技巧、動機和態度的整合。不是隻有第一個創造出一件事物的人,才稱之爲有創造力的人。

對孩子來說,我們更需要關注創造力的另一個維度,“小寫c”(Small c creativity)創造力。它指的是對某人而言是新的想法或者產品,比如當一個孩子第一次用混色來創作手指畫,這些富有創意的行爲,都是創造力的表現。

舉個例子,我們玩積木的時候不小心把積木掉到沙發底下,我們可能傾向於去找一個棍把積木從底下掃出來,而我們的孩子卻努力嘗試把沙發推開,甚至趴在地上,緊緊靠着沙發縫隙去夠那個積木。

那孩子的做法,是否具備創造力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它符合“小寫c”的定義,當孩子自發地想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且付諸行動的時候,這便是孩子寶貴的創造力的啓蒙過程。

所以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我們更需要關注“小寫c”,讓創造力成爲孩子思考和行動的方法,因爲所有的“大寫C”,都孕育在無數次的“小寫c”的土壤裏。

啓發孩子的創造力,

想法和過程密不可分

創造 = 想法 + 過程。

當我們形容創造的時候,通常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想法,這包括了構思的產生,也包括了對原創的尊重和渴望,有自己萌生的想法和計劃,或者嘗試去思考某個答案,這些都是孩子在挖掘自己的創造力的起點。

二是過程,指的是我們如何去證明和確認這個想法或答案是否可行。如果說探索指的是想象和腦力上的思考,那麼過程則包括利用學習技巧,進行評價和測試的路徑。

孩子的創造力,不僅僅只是想到了一個“新的主意或者想法”,如果你的孩子今天和你說了一個新主意,那還不能算是“創造力”的完整形態,需要孩子需要把整個原始想法推動下去,無論在過程中是否推翻了自己的原始想法,只有這個執行的過程,孩子才能真正地去體驗和探索創造力。

體驗創造力的兩個學習小技巧

在引導孩子的潛能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可用的啓發式溝通方式,而在創造力層面,我們除了基本的支架心法之外,別忘了一個核心要素,就是讓孩子們明白,改變在生活中是很自然的事情,很多問題,並沒有簡單的答案。

如何讓孩子明白改變在生活中的意義呢?那就去創造“改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發生在和孩子相處的每時每刻。

1、拋磚引玉,給孩子素材,培育思考起點

原創的思考是孩子創造力發展的第一步,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挑戰認知的材料和遊戲,讓孩子明白到底可以如何打開自己的思考空間。

我一般睡前會跟孩子玩一個兩分鐘的小遊戲,很短,我們叫“認知小挑戰”:

隨手給孩子一個小物品,比如孩子今天剛折的小船,或者剛刷牙完的小漱口杯,然後我們就開始互相提問了,“想一想這個東西可以做什麼呢?”以兩分鐘爲計時,我們一個人說,一個人統計數量,用途越多越好,說得越多的人就獲勝。

遊戲的過程可以輕鬆愉快,想法大多都是腦洞大開。比如說,“漱口杯可以用來當大象的帽子”的時候,其實我內心並不會覺得荒誕,而是會竊喜這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主意,下次孩子畫畫的時候就可以嘗試讓他去畫一個大象的漱口杯帽子了。我們根本就不用擔心到底是不是聽起來不合理。

在引導孩子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時候,其實你也會發現,確實孩子大腦認知程度的高低,也會影響到孩子如何轉換不同視角看事情的程度。比如說,我家弟弟年紀小一點,可能就會不停地重複說某一個功能,“小船可以浮起來”,“小船還可以再浮起來”——“你說重複啦,換一個吧”,這個時候,適當提醒也是很重要的。

用遊戲的方式“拯救”好動的孩子!

2、假設思考,讓孩子想象執行創意的過程

很多時候,獎勵孩子創造力的方法,也包括讓孩子意識到它他們具備創意的點子是可貴的,除了肯定孩子的創意之外,和孩子一起將創意變成現實,也是珍貴的支持。

生活中當然有很多創造力的活動是可以直接去嘗試的,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去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創造力。比如我家現在保留的孩子們的各種作品,就已經有兩大箱了,這些都是他們每一次胡思亂想後我們一起搗鼓的戰果。

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創造力想法,確實是沒有辦法直接變成現實。比如我家孩子們迷戀宇宙啓蒙的時候,他們的心願和想法,就是“在火星上蓋房子”,必須得是那個火星,必須得變成火星。這個時候啊,面對孩子的奇思妙想,我發現“假設思考”遊戲其實非常好用。

假設思考遊戲,指的是假設具備所有完成心願的材料和方法,你會如何去實現你的想法。舉三個我和孩子玩過的“假設思考”遊戲:

· 假設你可以在火星上蓋房子,那你會如何開始你的計劃呢?

· 假如你在火星上遇到了火星人,你能問他三個問題,而且你能讓他爲你做三件事情,那你會對火星人說什麼,會讓火星人做什麼?

· 如果我們明天起牀後發現我們變得跟愛麗絲(讀完《愛麗絲夢遊仙境》後)一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這些遊戲,其實我想大家都可以信手拈來一堆,但這個遊戲的重點不是在於“問題有多精妙”,而是在於“你如何和孩子一起完成整個任務”。

它需要你根據一個任務話題,有空和孩子反覆去聊,還可以一點一點記錄下來最。記錄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此前推薦的塗鴉的形式。大家都知道,我和孩子們有做旅行日記本的習慣,我們做這些假設思考遊戲也是一樣的,我會在每一次重新談這個“假設任務”的時候,會一次又一次複述,並且和孩子修正:

昨天,我們談了去火星上蓋房子的事情。我們現在已經決定了要先穿上宇航服,並且要帶上奶酪,因爲你擔心火星上有火星老鼠,好,那我們再繼續想想看,我們接下來會怎麼做呢?……

在創造力的啓發上,過程永遠比結果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傾聽和重視,並且被認真複述和記錄在學習的軌道里,這些不停思考和修正的過程,也是孩子創造力的源泉。

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正在孵化自己的原創想法,並且積極投入到各種探險和靈活調整的過程中,那就真的不需要擔心了。放下很多我們主觀意識裏的擔心,其實我們也許可以看到更深遠的世界。

而對於每一個成人來說,也許我們離社會的規則和要求越近,我們就會離創意和冒險越遠,而很多時候,我發現,當我們想理解孩子的創造力,我們也得做好自己的創造力的解放:

我們要先學習追求夢想和好奇的感覺,不要害怕對未知事物的探索;

我們得先明白每個人的長處是什麼,並且如何可以充分發揮彼此的優點;

我們得先獨立,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也能調整心態迎面困境;

我經常反思這些問題,是因爲我知道,只有我做到了自我的鬆綁,我才能更平常心去看到孩子的創造力。

也只有當我們也能體驗創造力萌發的激動,我們才能更期待孩子去探索創造力的過程。

父母給孩子創造力最好的幫助,就是讓孩子享受創造及解決問題的樂趣。

不去幹預孩子好奇心的源頭,不只是讓孩子的好奇心停留在想法的階段,享受和啓發孩子的思考過程,並且和孩子一起,讓孩子可以去探索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便是孩子所有天份、潛能的來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