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學習動機?搞懂7個關鍵問答,拯救教室裏的“趴趴熊”

本文已影響1.35W人 

孩子一直抱怨老師太無聊、同學都在玩而學習受到干擾等外在問題,或是有些孩子只嚮往課外知識、另一些只想唸書等明顯偏食問題,又或者他們對什麼都沒興趣、挫折忍受力很差??孩子的諸多行爲其實提供了寶貴的線索,讓父母和師長可以透過觀察孩子,找出癥結,幫孩子再次點燃動機的火苗。

Q1:萬一孩子抱怨某個老師上課好無聊,讓他完全提不起學習興趣,又不能轉班,難道要轉學嗎?

卡關癥結→老師是“禍首”還是“代罪羔羊”?

過關祕技:

這是個把學習主導權放回孩子身上的絕佳時機,如果學習有退路、有代罪羔羊可以推,孩子就沒辦法學到爲自己的學習負責。有這樣想法的孩子不管換到哪個班、哪種學校,都可能再遇到不習慣的老師。既然無法從外部改變,家長又沒辦法把該科目拿回家全部自己教,怎麼辦?答案是,家長有能力讓孩子對該科“重新感興趣”,但目標是放在“跟孩子一起找出該科的學習興趣”,而不是“提升成績”。

如果孩子覺得普通話不好玩,先從念金庸小說開始;要找回生物科的興趣,多去看星星、野外踏查。旭立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黃柏嘉提醒,如果老師的教學內容侷限在課本,家長可以示範怎樣跨出課本範圍,掌握學習主權。例如跟孩子一起去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找些好玩的書,問有趣的問題:“如果把牛一年的屁全部集中一次放,牛能不能飛上外層空間?”不是每個家長以前都成績很好,但是家長一定知道怎樣讓孩子眼睛發亮。

也可以反過來問孩子:你覺得哪一科的老師很“有聊”?那一科你用了哪些方法所以學得比較好?這些方法可以運用到現在“無聊”的一科嗎?將他們的思考方向轉到自己如何有效主導學習,而不是由老師或補習班等外在力量來控制自己的學習。

Q2:萬一孩子有學習的意願,但是班上同學的讀書風氣鬆散;本來要選科學社團,卻因爲好朋友選了別的社團。怎樣才能不讓孩子被旁邊的同儕影響呢?

卡關癥結→孩子是否以爲讀少一點書才能交到朋友?

過關祕技:

當孩子的學習方向明顯因爲同儕有偏移改變時,家長會非常焦慮。不過“朋友”並不是孩子做出其他決定的唯一因素,不是環境決定了孩子,而是孩子在那個時空環境下有一些自己的觀察、也有擔心跟考慮,進而做出某些決定。也許他們認爲,讀少一點書才能交得到朋友、才能生存下來。因此家長第一件事要去聆聽孩子的決定歷程:“爲什麼你在這個班會有這些改變呢?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交朋友呢?”有時孩子其實是被侷限在某些答案中。

親子討論過後的好處很多:

可能想出新的應對方法;

孩子得到家長的理解跟支持;

提醒自己去理性思考,因爲朋友而做了某些決定是否值得。

黃柏嘉建議,此時家長可以提供彈性的折衷方案,比如孩子本來把所有時間拿去交朋友,現在能不能一半交朋友、一半讀書,逐步往學習的方向邁進。

Q3:萬一孩子想要學,但是遭遇好多挫折,不斷打擊他的信念,怎麼辦?

卡關癥結→家長有沒有經常“以成敗論英雄”?

過關祕技:

大部分的能力都是先做出一些表現,經過反思回饋修正,下次纔會做得更好,因此學習一定會經過這個什麼都不OK、再慢慢變好的歷程。親職專家楊俐容曾說,適度的挫折體驗是成功的養分,不要捨不得孩子難過就過度保護,或在挫折當下給孩子落井下石的反向激勵。有些家長會不經意的在生活中過度讚賞一百分或第一名這種“成敗論英雄”的結果式成功,會讓孩子緊張焦慮,無法提升挫折容忍度。

楊俐容說,應該強化“過程序成功”,讚賞孩子:

“哇,你努力把事情完成了!”讓孩子建立自信、重視過程中的進步。孩子面對挫折時會懊惱難過,最需要父母同理並陪他們找出問題癥結,“明明會的你卻掉了好幾分,你一定好難受。”、“沒達到預期結果,你覺得問題可能在哪裏?”另外,設定適當目標,允許表現有合理的振盪,可以幫孩子維持住希望感,對結果的焦慮降低,挑戰的意願就會提高了。

孩子沒學習動機?搞懂7個關鍵問答,拯救教室裏的“趴趴熊”

Q4:萬一孩子只沉迷追逐高分,分分計較,其他的社團、才藝或交友都不在乎,我該放心嗎?

卡關癥結→孩子是在“享受學習樂趣”還是“爲了家長而讀”?

過關祕技:

某初中資優生在夏令營中跟朋友們抱怨,他的所有時間全被媽媽排滿了,人生中除了讀書、還是讀書,世界上他最恨的人就是媽媽。這樣的資優生即使成績再優異,有天完成了媽媽的要求把書唸完,也許就再也不碰書本了。在臺北市長安初中輔導老師謝佩翰眼中,像這樣會念書、但不愛念書的好學生危機,是不知道哪一天他的動機之火會忽然熄滅!

臺北市永吉初中導師王毓嫺觀察到,學習動機高的孩子,通常來自一個除了要求成績以外、也有能力看見孩子其他正向特質的家庭。“這樣的孩子自己心裏會有一把尺,這把尺不是父母給的,而是他自己心裏長出來的,”這把尺用在學習、也用在人生其他面向,讓他們長得比較“均衡”,不會偏食。

永吉初中升八年級的簡弘?,功課沒讓大人操心過,但他沒有一天到晚關在房裏唸書。他喜歡幫媽媽切菜、整理花圃,在學校也喜歡洗廁所,因爲他說玩水很開心,“噴出來的水竟然有彩虹耶!”早上媽媽的早餐做多了,他會帶到學校跟同學分享,放學還曾經主動幫同學補習。簡媽媽說兒子從小就善良、熱情,別人眼中的苦差事,他都可以看成是好玩的事,希望他能一直保有正向快樂的心。

Q5:萬一孩子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學業表現差、課外才藝社團也不愛,趴着上課,老師主動爲他們安排課外服務行程也懶得去。問他們喜歡什麼都說沒興趣,就像一顆大麻糬,一推又馬上恢復原狀。怎麼辦?

卡關癥結→孩子是“真的試過”還是“怕失敗”所以連碰都不碰?

過關祕技:

新北市林口初中輔導主任徐巧玲分析,動機是一個不斷滾動的狀態,動機、持續力、挫折忍受力,共同組成一個學習樣貌,孩子對學習過程跟結果的滿意度,會回過頭來影響下一回合的學習動機。因此必須把孩子的狀況放在一個時間軸上來看,先問“他這個樣子多久了?”若是才一、兩個月,也許他身邊剛好發生一些特殊事件影響了正常表現,將該事件排除,狀況會逐漸好轉。若是已持續半年以上,就必須往下追查:

家庭環境跟教養方式是否有長期壓抑損害學習動機的因素?比如父母太過嚴厲,或有隔代教養壓力等;

有沒有找對學習方法?

是否遭遇挫折而卻步?比如缺乏答題技巧,雖然享受學習過程但考試結果總是不佳。

另外,有些孩子會用“不喜歡”當擋箭牌,逃避嘗試後可能要面對的失敗,掩蓋內心的脆弱,甚至用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來保護自己。黃柏嘉曾面對一個拒學的高中生,他說自己只是對什麼都“沒興趣”而已,要是他嘗試了一定會有多棒的結果,媽媽也一面倒的相信孩子是頭“沉睡的獅子”,卻從七年級一路睡到高二。這時要問孩子:“你是不瞭解、不會、還是不喜歡?”當孩子分清楚自己是怕失敗、還是真的沒興趣,才能釐清問題,找到有效對策。

孩子沒學習動機?搞懂7個關鍵問答,拯救教室裏的“趴趴熊” 第2張

Q6:萬一孩子對課外社團的學習興致高昂,老師請同學洗冷氣濾網時他總是第一個舉手主動幫忙,但是課本一打開他就趴着睡覺。該怎麼把課本以外的熱情帶回課業學習上?

卡關癥結→孩子是不是隻有課業表現好纔會被鼓勵?

過關祕技:

謝佩翰記得有個男孩,七年級(初中一年級)時上課調皮搗蛋坐不住,會跟老師起衝突,媽媽知道兒子喜歡動手做的技藝課程,但權威的爸爸只要求他好好唸書,親子間無法溝通。他九年級參加了電機技藝課程後,整個人脫胎換骨,覺得自己沒有那麼糟,情緒變穩定,對人彬彬有禮,不再跟老師嗆聲,其他成績也慢慢變好,後來考上了不錯的公立高職。

政大教育學系教授詹志禹說,最後一名的孩子不是一無是處,他只是光點隱晦,沒被發現;當他有機會在小領域獲得肯定,才能產生正向“月暈效應”,照亮其他地方。不過詹志禹提醒,月暈效應要建立的不是技巧,重點在自信。

有時黃柏嘉試圖跟諮商個案的家長談孩子的正向特質,家長常覺得他在講外星語,因爲“我的小孩個性很幽默又體貼,很好,然後呢?以後有什麼用呢?”他認爲其實家長不是不願意往別的地方看,而是不知道看什麼,甚至是希望把正向特質導回功課上。

其實“找亮點不等同於幫功課找出路,找亮點就是找亮點,”黃柏嘉認爲,如果家長可以突破這個關卡,孩子自我價值感獲得提升,其他面向的學習動機會連帶逐漸回溫。

Q7:萬一孩子的動機之火快要熄滅了,家長應該有哪些作爲呢?

卡關癥結→孩子可能遇上了“動機高原期”?

過關祕技:

有些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停滯或退步時,可能是遇上了“高原期”。學習任何項目,就像運動員一樣,也會遇到高原期,“動機高原期”的孩子,也可以參考運動員的四個檢查點,逐一排除動機障礙,邁向更高挑戰。

臺師大體育學系教授洪聰敏說,每個運動員的狀況不一樣,但大致上可以檢查四大障礙:

身體素質:確認是否有生理因素?是否生病了?

心理素質:最近家裏是否發生什麼事?孩子是否怕失敗、壓力過大?

技術層次:人都難免有差錯,孩子的退步是一次性考試或比賽的差錯嗎?

戰術層次:唸書不順,學習受阻,是不是應對考試或比賽“策略”出問題?

多位受訪老師都認爲,當孩子動機快要熄滅了,會開始出現“逃避”或“沉迷”的行爲,本來炯炯有神的目光也會轉爲黯淡。每個孩子都應該保留一項功課以外的興趣,而家長要做的除了不澆冷水,更應該積極幫孩子預備一個維護動機存在的環境。

談起動機,許多家長都希望能找到“今天晚上用、明天就有效”的好方法。

不過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陳怡光認爲,若是家長直接跳過問題就去找答案,像電腦當機就直接重開機一樣,最快、但永遠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因此,處理動機問題絕對不能只看表面,而要跟着線索走進孩子的內心,心臟練強一點,拿出同等的熱情陪孩子一起耗下去。

有一天,當孩子在大考前打了一場大汗淋漓的痛快球賽,或是拉了五年小提琴、半個比賽都沒得獎還是快樂的拉琴,而你們還能衷心爲孩子的開心感到開心時,動機之火就不再令人擔擾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