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容易犯這三個錯誤!

本文已影響1.48W人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可以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它的每個成長階段都不想錯過。可是越是認真陪伴孩子的家長,越容易犯這3個錯誤。

晚上,在西瓜練完鋼琴之後,坐到了鋼琴前面。小時候沒機會學琴,現在陪兒子學,順帶自己也跟着學。西瓜爬到我剛纔坐的椅子上做好,看我。

剛彈幾個小節,錯了。“這個音錯了,彈升Fa!”幾乎在同一瞬間,西瓜已經說話了。

我點點頭,又彈,剛找到一點手感。“手指擡起來!”西瓜的小嗓門又出現了。

說實話,鋼琴這門功課,看着別人彈容易,到了自己開練,兩隻手要麻溜兒地倒過來,還真有點費勁。“錯了錯了,節奏不對!”我這正認真看着譜彈呢,西瓜又喊我了。

剎那間,心中一股子氣息翻騰,我幾乎是本能地扭頭就喊:“你能不能別總是打斷我啊!我自己知道!”

西瓜有點懵。

我突然意識到:在兒子練琴的時候,我就是這樣的,一刻不停地提醒。他不過是學了我的方式。

當成爲被提醒的那個人,才體會自己是有多煩人!

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容易犯這三個錯誤!

我常常自認爲是個好媽媽:陪西瓜的時候儘量不玩手機,不敷衍,專注地和他在一起。可是越是這種“好家長”,越有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參與過多。

並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溫暖有效的,錯誤的陪伴不僅無效,甚至是負效。

孩子彈琴的時候錯了音、錯了手法、錯了節奏,又能怎樣呢?只要他正在全神貫注地做這件事,就沒有必要打斷他的專注;等他完成了一個曲目,停下來時再說也不遲。

同理,玩玩具、寫作業、畫畫、看書……陪伴孩子的各種日常,都是這樣,父母不必全程緊盯並發表意見。有的事情本就無所謂對錯,比如積木沒按照圖紙搭建。有些事確實是孩子錯了,也不必當時就打斷他。當他們完成之後再提出來,或者在他們遇到挫折向家長求助的時候,再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情感的支持,就可以了。

保護孩子全心做一件事不被打擾的專注力,這比一時的對錯更重要。

孩子可貴的品質還有一點:在他們眼裏,玩具並有貴或不貴的區別,只有好玩不好玩的區別。我曾經也是很捨得爲孩子的玩具投入的。

記得第一次帶西瓜去海邊,我興致勃勃地給西瓜提前備好了挖沙工具、小車等等,裝了小半個行李箱,西瓜玩得很開心。第二次去海邊,因爲疏忽,什麼都沒帶。到了海邊給西瓜兩個空飲料瓶,就地取材找了兩根小木棍,小夥兒同樣玩得興致勃勃。

於是我印象深刻:玩具對於孩子,只是探索世界的一個工具。

後來,我再剁手玩具的時候,就沒那麼大方了。

回過頭去看:在西瓜一歲多的時候,特別喜歡把紙抽一張一張抽出來撕碎,樂此不疲,對我買回來的迷宮玩具並不喜歡,但抽紙、撕紙,不就是在鍛鍊手部的精細運動麼?

西瓜兩三歲的時候,並不喜歡我買回來的兒童百科全書。有一陣總是拿着空塑料瓶往空中拋,拋了又撿拋了又撿,這不就是萬有引力的發現嗎?

孩子們真正喜歡的,不是玩具本身,而是操作玩具能夠帶給他們的變化,驚喜、想象力,力量感,成就感,等等。一個高檔的電動車,在孩子的世界裏,也許還不如幾隻破舊的紙箱子,一堆積木,一些沙子和水,一個泥巴坑,來得好玩、有趣。在他們眼裏,玩具並沒有貴或不貴的區別,只有好玩不好玩的區別。

所以,那些爲了孩子特別捨得買玩具買高檔玩具(土豪除外,土豪隨意)的家長,可以適當地收收手了。千萬別一不小心就落入了這第二個誤區:對孩子投入過多。

再說第三件事,有關電視。因爲擔心影響視力,沉迷動畫等等各種原因,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很多媽媽一樣,是不讓西瓜看電視的。心裏還想:咱自己帶娃,哪能和祖輩帶娃一樣,圖輕省就把孩子扔給電視?

直到有一位做電視的朋友對我苦口婆心:“大型的專業電視機構,爲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電視節目,給孩子多少幫助,省家長多少心思,何樂而不爲呢?”好像有道理。因噎廢食不免可惜,擇其善者而觀之。

所以我開始有選擇地和西瓜一起看一些電視節目。按照朋友推薦,最開始一起看的是《最野假期》,發現挺有意思,有極美的風光,有新鮮好玩的風土人情,還有小朋友們開動腦子去解決問題的懸念。看了幾次後西瓜就經常在家裏哼哼“世界那麼大,現在就出發……”後來到了週六,西瓜就催着吃晚飯,然後等我的手機鬧鐘響,可以開電視。

慢慢地,這成爲了我家一項頗有“儀式感”的家庭活動:和西瓜一起舒服地靠在沙發裏,吃着水果,看着電視,其樂融融。有時候,這種情景讓我想起來小時候全家一起看電視的“家的味道”。

其實,孩子平時會接觸很多電子產品,手機、IPAD等等,電視對孩子視力的影響並不大於它們,重要的是控制好觀看時間,並且由家長幫助孩子篩選好節目。好的少兒電視節目,不僅能讓孩子獲取豐富的知識,還能讓一家人之間,多了交流和分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