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作”娃?引導得當他會是個天生的“自推娃”

本文已影響1.43W人 

今天來講講如何培養孩子的“自驅力”,就從自己家那個“作天作地”的娃兒開始說起。6歲之前,我女兒是典型的“作天作地”型人格。

2歲開始挑衣服,穿褲子必須穿有口袋的,穿衣服必須穿粉色系列的;衣服瘦了勒得不舒服,衣服胖了透風不舒服……

3歲開始挑兒童座椅,1000多大洋買的座椅橫豎入不了她老人家的法眼,必須換成“哥哥同款”才賞臉坐上去;

4歲,她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按照固定的順序放好,錯了一樣,她能在地上打半天滾;

5歲似乎得了潔癖,特別嫌棄哥哥用過的馬桶“很噁心”,每天最大的一個樂趣,就是追在哥哥屁股後面,監督他“衝馬桶、擦馬桶、擦地板”,把哥哥活活逼得滿屋子亂轉,上躥下跳……

總之,那段時間她就活像一個小地雷,碰一下就原地爆炸。更可怕的是,這個小地雷還拖着十七八條引線;更更可怕的是,這些引線還都是隱形的!

那段時間我們全家都很害怕她。比如說她爹,有一天晚上給她去蓋被子,她突然在夢裏抓住她爹的手,問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她爹說:“我當時瞬間就石化了——怎麼回答纔好呢?回答錯了她要吵;回答對了,但是和她心目中的答案不一樣,她要吵;不回答的話她更要吵……步步驚心啊!”

看着她爹一腦門的汗,我相信他內心所受的折磨是真實的。

家有“作”娃?引導得當他會是個天生的“自推娃”

反觀女兒同父同母的親哥哥,我家大兒子,一樣的爹媽生的,受的也是同樣的教育,甚至連興趣班也都報的是同一個……個性卻完全就是另外的樣子——

光着膀子也可以出門,不穿鞋子也可以出門,褲子穿反了也能出門,膝蓋上破個大洞也能出門;

有段時間我經常能在他安全座椅的坐墊下面拽出——小汽車、小人書、薯片渣渣、玻璃彈子……

我問:“你不覺得硌屁股啊?”

哥哥若無其事地說:“有東西嗎?我沒感覺啊”。

我經常和老公揹着孩子們哀嘆:“女兒真難管啊……她要是能像她哥哥那麼隨和,我一定能多活10年……”

家有“作”娃?引導得當他會是個天生的“自推娃” 第2張

突然之間就成了自推娃

可是,等女兒6歲生日一過,“嘭!”就好像善良仙女聽見了我們的祈禱,突然向我女兒空投了一枚“洗心革面咒”一樣,她一下子變成了全家最好帶的那個小孩。

兩個孩子一起放學回家,我只要問一句:

“現在該做什麼了呀?”

女兒立刻就能主動回答:

“第一件事情是寫作業

第二件事情是練鋼琴

然後我們能自由活動

我想畫畫,哥哥要出去騎車……”

美國老師一週只發一次作業,要求孩子們每天寫一頁。我女兒可以全神貫注地,一下子把一個星期的作業統統寫完。

寫好作業彈鋼琴,不用我監督,人家自己拿個小本子,彈一遍打個勾,再彈一遍再打個勾,直到完成老師要求的所有數量。

更讓我感動落淚的是,她對彈奏的質量也有很高的自我要求,不能彈錯,一旦發現自己彈錯了音符,她會一遍接一遍地練下去,直到完全掌握爲止。

她甚至沒事還給自己寫了許多的To Do List,從“起牀刷牙”到“彈琴做家務”無所不包……

寫好了就一樣一樣地按着順序去做,動力全開,精確、準時、一絲不苟……

家有“作”娃?引導得當他會是個天生的“自推娃” 第3張

反觀她同父同母的親哥,我的兒子——寫作業走神是必須的,我一眼沒看到就鑽桌子底下玩腳丫子去了。能寫一頁的,絕不願意再寫第二頁,每天的一項固定娛樂活動,就是和我討價還價,是不是能少寫兩頁作業……

彈鋼琴,彈得差不多就滿意了,有沒有彈錯音符,那是一定不會計較的,有時候彈了十幾遍,我們才驚訝地發現:呦!曲子和譜子完全不是一個調嘛……

總之,他小時候對待“穿褲子這件事”有多麼隨和,長大了對待作業質量,以及對待彈鋼琴這件事情,就同樣有多隨和。

我不得不感嘆,原來帶娃這件事,和混黑社會這件事,在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你從前欠了的,早晚一定要還。

好在樂觀地來說,你如果以前受過了折磨,那麼未來有一天也許反而能夠得到解脫——誰能想到當初作天作地的“作”小妞,突然就搖身一變,變成了傳說中的“自推娃”了呢?

家有“作”娃?引導得當他會是個天生的“自推娃” 第4張

原來她是完美主義者

有一次我和女兒的老師說起她從小到大的這些趣事。

老師說:“你女兒這樣的孩子其實並不少見,我們把他們稱爲——完美主義者。”

“擁有一個完美主義的孩子,有時候是好事情,他們有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驅動力,因爲無論做任何事情,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做得比別人強,能做到‘盡善盡美’。”

完美主義是從哪裏來的呢?

我查了一些文獻資料,研究表明:

完美主義最主要是來自遺傳。至於是不是會遺傳到你家娃頭上,那就純粹碰運氣,爹媽都完美,也不一定會生出完美主義的娃,反之亦然;

另外,父母的處事方式,以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會影響孩子的表現。

對於“完美主義來自遺傳”的說法,我是服氣的,因爲我家孩子的爸爸就是個非常典型的“完美主義者”,無論求學還是工作,他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甚至有時候他的完美主義,會經常對我這個自由主義者造成極大的困擾……

但其實我想說的是,因爲知道孩子爸是個什麼樣,所以我對完美主義者的成長軌跡也是瞭然於胸。

我老公的父母是從來都不需要費心對他進行激勵和嚴格管理的。我婆婆就曾經驕傲地說:“從小到大,我兒子就從來沒有讓我們操心過,小學、中學全是妥妥的第一名,後來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找到好工作,辦出國、忙移民……全部自己搞定。有這樣的孩子,爸媽業餘時間看看電視玩一玩就可以了。”

家有“作”娃?引導得當他會是個天生的“自推娃” 第5張

總之,擁有一個完美主義的孩子,只要你引導得當,他會是最最讓你省心的“自推娃”。

完美主義也會跑偏

But!請注意,把完美主義的孩子變成“自推娃”的前提,是“引導得當”。

爲什麼呢?女兒的老師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完美主義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哦。”

比如,完美主義的孩子更容易焦慮,更容易不快樂,因爲對自己要求過高,他們可能會缺少冒險精神。

根據萊爾森大學心理學教授,《當完美還不夠好》一書的作者馬丁.安東尼的說法,完美主義者分爲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對細節、列表、秩序和規則極度關注;

第二種類型,是給自己設置過高的目標,如果完成不了這樣的目標,就會對自己感到失望。

比如,要求自己得到全A的成績,或者要求自己一直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凡事都有一個“度”字,適度的“完美主義”,能讓孩子不停地激勵自己;但是過度的完美主義,絕對會是有害無益的。

比如,對秩序執着的完美主義,如果過度,就可能發展爲強迫症;

而自我要求過高的完美主義,如果過度,就會導致焦慮和抑鬱。

家有“作”娃?引導得當他會是個天生的“自推娃” 第6張

如何正確地引導完美主義的孩子?

根據專家的建議,如果完美主義過度,我們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的完美主義都只是輕度的,好比我家女兒小時候,雖然作天作地,把我們作得半死,她的完美主義也完全處於“可控”的範圍。

“對待你家女兒這樣的孩子,你們需要做的不是‘施壓’,而是‘減壓’,”女兒的老師說,“她要是犯了錯誤,你們要告訴她——沒什麼大不了的,每個人都會犯錯;你們還要鼓勵她去多多嘗試新的事物,鼓勵她多多冒險。”

老師的說法和心理學專家的說法不謀而合。

家有“作”娃?引導得當他會是個天生的“自推娃” 第7張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馬丁教授,就對引導完美主義的孩子,給出了以下建議:

1鼓勵表達

對完美主義的孩子來說,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焦慮非常重要。一旦他們說出了恐懼,我們就應該帶他們去反覆體驗讓他們感到緊張的場景。這種方法在孩子遭遇社交困難的時候特別有效。

2改變觀念

幫助孩子改變觀念,告訴他們:“你們所害怕的‘不完美’的結果,其實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結果。”

讓他們嘗試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你猜猜看,如果是爸爸的鉛筆斷了,他會怎麼想呢?”

或者“如果你的朋友小黃把這道題做錯了,他會怎麼做呢?”

3預測結果

一旦孩子學會了用別人的視角理解問題,接下來,就要幫助他們預測“真實的結果”。

有些完美主義的孩子會相信,如果他們的毛巾不平整,或者他們的書沒有按照字母順序來擺放,或者他們說錯了什麼事情,那麼可怕的後果就會發生……

所以我們就應該試試把毛巾搞亂,或者把書亂放……讓他們看看,其實什麼糟糕的後果都不會有。

4看淡失敗

試着讓孩子理解:失敗和錯誤只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個機會”。

沒錯,有時候我們犯了錯,不好的後果就會發生,但在很多情況下,犯錯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總之,完美主義就像孩子身體裏隱藏的一隻小怪獸,引導得當,它能給孩子提供無窮的內驅力,引導不當,它就會跑出來破壞孩子的健康和自信心。

在馴化孩子的“完美主義”方面,我很感謝女兒的老師。記得女兒上學前,曾經時常把一句完美主義者常用的口頭禪掛在嘴邊“我不行”,而現在,她說的最多的兩句話,一句是“做錯也沒什麼大不了”,另一句是“我是最棒的”!

至於自由主義的兒子呢,我只好另想辦法去激發他的內驅力了。

哎,兩個娃還必須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人生啊,特別是當父母的人的人生啊,真是太不容易了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