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孩子的自說自話

本文已影響2.45W人 

3歲左右孩子的特點是,玩的時候大多會假想出一些小夥伴,並想像着帶着自己的這些小夥伴一起玩耍、一起參加各種活動,在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認知發展中,這種和“幻像朋友”的對話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和交往技能的,也可以降低孩子的挫敗感。因此,家長不必對孩子自言自語過於緊張。

如何解讀孩子的自說自話

現在家庭多爲獨生子女,孩子從小缺少玩伴,有很強的孤獨感,所以和這種“幻像朋友”說話、遊戲就會表現得更加明顯。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孩子爲自己創造出一個假想的夥伴是一種良性的行爲,對孩子的精神和情感健康都有着很好的影響。

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是他社會經歷積累的體現,那些已經上了幼兒園的,或者經常與小夥伴玩耍的孩子,自言自語現象會更多。國外有學者發現,最富社會性的孩子自言自語最多,聰明的孩子在獨立解決問題時比其他孩子更早出現自言自語現象。

如果孩子其他一切正常,父母大可不用爲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而擔憂。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多方面的正確引導。父母也不需要特別鼓勵孩子進行自言自語,這只是一個過程,過多的鼓勵也會影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進入內部語言的進程。

1、父母可將自言自語作爲與孩子的溝通

父母可以在平時多關注孩子的自言自語內容,通過這些內容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不足的地方,利用親子溝通的機會,選擇合適的機會給孩子引導,讓孩子明白父母是其重要的後盾和支持。要知道,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使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爲其日後的所有活動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2、父母可將自言自語作爲孩子交際的練習

孩子在嬰兒時期就已經會主動與人交流,但是受現代家庭結構的影響,孩子的活動範圍太窄,交際經驗太少,所以纔會出現假想中的夥伴來代替。當孩子這樣表現時,父母不要排斥或是嘲笑,也不用太過於關注這個“幻像朋友”,你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多接觸身邊的真實世界,多給孩子創造與小朋友見面、交往的機會,擴大孩子的人際交往圈子,讓孩子體會到人際交往的樂趣,形成積極主動的交往態度。

需要提醒注意的一點是,讓孩子和真實世界的交往是重要的,但也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對假想夥伴的需要,否則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被尊重。

3、父母可將自言自語作爲孩子學習的策略

對孩子來說,自言自語不是一種吵鬧,也不是不良的行爲,只是孩子的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不同步,他們需要藉助更具體、更貼近情景的語言來幫助自己表達。也許在大人的眼裏,孩子太囉嗦,是個“小話癆”,但這是孩子的一種學習策略,用以豐富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方式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自言自語沒什麼好怕,也不要不以爲然!自言自語是孩子們特有的一種語言形式,他們在心裏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只是表達不出來,但在玩耍時,可以通過邊想邊說,逐漸形成一個連貫的、清楚的表達能力。父母要做的是注意傾聽,讓孩子的自言自語成爲親子之間的一個聯繫,讓父母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