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 罰還是不罰?

本文已影響6.2K人 

有的觀點提倡教育不應該施行懲罰,也有的觀點認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犯錯了,要懲罰,還是不懲罰呢? “如果不懲罰一下,他還不上天了?”

有的觀點提倡教育不應該施行懲罰,也有的觀點認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犯錯了,要懲罰,還是不懲罰呢? “如果不懲罰一下,他還不上天了?”“我有時氣過頭了,除了打他一頓就想不出別的辦法了。”“如果不懲罰孩子,他怎麼會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呢?這樣他以後纔不會再犯。”“不打不成才!”…… 一說到懲罰,不少人的直接反應就是打罵責怪。誰曾經不是孩子?即使我們已經長大成熟爲人父母,也還會清楚記得小時候受到懲罰時的感受,當時的反抗、內疚、自輕、甚至憎恨等負面情緒,久久無法磨滅。我們不願意孩子對我們產生負面的感情,但是如果不使用懲罰手段,怎麼去管教熊孩子呢?如何讓他們可以爲不良行爲負責呢? 孩子需要體驗的是他們的不良行爲的後果,而不是體驗懲罰。如果一個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事,懲罰對於他起不了作用,相反,懲罰是一種干擾。孩子本來應該爲他們的行爲感到抱歉,應該思考如何補救,但是懲罰卻使孩子產生了復仇的心。懲罰孩子,會剝奪他們自我反省的心理過程。

如果懲罰不起作用,那麼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取代懲罰呢? 媽媽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太調皮了,總是跑來跑去,隨意抓了商品就丟進購物車裏,在貨架上搗亂,還差點撞到別人…… 一路上就只聽見媽媽在大喊大叫:不要跑來跑去、跟着媽媽走、你怎麼什麼都動?我叫你跟着我、把那個放回去、不要碰聽見了嗎、要是再亂拿東西看我怎麼收拾你……燥亂脾氣急的媽媽肯定拽住孩子當場打屁股、大聲責罵,混着孩子的大聲哭鬧,這趟超市之行一定不開心。 相信這樣的場景你一定不會陌生,假如是你,會怎麼處理呢?有沒有不用懲罰的就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方法?

1、想出一個點子,讓孩子來幫忙出門前列好清單,交給孩子:“今天就由你來指揮了,記得要把上面的東西都買齊”“我們需要兩個大白菜,寶貝你能幫媽媽拿兩個大白菜嗎?”“你今天可以買一樣零食,你自己去挑吧,但是隻能拿一樣”

2、對孩子的不良行爲表示強烈的不滿,但是不進行人格攻擊“寶貝,我不喜歡你到處亂跑,這樣會影響到別人的”

3、給孩子指出補救的方法,讓孩子做出選擇“超市裏不能亂跑,你要麼好好跟着媽媽走,要麼就坐到車上來,你來決定選擇哪個?”

4、採取行動,讓他體驗到不良行爲的後果假如孩子表現得非常惡劣,讓你不得不帶着他離開商店,那麼下次去商店就媽媽自己去,不帶上孩子,也不用說教,讓他嚐到不良行爲的後果。

—“爲什麼今天不能帶我一起去呢?”—“你說呢?”—“因爲我在超市裏亂跑嗎?”—“對了。”—“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以後有很多機會的,但是今天還是我自己去。”
孩子犯錯了  罰還是不罰?

有時候,即使你用盡了一切方法,但是問題依然存在,那該怎麼辦呢?有些方法好用,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又故態復萌,那該怎麼辦呢?如果出了懲罰之外,其他辦法都不管用,那該怎麼辦呢? 說明這個問題要複雜很多,那麼就需要坐下來好好地談談雙方的感受與需要,與孩子一起集思廣益,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把想出來的所有主意都寫下來,不論好的還是壞的;然後看看哪些建議是你喜歡的,哪些建議是孩子不喜歡的,找出讓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然後決定從什麼時候開始實行。

這些方法其實不難,難的是我們觀念的轉變,我們不能把孩子想成是需要糾正的“問題”,不能因爲我們是大人,就覺得我們的想法一定是正確的。我們與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時,不應該有勝利者或失敗者,花時間聽聽孩子的真實感受,努力找到適合雙方的解決辦法,這是在教給他們一項寶貴的人生經驗 —— 在面對難題時,應該如何積極地解決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