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明清時期的東城門和甕城遺址的未來命運

本文已影響2.05W人 

北京通州區修建地鐵,一地鐵站開挖後,發現明清通州城東城門和甕城,格局完整,翁城內道路、鋪地、排水道痕跡完整清楚。政府和城建部門堅持地下的地鐵站不能移動,而地面上是城市交通幹道,左右是開發項目,遺址被卡在當中。爲了不影響地鐵建設,地方政府和建設部門確定要將整個東門遺址切割搬走,待地鐵站施工後,將遺址遷回。

通州明清時期的東城門和甕城遺址的未來命運
通州明清時期的東城門和甕城遺址的未來命運 第2張

爲此,地方政府、建設部門、設計單位也幾次徵求上級文物主管部門、有關專家的意見,設計單位冥思苦想,仍未拿出像樣的處理方案。

這其中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1. 公路地面到地鐵站頂板,僅有不足四米的的豎向空間。即使遺址遷回,也不可能恢復原有的地平高度。如果只是保持了水平位置,不管豎向位置,算不算是原位保護?

2. 以現有技術是否能將上千平米的甕城搬來搬去?即使能搬來搬去,是否能保證遺址不變形走樣?是否能做到保護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3. 現在所看到的還只是遺址地表以上部分,地下部分是否還有其他內容,目前的考古工作還不到位,無法說清。是隻保留地表以上部分,還是要將城牆地下部分(如基礎)完整保留?如果堅持保留全部信息,那麼現在留給遺址的空間是遠遠不夠的。

4. 設計單位最近提出的方案,是要保留東門北側一段城牆的外包磚遺址,對於整個甕城移回後再埋起來。之所以會這樣考慮,是設計單位根本沒有弄清此遺址的重要內涵是什麼,什麼是應該全力保護的?因此將最重要的東西忽視了。

現在,設計單位還在繼續探討方案。一些文物保護機構也已介入,希望能有好的結果。

其實,保護該遺址很簡單。地鐵站取消,或適當西移一百米,就可避讓開遺址。

轉自”遠水孤去“新浪博客。

  相關新聞:

2012年7月9日,北京,通州在修建開挖地鐵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明清時期的東城門和甕城遺址。遺址位於新華東街和濱河北路交叉口以西200米的地面交通幹道,根據規劃,地鐵新華大街站就在這一區域。

國際在線消息:2012年7月9日,北京,通州在修建開挖地鐵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明清時期的東城門和甕城遺址。遺址位於新華東街和濱河北路交叉口以西200米的地面交通幹道,左右兩側分別有地產開發項目,屬於極有商業發展前景的區域。根據規劃,地鐵新華大街站就在這一區域。

作爲大運河北運河的終點,在歷史上,通州東大門曾經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供應皇宮、京城居民的糧食、貨物、用品均從這裏入京。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透露,東城門和甕城遺址的格局完整,甕城內道路、鋪地、排水道痕跡清晰。爲了不影響地鐵的建設,有關單位的方案之一是將整個東門遺址“切割搬走”,待地鐵站施工完成後,再將遺址“遷回”。

針對這一方案,有網友質疑說,公路地面到地鐵站頂板,僅有不足4米的豎向空間,即使遺址遷回,也不可能恢復原有的地平高度。另外,現在所看到的還只是遺址地表以上部分,地下部分是否還有其他內容,目前的考古工作還無法說清。如果保留全部信息,現在留給遺址的空間是遠遠不夠的。

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爲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註冊的民間公益組織,主要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與公民社會建設等。該中心認爲,東門遺址是通州極爲難得和重要的文化資源,它能夠提高通州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品位,能夠爲通州帶來高附加值的旅遊資源,有利於通州的經濟發展。實際上,商業發展計劃可以異地重新安排,也可在地域分配上作出調整,不會對通州的經濟發展計劃造成重大影響。將地鐵站適當西移,其實就是保護通州東門遺址的有效方法。

其實,早在上世紀北京城市建設大開發時,就出現過古蹟爲地鐵讓位的情況。如地鐵2號線在修建到前門站時,1906落成的老正陽門火車站就以鐘樓爲中心,進行了“鏡面對稱平移”,鐘樓的位置原本是在車站的右側,而改建時,鐘樓左側的部分建築被拆除,改在鐘樓右側按照原樣重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