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錯誤的教育會導致孩子人緣差嗎

本文已影響1.12W人 

孩子人緣差,沒朋友?都是錯誤的家庭教育惹的禍?抱着“寧可讓孩子孤單,也不冒險讓孩子交錯朋友”的原則,把孩子限制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之內。

父母錯誤的教育會導致孩子人緣差嗎

其實,人際交往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從幼年起,孩子就會有強烈的尋找夥伴、進行交往活動的傾向,這是合羣性的一種反映。只有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纔能有效地促進孩子個性、情緒情感、智力等方面的發展。

如果父母長期不允許孩子跟別的小朋友交往,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缺少朋友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2012年12月,重慶時報報道了發生在重慶永川區某大學的一個案件:有一個叫肖斌(化名)的男孩,從小愛好廣泛,拉得一手好的小提琴,長得也很陽光帥氣,最重要的是家庭富有從小到大吃穿不愁。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衆人羨慕的天之驕子,有一天卻被舉報偷了隔壁寢室兩個男孩的筆記本電腦和手錶。

事情爆出之後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樣一個家庭富足的人,爲什麼要去偷東西呢?直到警察介入肖斌才說了實話。原來,肖斌一直覺得很孤單,好多次給母親打電話哭訴說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兩個男孩卻很要好,這讓肖斌心生不滿。有一天兩個男孩跟肖斌發生了口角,肖斌就偷了一個男孩的手錶和另一個男孩的筆記本以示懲罰。

因爲涉嫌盜竊,肖斌被警方取保候審,肖斌的母親後悔不已,十分內疚地說:“兒子從小要學習,還要拉琴,玩的時間很少。更不用說交朋友了。可能是小時候把兒子管的太嚴了,忽略了孩子性格方面的教育。”

孩子的人際交往和任何習慣一樣,當它錯過童年這個關鍵期,它就沒有一個深厚的交往的經驗積累,養不成一個很好的交往習慣,就會影響孩子以後與人的正確相處。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爲:人際關係代表着人的心理適應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而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如下狀況: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

正如案例裏的桐桐一樣,別的小朋友邀請他去玩,他一開始特別開心,可是這種開心只停留了很短時間,就又被失望代替,因爲媽媽不允許他在外面玩。

而媽媽這樣做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孩子上小學很久了都沒有交到一個好朋友,以至於寫老師留的《我的好朋友》這樣命題作文的時候,內心竟然沒有一個可以寫的對象。

蘭海老師在視頻裏分析說:“對於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他需要獲得集體的歸屬感,而媽媽卻沒有給孩子這樣的機會。”

我們讓孩子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完善健全的人格特徵,作爲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孩子與人交往的需要,鼓勵孩子與人交往,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孩子的交往障礙緣於錯誤的家庭教育

前幾天在醫院看病等待候診的時候,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不停地跟媽媽說話,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媽媽被問得煩了,從包裏拿出一個平板給孩子:“去去去,一邊玩遊戲去,別煩我。”孩子開開心心地坐到一邊玩平板,輕車熟路地打開了遊戲。

我也曾在另一個地方遇到了類似的事情,那個媽媽也被孩子不停追問問題,但是並沒有表現出不耐煩,而是微笑着對孩子說:“媽媽也不知道答案,不如你跟旁邊的小朋友探討一下?”雖然孩子一開始很拘謹,但在媽媽的鼓勵下,很快地跟旁邊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交流了起來。

兩個不同的媽媽,對待孩子的“騷擾”採取了不同的態度,在前者身上我看到了懶惰的媽媽,和一個被手機禁錮了、把周圍的同齡人排除在自己的世界之外的孩子;而在後者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善於去引導和鼓勵孩子的媽媽,和一個勇於突破自我、勇敢與人交流的孩子。

很多孩子不知道怎麼去與人交往,覺得很孤獨,其實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曾經有人做過調查,有81.6%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9%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所以,好多父母其實都如前面視頻裏的桐桐媽媽一樣,覺得有自己陪伴孩子就行了,她們對孩子的交往缺乏一種科學的指導,孩子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沙利文曾說過:“人際關係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源泉”。而人際關係從何而來,就是從人與人的相處交往中而來。我們如何才能既保證孩子順利與人交往,又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呢?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德國和日本的學校會要求學生家長參加“親職教育”,也就是我們國家俗稱的“家長課堂”,課程會要求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在幼兒時期就要學會與同伴之間的人際交往,和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他們會主動要求孩子去商店買東西,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幼兒時期與同伴的交往不僅可以滿足孩子游戲的目的,還可以在交往中鍛鍊孩子處理關係的能力,正確的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質。

我們作爲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平衡學習和交友之間的關係呢?正如上面視頻中所說,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尊重孩子意願,合理安排寫作業和玩的時間

其實在小學階段作業量還不是很大,很多孩子之所以沒有時間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寫作業時間太長而沒有時間去玩。

視頻裏蘭海老師和嘉賓一致認爲,其實在這個時候,家長反而可給孩子合理安排寫作業和玩的時間,可以提前跟孩子約定好,多長時間之內作業完成得又快就好,可以允許孩子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耍多長時間。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在做作業的時候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細心,想用好的作業質量來換取“玩”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好的寫作業的習慣。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圈子

在視頻裏蘭海老師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也是爸爸媽媽逐漸離開孩子的社交圈的過程,家長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他人、接觸社會。很多家長害怕孩子會交到一些壞朋友,也害怕孩子會受到不好的風氣影響,所以只允許孩子跟大人認可的人交往,這就限制了孩子自主與人交往的權利。

父母應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培養孩子自主與人交往的意識,讓孩子在跟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自主地面對出現的矛盾和糾紛,同時學會剋制獨佔、利己的想法,學會很好地與他人溝通和共同協商。

父母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

視頻裏的桐桐不是一個人,他代表裏現今教育制度下的一批孩子,放學後就得回家做作業,不被允許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作爲家長除了要做到以上兩點之外,蘭海老師還給了父母一個建議,那就是我們要主動去創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當有人約自己孩子一起玩的時候,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孩子,而不是阻攔孩子。

而對於焦慮度比較高、害怕孩子交到壞朋友的家長,蘭海老師的意見是,我們可以主動邀請孩子到家裏來玩,或者我們主動安排一些這樣的聚會,這樣孩子才能在同伴之間找到更多的歸屬感,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意義重大,家長一定要經常帶着孩子走出家門,多給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並有意讓孩子學會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

通過交往,孩子能將自己與同伴進行比較,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促進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交往爲孩子提供了與同伴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條件與機會,幫助他們學會理解他人,學會如何辨別是非。

也許過去的你只關心孩子的成績,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多帶着孩子走出家門,擴大孩子的接觸面,讓孩子有機會和各種人打交道,並且盡情體驗交往的樂趣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