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爲學霸的動力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1.52W人 

學霸是從出生就開始培養的,這樣的孩子會自覺寫作業!這些失去自己本來樣子的孩子,苦苦地掙扎甚至是失去了生命的熱情。

孩子成爲學霸的動力有哪些

有時候,我會不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難道學霸真的是被控制、改造出來的嗎?

難道一定要失去“做自己”的自由才能成爲學霸嗎?

答案是否定的!人生是個大學堂,我們需要的不是狹義上的“書呆子”,而是霸氣外露、人生開掛的生氣勃勃地活在生活裏的真正的瞭解自己生命的“學霸”。成爲生命的“學霸”,就是迴歸自我的過程。瞭解了這一點,父母在養育孩子的路上纔不會迷茫。

1.什麼樣的孩子會比較容易自主完成作業,成爲學霸?

那些從小就被尊重生命邊界的孩子,在進入小學開始學習的時候,會感覺順風順水。比如一出生,孩子餓了就給吃,困了就陪睡,醒了就給玩。就是說孩子的生活節奏完全由他自己掌握,從一出生孩子就掌握着自己生命的主動權,父母只是作爲配角支持孩子的成長而已。

再長大一些,孩子自己決定選擇吃或者不吃某樣食物,自己決定穿那件衣服。這樣的孩子的邊界感保持得好,在學齡階段也會順其自然地把學習當成是自己得事情,要自己負責。

這些孩子最多說的話就是“讓我自己來!”

我們都知道很多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比我們幫他們做麻煩很多。比如一兩歲的孩子自己開水龍頭洗手,通常他們自己洗完手,父母接下來要做更多的事情來善後:比如幫忙換衣服、洗衣服,比如要清理洗手檯面、地面等等。

但是孩子越大,我們會發現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這樣的孩子對於承擔作業的責任,並不會感覺衝擊很大,因爲從一出生,他們就一直在自己最大的能力範圍內爲自己的生活負責。

2.什麼樣的孩子,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適應時間呢?

但是有些孩子在幼年的時候,無論生理邊界、還是心理邊界都被打擾。比如是按時哺乳而不是按需哺乳,“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式的侵犯和吞沒,孩子和自己內心的聯結非常地隔離,他們的感受不被認可和鼓勵,慢慢地什麼都依靠父母,認爲真正的“正確”在父母手中,而不是在自己的心裏。這樣的孩子開始學齡生活會比較消極被動,不是他們不乖,而是他們太乖了,他們不能理解“自己連飢飽、冷熱的感受能力都被包辦和制約,作業這樣的事情他們怎可能獨立完成?不僅孩子不信,其實父母內心也是不相信的。

對於這種狀態的孩子的父母而言,支持孩子重新承擔其作業的責任是要花費一些心思的,因爲從出生到上學之前所有的吞沒式的養育帶來的妨礙都要被一點一點地重新補償。比如讓孩子承擔適齡的自我管理的責任:自己把髒衣服放進洗衣籃、自己管理自己每天要穿的校服、保持環境的整潔、幫忙倒垃圾等等這些責任心的培養。從小處手把手做起,讓孩子有一個慢慢過渡的階段。否則孩子如果小的時候被吞沒,長大又被不斷地苛責否定,這會造成二次傷害。

這種落差就像是把不會游泳的孩子直接扔進大海里一樣,缺少了中間陪練、逐漸過渡的過程。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孩子的一生很漫長,只要開始,就是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了。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面臨更多的責任,比如幫助父母做更多的家務,在學校爲班級承擔一些責任,選擇自己交往的朋友、讀的大學、學的專業等等。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勵煉,最後孩子可以獨立面對他們的生活,完全地承擔起自己的生活、承擔起他們自己的小家庭、承擔起對父母的贍養,以及相關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3.真正的學霸都是內在動力的爆發

內在動力主要表現在:

1.我有權力爲自己的事情做主:這一點需要父母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保護孩子生命的界限。

2.我有能力爲自己的事情做主:這一點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把鍛鍊的機會留給孩子,母弱則子強。

3.我有底氣我自己的生命喝彩: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孩子對來自與父母和家庭的愛的滿足,感覺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是可以理直氣壯地踩在腳底的大地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