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寶寶自我價值感

本文已影響1.89W人 

培育孩子的自我價值,要堅持做到“要和不要”:要相信,不要懷疑;要適當示弱,不要居高臨下;要發現孩子優點,不要當挑刺大王;要保護好奇心,不要扼殺創造力;要尊重意見,不要敷衍應對;要就事論事,不要惡性批評;要循循善誘,不要嘮叨挑剔。

如何提高寶寶自我價值感

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的發展。孩子自我評價首先來源於父母的評價。孩子通過他人對自己優點的肯定和確認,逐漸認識到“我能行”、“我最好”、“我最棒”。培育孩子的自我價值,要堅持做到“要和不要”。

1、要相信,不要懷疑

一個小學年級的孩子,從來沒考過100分,這一次他的數學考了100分,興高采烈地跑回家,人還在外,得意的叫聲已經飄進屋裏:“爸爸,我考了100分!”爸爸第一反應是:“你沒作弊吧!”孩子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

其實,這正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確認自我的好機會,但卻被爸爸一句話打了下去。相信孩子是父母對孩子的第一態度。孩子是自己的好,這是一種對孩子的信任,一種態度,一種觀念,更重要的是一種力量。孩子要成長,要往前走,需要一股力量的驅動,這種力量是一種合力,有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讚美,但最根本的是父母的相信,它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任何力量替代不了。

對孩子相信,就是要相信孩子潛能無限,有無限的理解力,有無限的想象力,有無限的創造力,孩子有個穩定的成長環境,前進有動力,受挫有靠山,受驚有港灣。相信孩子是個天才,能成才,相信孩子有一顆向上向善的心。即使在孩子遭遇挫折,遭遇失敗,犯嚴重錯誤,不管別人怎樣看,作爲父母這種信念一刻也不能動搖。

2、要適當示弱,不要居高臨下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競爭力,做生活中的強者,但能否如願,取決於我們對孩子的態度,取決於父母能否站對位置,在孩子面前是當強者,還是適當做弱者。

如果父母一味把自己當強者,把孩子當成笨蛋,總嫌孩子礙手礙腳,因而處處代孩子辦事情。久而久之,在孩子潛意識裏會形成負面的失敗的自我形象,它就會認爲自己是個“笨蛋”,是個弱者,這叫做“老子英雄兒混蛋”。

如果把孩子當強者,適當把自己當弱者,多欣賞,多鼓勵,多表揚,多看孩子的優點和優勢,在他潛意識裏會形成正面的自我形象,讓他爲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驕傲和自豪,逐漸由一時衝動走向比較理性,考好了不翹尾巴,考砸了不灰心喪氣,遇困難不低頭,遇挫折不後退,愈戰愈勇,愈挫愈戰,這叫“老子英雄兒好漢”。

3、要發現孩子優點,不要當挑刺大王

一個爺爺對上幼兒園的孫子說:“聽你爸爸說,昨天老師又表揚你啦?上課坐得直,放學時還幫小朋友把凳子搬到牆邊,是嗎?”他興致很高地說:“是!老師說這是助人爲樂!”接着,他放下飯碗,拿起拖把,把客廳和臥室拖了一遍。

我們父母要當伯樂,圍繞孩子的優點做文章,不斷地發現優點,確認優點,培育優點,挖掘優點,讚美優點,展示優點。如果你害怕孩子失敗,經常盯住孩子的缺點不放,在缺點上大做文章,經常批評孩子,指責孩子,否定孩子,提醒孩子,懲罰孩子,動不動張口“真笨!”“真差勁!”“沒出息!”,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表現得像你批評的那樣,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感到自己沒希望。

4、要保護好奇心,不要扼殺創造力

作爲父母,我們首先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把孩子的好奇引入大自然,觀察花草蟲魚,春夏秋冬;把孩子引入知識的海洋,講故事,做實驗,逛書店,購書刊,用書籍滿足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慾。其次,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一要鼓勵孩子提問,不能對提問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孩子一旦失去好奇心,再重新激起是相當困難的。

二是回答孩子問題要有啓發性。對那些定向性的問題(如“是什麼”之類),可以直接簡明的回答。對那些有因果關係或較複雜的邏輯關係問題,不能簡單地說“是”與“不是”,要引導孩子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讓孩子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觀察和思考找出答案,並告訴他:這些事,你上學以後讀的書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就會知道的。

三是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大人確實不知道,要切記不要亂說,防止誤導。如實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等我查查書問問別人再告訴你。”儘可能給孩子一個滿意的答案。

5、要尊重意見,不要敷衍應對

在生活中常遇到這種情況,大人在談事情的時候,孩子突然插進嘴來,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主見。不少父母這時都會不耐煩地說:“去去,到一邊去,小孩子懂啥!”“安心學習吧,別管恁些閒事!”有時孩子即使說得對,大人也不聽取。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什麼也不說,想說也不說。孩子認爲,既然你把我的話當回事,你說得對,我也不聽。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了互不信任的關係。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應是朋友關係,不應是主僕關係,應該做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孩子對家務事發表意見,不管對不對,合理不合理,一定有他的理由,父母要認真聽取,酌情采納。

這樣既顯示了家庭的民主氛圍,又增進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覺到他是這個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對這個家庭負責,對家庭的每一個成員負責。他要設法不使自己成爲家庭的累贅和包袱,而要使自己成爲家庭姓王的動力,從而自覺做到自控、自律、自強,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

6、要就事論事,不要惡性批評

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有那麼多的閱歷,沒有那麼豐富的知識背景,常常對問題看法片面或偏激,或做錯事。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社會的複雜性,很多事情不知道怎樣處理。就孩子的成長而言,他是不斷經受挫困難而成長的,不斷犯錯誤而成長的,困難和挫折教訓了他們,使他們比較聰明起來。“吃一塹長一智”,只有經受磨難,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孩子,才能獨立走向社會。

孩子一旦犯了錯誤,父母應理性地就事論事,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是客觀的問題或是主觀的問題,主客觀各佔多少成分,並指出錯誤可能造成的後果,找出改正的方法,並把這些錯誤隱含的有利因素提煉出來,沉澱在孩子的頭腦中,作爲以後的借鑑。

7、要循循善誘,不要嘮叨挑剔。

父母通常犯得毛病是嘮叨,孩子最煩的也是父母的嘮叨,對父母最惱恨的嘮叨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父母往往從衣着、吃飯、愛好、性格、學習、做事等,一天到晚喋喋不休地嘮叨挑剔,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好,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

嘮叨雖具有殺傷力,但事實從沒有是嘮叨的人如願以償。回過頭來,再看看母親對孩子的嘮叨。嘮叨是一種輕視,一種不尊重,一種不考慮後果的信口開河,它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種長期的打擊和折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