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查獲4個品牌假冒進口奶粉

本文已影響1.95W人 

今年1-6月,上海查獲4個品牌假冒進口奶粉。此次涉嫌僞造證明、生產經營仿冒進口嬰幼兒奶粉的重大案件中涉及品牌有:“可尼可”嬰幼兒奶粉(羊奶粉)、“澳利樂”嬰兒配方奶粉、“貝諾貝滋”優質嬰幼兒配方奶粉、“樂氏”幼兒配方羊奶粉等。

滬查獲4個品牌假冒進口奶粉

今年1-6月,上海食品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爲95.4%,主要食品抽檢合格率爲96.1%,上海食品安全總體狀況保持有序、可控的狀況。

■ 申城上半年食品安全監測合格率95.4% 明年將實現長三角食安信息系統互通

此次涉嫌僞造證明、生產經營仿冒進口嬰幼兒奶粉的重大案件中涉及品牌有:“可尼可”嬰幼兒奶粉(羊奶粉)、“澳利樂”嬰兒配方奶粉、“貝諾貝滋”優質嬰幼兒配方奶粉、“樂氏”幼兒配方羊奶粉等。

今年1-6月,上海食品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爲95.4%,主要食品抽檢合格率爲96.1%,上海食品安全總體狀況保持有序、可控的狀況。

昨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辦公室會同市政府新聞辦、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奉賢區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上半年食品安全總體狀況、上半年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情況的查處工作等情況。

上海市食安辦同時在會議中透露:今後,食品安全熱線12331將與公安機關形成舉報信息互通機制,明年將實現長三角“三省一市”警務信息系統與食品安全信息系統互通。

 核發舉報獎勵超13萬元

市食安辦主任閆祖強在會議中透露:今年1-6月,上海的食品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爲95.4%,主要食品抽檢合格率爲96.1%。立案處罰5722件,同比增加32.4%,罰沒款5401.5萬元,同比增加111.5%;註銷或吊銷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證照8482張,同比增加72.4%。

上半年,公安機關破獲食品安全犯罪案件6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9人,搗毀窩點68處,涉案金額達1.3億餘元,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報告5起、126人,未發生死亡事件,全市食品安全總體繼續保持有序、可控的狀況。

上海市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昨日透露:今年1-6月全市共受理食品類投(申)訴、舉報和諮詢30632件,同比增長54.7%;投訴舉報14251件,佔46.5%。食品安全熱線12331直接受理23233件,佔全市投訴舉報諮詢總量的75.8%,同比增長54.1%。12331直接受理件中有8367件(佔總量36%)轉交各部門承辦,舉報查實率爲62.7%,辦結率97.4%。

1-6月的投訴舉報主要涉及五類,一是飯菜,佔50.9%,主要問題是餐飲店無證經營等;二是肉及肉製品,佔11.6%,主要問題是熟食變質等;三是保健食品,佔8.0%,主要問題是資質查詢等;四是糧食製品,佔7.5%;五是乳及乳製品,佔5.4%,主要問題是保質期內變質等。

今年以來,全市共核發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資金256筆計135954元。

市民自行食用蟾蜍致死

昨天的會議還通報了一起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突發事件。

7月24日下午,市食藥監虹口分局接到江灣醫院電話報告,稱該院收治兩例在家中自行食用蟾蜍中毒的危重患者。經查,這對夫妻因分別患有癌症和肝硬化疾病,託人從江蘇帶回活蟾蜍自行加工燒湯後食用,想土法治病。食後出現蟾毒素中毒症狀,即到江灣醫院就診。經搶救,男患者症狀緩解;女患者於7月24日18時搶救無效死亡。

上海市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指出:目前郊區部分市民仍然存在食用蟾蜍的習慣。爲此,顧振華強調:蟾蜍俗稱“蛤蟆”,從其體內提取的蟾毒素是傳統中藥材,但含有劇毒,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雖然根據《食品安全法》和《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該居民在家自行食用蟾蜍致死,非購自食品經營單位,不屬於食品安全事故,但爲防止市民不當食用,市食藥監向社會發布消費警示,告知市民慎食蟾蜍。

仿冒進口奶粉9人被捕

日前,市、區二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接羣衆舉報,聯合公安機關,查獲一起涉嫌僞造證明、生產經營仿冒進口嬰幼兒奶粉的重大案件。

經查,上海銳可營養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銳可公司)爲一家貿易型食品企業,通過合法進口部分奶粉獲取2份進口奶粉《衛生證書》,僞造23份進口奶粉《衛生證書》,從內蒙古、黑龍江等地購進國產奶粉。上海銳可公司法定代表人熊某在江西註冊的麥高營養食品公司(無嬰幼兒奶粉生產資質),非法生產加工仿冒進口奶粉。

市食安辦透露,此次案件中涉及品牌有:“可尼可”嬰幼兒奶粉(羊奶粉)、“澳利樂”嬰兒配方奶粉、“貝諾貝滋”優質嬰幼兒配方奶粉、“樂氏”幼兒配方羊奶粉等;仿冒進口奶粉主要通過網絡進行銷售。

經對仿冒進口嬰幼兒奶粉抽檢,沒有發現存在違法添加現象,必需成分、污染物限量等指標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

目前,在公安部統一協調下,熊某等2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歸案,其中9人已被批捕。涉案公司已被查封,生產加工的庫存商品已經全部封存,市場上的仿冒產品已經下架封存。

顧振華表示:上海有關監管部門已對以上涉案企業和主要涉案人員,啓動了“黑名單”程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