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內地售價連連翻番 猛掏中國人的腰包

本文已影響1.17W人 

16日廣州日報刊登了“洋奶粉在中國內地價格連連翻番”的消息,令消費者震驚。洋奶粉瞄準內地消費者信任進口產品的心理,在內地奶粉市場上擡高價,高價格就意味着高質量嗎?值得追問的是:難道是欺負中國人“錢多人傻”嗎?

洋奶粉內地售價連連翻番 猛掏中國人的腰包

唯有從源頭上下工夫,從制度上強化、落實,監管好奶粉質量安全,及時公佈檢測信息,讓制度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讓國產奶粉少陷入“這門那門”,才能逐步化解國產奶粉信任危機,逐步打破洋奶粉定價話語權,讓洋奶粉改掉任性漲價的傲慢脾氣。

幾年間,進口洋奶粉價格大漲。在東南亞或者韓國等國家,這些產品的價格都僅僅只爲中國內地市場的一半。特福芬奶粉在德國售價僅爲內地銷售價格的四分之一。“洋奶粉”在中國內地的售價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最高。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進口奶粉存有過關等成本,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令價格連連翻番的地步。而國外原裝進口奶粉價格在國內定高價,更多是受消費心理影響。 (5月16日《廣州日報》)

洋奶粉在原產地價格只有中國內地市場價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導致洋奶粉在中國內地售價全球最高。這不是哄擡物價,欺負中國人“錢多人傻”嗎?儘管洋奶粉運輸成本較高,還存在關稅成本,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令價格連連翻番的地步。值得追問的是,洋奶粉爲何欺負中國人“錢多人傻”呢?洋奶粉瞄準了中國內地消費者“高價格意味着高質量”的購物心理,無疑是其想漲就漲,猛掏中國消費者的腰包的重要原因。

但是毋庸諱言,三鹿奶粉事件事件以後,國產奶粉面臨信任危機,消費者對國產奶粉恨鐵不成鋼。儘管洋奶粉價格不斷上漲,每罐奶粉動輒幾百元,消費者心疼自己的口袋,洋奶粉仍被不少中高收入消費者青睞,經濟條件稍好的消費者也奔洋奶粉而去。

雖說洋奶粉偶爾也傳出質量醜聞,但是與國標降低、因各種原因頻頻被曝光的國產奶粉相比,洋奶粉的口碑要好得多。洋奶粉逐漸掌握了國內中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權。部分洋奶粉定價內外有別,在中國市場想漲就漲,底氣十足。而中國消費者對洋奶粉愛恨交加。

國家發改委曾約談17個行業協會,要求暫緩漲價,食品行業是約談重點,奶粉行業(包括洋奶粉)也不例外。入鄉隨俗,洋奶粉不應是中國市場的價格獨立王國,想漲就漲,想漲多少就漲多少。雖說消費者普遍信任洋奶粉,但是消費者尤其是低收入者承受能力有限,他們對奶粉價格比較敏感,受制於經濟實力的影響,如果洋奶粉無休止漲價,部分消費者也可能少喝奶粉,改吃米粉、改喝米湯,或者改弦易張,重新購買國產奶粉。最後傷害的還是洋奶粉企業自身。

對於國產奶粉來講,在喧囂的洋奶粉漲價漩渦中,價格相對便宜,無疑是競爭優勢籌碼。但是,國產奶粉能否抓住洋奶粉頻頻漲價的契機,振興中國乳業,重新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奪回市場,有許多事情要做。這一方面需要國產乳企拿出誠意,利潤血管裏流淌道德血液,加強行業自律,從奶源到生產、銷售諸環節都嚴格把關,不幹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另一方面,職能部門要提供權威說法與科學檢測數據給國產奶粉正名。

唯有從源頭上下工夫,從制度上強化、落實,監管好奶粉質量安全,及時公佈檢測信息,讓制度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讓國產奶粉少陷入“這門那門”,才能逐步化解國產奶粉信任危機,逐步打破洋奶粉定價話語權,讓洋奶粉改掉任性漲價的傲慢脾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