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海淘奶粉

本文已影響2.32W人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奶粉海淘大軍。在剛過去的國慶長假裏,海外奶粉市場異常火爆。“買奶粉又不是買白粉”這是老王在代購奶粉時發出的感慨。如此買奶粉的經歷讓我們不得不深思。

換個角度看海淘奶粉

國慶假期,來悉尼旅遊的北京遊客老王受人之託買30多罐某洋品牌奶粉,前後跑了七、八趟才湊齊。年近六旬的老王告訴筆者,比起體力消耗,精神上的煎熬更讓人難受。

老王說“買奶粉又不是買白粉,中國人花錢消費究竟惹誰了?”

對不少像老王這樣的國人而言,在澳買嬰兒奶粉不是件好差事,這個過程有時會充斥着無奈乃至羞辱感。針對性的限購政策、冷若冰霜的超市店員、路人詫異的眼神,無不讓人斯文掃地,無地自容。

事出有因。在悉尼市中心Woolworths超市工作的約翰告訴筆者,每撥中國遊客光顧之後,超市各段嬰兒奶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貨乃至脫銷。據他說,爲維護必要的市場秩序,超市一度規定每位遊客每次只能購買4罐,即便這樣也無濟於事,因爲中國人似乎不在乎多跑幾趟。

上述現象的背後是中澳乳業合作嚴重滯後,澳乳品對華市場渠道不暢,澳乳業投資不足,製造業日漸式微,產量受限等深層次問題。

據澳大利亞乳業局(DairyAustralia)統計,2010至2011年度,澳洲乳業產奶量爲91.01億公升,奶粉產量爲37.38萬噸,乳品出口額爲27.5億澳元,佔全球乳品貿易份額8%。

儘管在氣候、草場、牛種等資源領域得天獨厚,多年來,澳乳品行業明顯存在資本金不足、生產效率不高、深加工能力有限、產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戰略缺失和抗風險能力薄弱等先天不足,嚴重製約了其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後勁。

據筆者調查,目前市場上鮮有國際知名的澳洲自主品牌奶粉,也鮮有來自中國等發展中大國的乳業投資項目。因受到大零售商擠壓,目前澳鮮奶零售價每公升僅1澳元,批發價則更低廉。鮮奶價格甚至遠低於瓶裝水,不少中小奶農處於虧損邊緣。

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國內惡性競爭、國際市場難有突破的局面表明,澳乳業發展亟待以外來投資促整合,以整合促產業升級。

目前,中國每年從澳進口10.3萬噸乳品,其中多數爲奶粉,且進口量仍在飛速增長。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今後數年中國很可能超越日本成爲澳第一大乳品出口市場。應該說,中澳之間乳業合作潛力巨大,中方既能帶來投資,又能帶來巨大的市場。然而,由於奶業投資涉及土地所有權轉移等敏感問題,中資對乳業投資屢屢受限。

近年來,包括中糧、光明食品、山東如意等在內的中資企業對澳農牧業頻繁顯示收購意向或行動,卻多遭遇艱難複雜過程。澳主流媒體近期連續報道,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有意收購澳最大乳業企業範迪門斯地公司的部分股權。此事再度引發關於中資進軍農牧業是否損害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爭論。

澳大利亞政府提出,今後數年要努力把現有奶產量提升至年產150億公升的水平,以提高乳業國際競爭力。分析人士指出,沒有外資支持,此目標恐難實現。

當然,若僅強調戰略層面合作,而忽視技術層面的打磨,即便種下龍種也可能收穫跳蚤。在這方面,新西蘭近期出爐的“斷奶”政策提供了生動反面教材。

近期,與中國簽署了自貿協議的新西蘭當局宣佈,將對除註冊代理商之外其他途徑輸往中國的新西蘭嬰兒配方奶粉行爲實施嚴打。私自輸出嬰兒配方奶粉的公司和個人將面臨最高30萬新西蘭元和5萬新西蘭元罰金及可能的指控。

不難看出,網購、私人代購活動盛行恰恰表明,中新嬰兒奶粉貿易存在流通渠道不暢、兩國乳品行業合作水平低下等弊端。遺憾的是,新西蘭當局迴避根本問題,生硬地“以罰代管”,有其名而失其實,既不厚道,也不合理。

人們有理由質疑,這種政策是否是官僚主義和行業利益的雜交產物?是否有違自貿精神與雙邊協調原則?是否暴露了當局執法和服務水平低下,雙邊溝通機制不暢的問題?

分析人士提出,超越利益集團阻撓,在對外經貿領域,着力構築商貿平臺,爲有意拓展中國市場的企業在華產品註冊、進口、經銷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出口服務,降低物流與合規成本,使中國消費者更加便捷的獲得澳、新優質乳品,從而促進乳業做大、做強,這纔是相關部門理所應當的責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