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廳長反對粵劇進正課

本文已影響3.07W人 

教育廳長反對粵劇進正課
“如果什麼都放到中小學生的正式課程、必修課裏面去,那學生的負擔就不得了了!粵劇、京劇或者其他任何劇種,都只能進入學生的業餘課堂和選修課程中。”針對連日來頗受爭議的“京劇粵劇進課堂”事件,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昨日明確表態。 

  代表意見 

  啥都進課程學生受不了 

  今年2月,教育部發布消息稱,擬將京劇列入9年義務教育的課程,並於今年在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試點,在音樂課程中增加京劇內容。而3月初,全國人大代表、廣州粵劇團團長倪惠英也建議“讓粵劇走進中小學生的課堂,以培養傳統戲劇的青年觀衆,傳承傳統文化”。 

  粵劇進入廣東中小學生的課堂有沒有可能?羅偉其表示:“文化教育本身就包括各種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中更重要的是一些基本的東西,這些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至於京劇、粵劇還是其他劇種,不一定都放到正式課程裏面去。學校有課餘活動、選修課之類,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行選擇。如果什麼都放到課程裏面去,那學生的負擔是不得了的!” 

  他還說,課程代表的是一種國家意志,國家對課程的選擇、課程的安排、課時的安排,都應該有很嚴格的要求。 

  會場激辯 

  “京劇應該從娃娃抓起”VS“不該剝奪孩子選擇權” 

  連日來,“京劇進課堂”引起了正在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熱烈討論,叫好聲、質疑聲、調和聲會場內四起。 

  叫好派:京劇是民族的DNA 

  支持者認爲,京劇是國粹,就應該從娃娃抓起。“京劇是民族的DNA。”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協副主席範小青說,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整個社會中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無論是文化還是教育,強調學習西方者多,重視弘揚傳統者少。他說,將傳統文化中的標誌性因素——作爲國粹的京劇納入教育體系之中,本身就標誌着民族文化的自覺。 

  質疑派:應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權 

  質疑者則認爲,推廣傳統文化不該獨尊京劇,更不該將過多帶有特定時代背景的“樣板戲”納入其中。也有委員對京劇進課堂師資能否跟上、會否給孩子們增加負擔、是否剝奪了孩子文化興趣的選擇權感到擔憂。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王旭東坦言:“我不是反對弘揚傳統文化,而是對將文化傳播,以行政指令性的方式推動表示質疑。文化傳播具有個體性和差異性,應該尊重每個文化個體的選擇權。” 

  調和派:傳統滋養不分劇種 

  亦有溫和派代表則稱,“無論京劇、崑曲還是粵劇進課堂,都應重導向、重氣韻、重滋養,讓孩子得到傳統文化最好的滋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