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了,怎樣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本文已影響1.71W人 

父母離異會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父母離婚了,怎麼樣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讓孩子擁有完整的愛呢?小編教你10招!一起來看看吧。

如果離婚已成事實,如何才能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

父母離異雖然可能會對孩子會帶來較大影響,但是隻要處理得當,依然能夠讓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奧巴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奧巴馬的母親在20世紀60年代和奧巴馬的父親結婚、懷孕、生子。3年後,老奧巴馬要回到祖國肯尼亞,兩人離婚。在奧巴馬的成長過程中,他的母親和外祖父母,從未對“拋妻棄子”的老奧巴馬有任何微詞,而總是極力讚揚他的父親:“聰明、幽默、自信”“你的爸爸能夠應付任何情況,讓每個人都喜歡上他”“你的爸爸爲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

可以看出,奧巴馬的母親之所以了不起,不只是她獨自帶大孩子,而是她的寬容。這種對孩子父親的肯定,鼓勵孩子與父親建立親密關係,對孩子對建立自我身份認同和自信,無疑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

從奧巴馬的故事我們很容易看到一個事實,那就是“離婚本身並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對於孩子而言,如果因爲父母離異而讓他失去一方的關愛,離婚自然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父母能在離婚後仍像朋友一樣相處,並能妥善處理親子關係、家庭教育中的瑣碎問題等,那麼離婚對孩子來說就沒有想象得那麼可怕。也就是說,離異對子女造成多大的傷害,父母處理方式和策略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離婚了,怎樣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策略1:不將負面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情緒的穩定性以及調節自身情緒情感的能力對孩子產生着重大影響。如果父母帶着不滿、悲觀、憤怒等情緒生活,極易傳染到孩子身上,造成“二次傷害”。因此,離婚或危機中的父母雙方,尤其是母親,如果感覺到內心有強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將這種怨恨轉移給孩子。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策略2:鼓勵孩子表達他的感受

父母離婚,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壓力,還會反應在一些行爲或與人交往上。例如,小一點的孩子會出現尿牀,大一點的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如果孩子變得愛哭泣,一定要多給他溫暖的擁抱,理解、接受他悲傷的情緒,並鼓勵他儘可能分享出來他的感受,不要對孩子說“要堅強,不能哭”“你是大孩子了,不能哭”之類的話。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繪畫、音樂、運動等途徑來幫助他釋放。

策略3:告知父母分開的事實

當父母決定要分開時,應當以幼兒能理解的方式告知他們未來的變化,當然需要跳過部分不好的細節,例如“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了”。並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分開並不是因爲他的緣故,爸爸媽媽非常愛他,都不會離開他。

策略4:做理性、負責的父母

父母即便分開,雙方也應該理性地看待離婚這件事。父母雖然離婚了,但與孩子的關係永遠不會變。任何一方都不要阻止對方與孩子相見,並儘量提供寬鬆環境,讓孩子能夠與對方繼續相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分開了,但對他的愛並沒有改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應該和對方交換意見,制訂一定的計劃,兩人同時參與孩子的教育。

父母離婚了,怎樣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第2張

策略5:將新的安排告訴孩子

父母搬出去住的一方應事先告訴孩子自己將搬到什麼地方去,接下來的日子如何生活等。和孩子約定看望他們、陪他們玩耍的時間、地點等。同時,還應告訴孩子,儘管父母中有一方不能與他一起居住了,但是仍會一如既往地愛他。與孩子生活的一方應當爲另一方創造必要的條件,讓孩子和另一方取得聯繫,如孩子取得進步時,應鼓勵孩子給另一方打電話。

策略6:莫讓孩子受“夾板氣”

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詆譭對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爭論或討論他的撫養問題,更加不要迫使他選擇立場。不要問孩子諸如“你是跟着爸爸還是跟着媽媽?” “你覺得是爸爸的錯還是媽媽的錯?”之類的話。還是要儘量樹立好爸爸或者好媽媽的形象,如果實在做不到,可以少提對方。

策略7:彌補父母角色缺失

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某一性別角色的教育是常常遇到的問題。這時,可以求助於親戚、朋友等,彌補在某一性別角色教育的缺失。比如,如果一個單親媽媽帶着兒子,可以鼓勵孩子多和舅舅、表哥、外公等角色共處,甚至可以報一些武術、跆拳道的訓練班,讓孩子感受具有男性特點的教育。

策略8: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分開之後,孩子往往容易心情壓抑,性格內向,不願意社交。家長應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以培養其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性格。通過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孩子的性格會變得開朗、活潑,從消極、悲觀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策略9:關注孩子的異常表現

有些敏感的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感情的日漸淡漠,這種悶在心裏的情緒會在日常生活的反常行爲表現出來,比如,特別容易憤怒,出現很強的攻擊性等。當父母發現孩子表現異常時,應專心傾聽孩子的話。更重要的是,儘量不要將剛離婚後的傷心、易怒等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應該採取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對孩子解釋清楚父母現在的關係。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無需將細節和盤托出。

父母離婚了,怎樣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第3張

策略10:儘量採用民主-權威型教養方式

很多人在與伴侶分開之後,情感和觀念上會出現變化,導致在教育方式上也會出現極端現象

一種是過分溺愛型

父母常常覺得家庭不完整會給孩子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產生補償心理,在物質或其他要求上處處滿足孩子,容易讓孩子養成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特點。

另一種是放任型

有的父親或母親離異後,心情鬱悶,繼而對孩子也日益冷淡,甚至將孩子視爲再婚的障礙物,因而採用放任自流的教育態度,容易讓寶寶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甚至產生行爲上的偏離。

建議父母即便在與伴侶分開之後也要採用民主-權威型教養方式。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孩子可以無拘無束地同父母遊戲、交流。也易形成合羣、自信、熱誠、友善的性格。但“民主”不等於一味順從孩子,寶寶由於自身知識、經驗所限,很多事情只考慮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因此,有些決定父母不必一定要徵求他的意見,尤其是不適合他做的決定。

總之,智慧地處理離婚影響是對孩子最好的關照。父母樂觀、堅強地面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是給孩子最大的保護;父母能真誠、寬容地對待另一方,也是對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啓蒙。

誤區:完整家庭纔有完整的愛

很多人認爲,家庭完整很重要,即便夫妻關係糟糕,只要還在一個屋檐下生活而沒有離婚,就不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殊不知,不離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對孩子的傷害,與離婚處理不當對孩子的傷害是同等級別的。貌合神離的婚姻,虛僞空洞的感情,只會讓孩子看到對生活的將就和敷衍,體會到情感上的無奈與無力。如果夫妻關係長期冷漠、緊張,甚至是充滿敵意的,那麼孩子則會生活在一個冰冷、恐懼、緊張的世界裏,心靈上的負面影響顯然不言而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