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討厭的聊天方式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2.61W人 

很多家長都發現,隨着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不愛跟父母聊天,也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更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沒說兩句都要吵起來了。

網上看到一個話題:“父母有100種方式能把天聊死”,評論區很多人感同身受。

比如下面這些對話:

“爸爸,我們一起樓下打籃球吧!”

“作業寫完了嗎?功課複習了嗎?學習去。”

“媽媽,我長大想要當宇航員,去太空。”

“別想這些有的沒的了,先把你成績提上去再說吧。”

“媽媽,我今天和小花吵架了,唉。”

“我以爲什麼大事呢,過兩天就好了。”

很多時候,孩子抗拒的不是溝通,而是不會溝通的父母。總結起來,下面這四種,可是說是孩子最討厭的聊天方式,家長應注意“避雷”。

01 不分青紅皁白的批評

說起批評,父母都不會陌生。

每當孩子犯錯,出現不良行爲時,批評就成了父母的一種教育方法,但是怎樣批評是一種藝術,一旦處理不好, 很可能傷害孩子或者不良行爲愈演愈烈。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批評孩子時,口無遮攔,只顧着發泄情緒,將批評的矛頭指向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行爲。

曾看到一位媽媽批評孩子:

“老師說你今天推了別的小朋友,你知道錯了嗎?”

“知道了。”

“還敢不敢再犯了?”

“不犯了!”

“要是再有下一次,你看我和你爸怎麼收拾你。”

“嗯......”

整個過程中,媽媽都沒有問清楚孩子原因,也沒有指出孩子錯在哪兒,以後應該怎麼做,只是簡單地描述情況,在重複逼着孩子認錯。

​孩子最討厭的聊天方式有哪些

但你可以從孩子的面部表情看出,他其實並不知道犯的錯誤的嚴重性,甚至還有點不耐煩。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你罵你的,我做我的”。

這就是很多父母在批評時常犯的錯誤——重複說辭,它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更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事實上,好的父母,話都不多。正確的批評方式也是言簡意賅,明確指出孩子做錯了什麼、爲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影響。

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回過頭來彌補或解決問題,否則, 單憑嘮叨,是改變不了孩子的。

02 講道理、說教

假期裏,一位朋友曾找我訴苦。在上高二的兒子,除了上網課的時間,其他時間都沉迷打遊戲,學習好像不是他的事情一樣。

朋友常常跟兒子苦口婆心、娓娓道來、講一番大道理:

“現在不抓緊,高考怎麼考得好,怎麼上好大學?怎麼找好工作?我和你媽也老了,未來也幫不上你什麼忙,你只能靠自己......”

然而朋友的道理,好像只感動了他自己,兒子還是我行我素,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冷淡了。

許多家長教育孩子時,也常常陷入這個誤區,一言不合就開始講道理。殊不知,越是喋喋不休地講道理,孩子越是會當“耳旁風”,只會感到厭煩和抗拒,甚至產生反叛心理,偏偏要和家長講的道理反着來。

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並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

只要不是孩子內心裏真正信服的道理,家長講再多他也不會重視起來;而孩子真正認可的道理,不用家長說,他自己也會去貫徹執行。

最關鍵的在於家長智慧地引導孩子,給孩子機會能夠主動思考,切身實踐,悟出道理,比任何冷冰冰的說教都有效地多。

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看到或親身體驗到行爲的後果。

比如孩子不願意刷牙,就給孩子看關於牙齒的紀錄片,當看到可怕的蛀牙、拔牙的過程時,孩子認識到了不刷牙的後果,就會自覺地乖乖刷牙了;

孩子賴牀,讓孩子體驗一下遲到被老師批評的後果,自然就會有時間觀念,動作麻利了。

另一方面,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把正確的道理做給孩子看。

此外,比起講道理,親子之間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更爲重要。家長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平等交流,坦誠地分享彼此的心情和想法,瞭解孩子內心世界。

03 忽視、否定孩子的感受

當問到爲什麼不願意和父母聊天時,很多孩子這樣說:“大人們總覺得他們的事情纔是事情,我們這些小孩子的事不值一提。”

“我有煩惱根本不會跟爸媽說,因爲說了也沒用,他們也不會安慰,只會說‘這點小事有什麼的?’”

不重視孩子的感受,甚至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是親子溝通的大忌。父母會漸漸失去孩子的信任,孩子逐漸對父母關上心門。

孩子心愛的玩具壞了,哭了起來,家長看着來火,“別哭了!再買了一個不就是了嗎?”

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回來很生氣,家長:“有什麼好生氣的,你不做錯事老師會批評你?”

當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情緒時,不管是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件事,說明孩子把家長當做最信任最親近的人。

此時,他最希望的是自己的情緒能被看到、被理解。家長最需要做的應該努力和孩子感同身受,站在他的角度,體會他的情緒和感受,並表達理解。

“太遺憾了,真希望這個玩具還是像以前一樣完好。”

“我能明白,和好朋友吵架真的會很難過,我以前也常常會和朋友發生一些誤會。”

孩子的情緒被看見了,他會感覺自己整個人被看見了,感受到存在感和價值感,也會更加信任父母,更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表達心聲。

04 情感“綁架”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然而很多時候,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出了錯,把愛變成了一種傷害。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一副高高在上、指點江山的樣子,十分專制、說一不二;

有些父母總是喜歡對孩子抱怨、訴苦,一套套“爲你好”的說辭,其實不過是想控制孩子...

好的親子關係,除了愛,還建立在尊重、表達與理解上。

父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不是自己的附屬品,這樣纔會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犯錯誤或情緒不穩定時,不要動輒批評打罵,最重要的是傾聽、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

用心地傾聽孩子,才能瞭解孩子各種行爲背後的動機和心理需求,才能更正確地引導孩子。

真正對孩子負責,就應該用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染和影響孩子,讓他更有勇氣和力量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家長應時刻牢記,和孩子溝通的意義在於:走進孩子內心世界、傳遞正確的觀念、啓發孩子思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這個前提下,改進或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孩子會更喜歡和你聊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