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本文已影響2.58W人 

手抄報一:圖書的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原指典籍,圖書包括書籍、畫冊、圖片等出版物。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爲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起源和發展

1、概述

書籍的歷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着緊密的聯繫。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卷的出現,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卷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

2、簡策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出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秋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統稱爲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簡編綴在一起叫“策”(冊)又稱爲“簡策”,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

3、帛書

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詩經》、《春秋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出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出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爲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

4、卷軸

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出現用植物纖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出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爲書籍的主要材料,紙的卷軸逐漸代替了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卷軸。公元10世紀,中國出現冊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卷軸,成爲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

5、活字印刷術

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產生活字印刷術,並逐漸向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了書籍的生產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谷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了書籍的生產進程,爲歐洲國家所普遍採用。15~16世紀,製造了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了袖珍本的書籍。

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出版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出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

6、平版印刷

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了紙的生產,併爲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出現,爲膠版印刷打下基礎。

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臺印刷機的出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產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圖書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手抄報二:圖書的歷史進程

迄今爲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制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家的法律、歷史等重要內容,和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一樣都是古代書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的拷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與人工都相當高。在中世紀時期只有少數的教會、大學、貴族和政府有著書籍的應用。直到15世紀谷登堡印刷術的發明,書籍才作爲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從而得以廣泛的傳播。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網絡的普及書已經擺脫了紙張的侷限,電子書又以空間小、便於傳播、便於保存等優勢,成爲未來書的發展趨向。

人們能夠了解中國三千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中國最早的書籍,出現於商代,是用竹子和木頭做的。竹子和木頭是常見並容易得到的東西,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之前,缺少合適的書寫材料,人們就把竹子和木頭削成狹長的小片,用毛筆在上面寫字。用竹子削成的狹長小片叫“竹簡”,用木頭削成的叫“木簡”,它們統稱爲“簡”。簡上通常只寫一行字,如果寫錯了,就用小刀颳去重寫,所以古代把刪改文章叫“刪削”,這個詞一直沿用。書籍開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簡也有長有短,最長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寫一部書要用很多簡,把這些簡編連起來就成爲“冊”。編冊多用麻繩,也用絲繩(稱“絲編”)或皮條(稱“韋編”)。古書中提到的“韋編三絕”,說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爲經常閱讀《易經》,把編簡的皮條都磨斷了三次。一冊書根據簡的長短決定用幾道編,一般用二、三道編,多的用四、五道編。表示書的數量的“冊”字,便是一個象形字,很像繩子把一根根簡編連起來的樣子。

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普遍用竹木簡做書籍。春秋戰國時期還出現過寫在絲織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書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 ,所以帛書的數量遠比竹木簡書爲少。東漢又出現了紙書,紙書輕便、易於書寫,價格比較便宜,深受人們歡迎。以後紙書便逐漸流傳開來,到了晉朝,紙書完全取代了竹木簡書和帛書。

功能和作用

從書籍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我們瞭解,書籍逐漸的發展到輕便、歷久,易於記載、複製文字和圖畫的材料上,通過不斷完善的技術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流傳和保存信息,具有宣告、闡述、貯存與傳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書籍是人類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跨入20世紀,書籍已成爲傳播知識、科學技術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

圖書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第2張


手抄報三:關於書籍的相關名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勵學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僅次於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

——考爾德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別林斯基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

——菲爾丁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

——伊薩克·巴羅

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裏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高爾基《論青年》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松齡:《阿寶》

殺人只是殺死了一個理性的動物,破壞了一個上帝的象;而禁止好書則是扼殺了理性本身,破壞了瞳仁中的上帝聖像。

——密爾頓《論出版自由》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爲所得之淺深耳。

——張潮

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

——蘇軾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

如果你想從閱讀中獲得值得你永遠銘記在心的知識,你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研讀那些無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們的作品,不斷從他們那裏取得養料。

——塞涅卡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弗·培根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列夫·托爾斯泰

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無,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魯迅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爲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魯迅

圖書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