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學會分享的五妙招

本文已影響2.13W人 

兒童心理學家哈塔布曾說:“預測一個孩子成年後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現在的學習成績,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課堂紀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來。”培養孩子的合羣能力,有以下五條妙招:

教寶寶學會分享的五妙招

兒童心理學家哈塔布曾說:“預測一個孩子成年後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現在的學習成績,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課堂紀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來。”培養孩子的分享

場景一:

1歲多的洋洋在小區公園裏玩,被鄰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裏的小車。媽媽要求洋洋“與小朋友們分享”,洋洋不樂意,媽媽好言相勸了半天還是死攥着不撒手,媽媽急了,把小車從洋洋手裏搶過來,交到小朋友手上。

事件分析:

媽媽認爲這是在幫助培養孩子“分享”的好習慣,但兒童心理學發現,3歲以下的孩子“物權”概念還沒有完全建立,他們心裏會以爲,“東西不在我手上,那就不是我的東西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愛的鑽石戒指送人你會怎樣?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頭好拿給別人,孩子的感覺是類似的——生氣,害怕,不理解。對這個叫做“分享”的遊戲,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

媽媽幫一幫:

問孩子,“能把這個小車子借給小君玩一下嗎?他會很高興的!”同時跟孩子解釋,“他只是暫時借一下,一會兒就還給你,這還是你的小車子。”孩子也許就答應了。看到小君借到玩具後興高采烈的樣子,他能逐漸建立起“分享讓朋友高興我也很高興”的心理反射。

但是,如果這個玩具正好也是他當時最心愛的玩具,他的反應就跟媽媽碰到別人要借自己的鑽戒一樣,”不可以!” 媽媽也只能對小君說抱歉了。

 

妙招二:教寶寶和其他寶寶打交道

場景二:

院子裏有3個孩子正在玩奧特曼的遊戲。4歲的鬆鬆也想跟他們一起玩,可明顯這3個孩子並不希望多來一個隊員。其中一個說:“你不會玩!”媽媽想帶鬆鬆離開,可是鬆鬆捨不得走。

事件分析:

那3個孩子的遊戲正如火如荼,加入新來的孩子意味着“打擾”。所以他們表現出“排斥,不耐煩”,是很自然的,並不帶有成人理解的“羞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