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應多給他正面鼓勵

本文已影響9.94K人 

管教孩子應多給他正面鼓勵
  爲什麼管教孩子會如此讓人左右爲難呢?因爲這種感覺就像走鋼絲一樣。一方面是妥協的危險,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缺乏教養;而另一方面又擔心管教過度,誰願意自己的孩子被束縛。  策略:鼓勵正面行爲  適合年齡:12個月以上  有效原理:這一個非常簡單:當你對孩子的行爲滿意時就告訴他。而不是隻在他做錯事的時候才大聲說出來。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臨牀心理師、《別怕管教孩子》一書的作者盧斯·比德斯認爲,你需要點兒練習才能養成鼓勵好行爲而不是批評壞行爲的習慣,但這樣最終會更能收到效果。  實際應用:午睡時間到了,你可能要和你那個時常反抗的孩子來一場睡覺大戰。你可以通過稱讚孩子哪怕是很小的積極行爲:“讓你不玩積木你就不玩了,做得真是太棒了!這樣我們就能有多餘的時間來讀一個故事了。如果你立刻躺下,我們甚至還有時間讀上兩個故事。”不停地讚揚孩子午睡程序中的每一個進步,並用故事或歌曲之類的獎勵讓他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策略:請孩子來幫忙  適合年齡:12個月~3歲  有效原理:研究人員知道一些父母可能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生來具有幫助和協作的天性。作爲父母,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這種天性。凱思琳卡沃斯指出,小孩子天生有與人協作的願望,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父母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因爲我們沒有指望孩子幫忙。  一項2006年做的研究支持這一觀點:馬克思·普蘭克進化人類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小孩子早在18個月大時就已經完全具備了無私和協作的品質。他們證明這一點的方式很簡單。一位研究人員假裝“費勁”地往衣夾上掛毛巾或撂起一撂書,當他弄掉衣夾或書撂倒塌時,孩子們都會趕快跑來撿起衣夾遞給他,或者把書重新摞起來。但是當研究人員在毫不費勁的時候又出現同樣的錯誤,也就是說看起來不需要幫助時,孩子們就不動。他們明白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幫忙。  讓你的孩子參與家庭中的日常事務,這樣他就明白大家需要一起工作。卡沃斯說:“我建議父母們找一些孩子們能做的事情,不管是洗菜、喂狗還是整理衣服都可以。”她指出,這是在教孩子樂於助人,因爲幫助人是最重要的生活技能之一。我們不止一次地發現,精神最健康的人是那些學會爲別人服務的人。  雖然這聽起來可能不像一條管教策略,但走着瞧:如果你已經教會孩子協作,等你需要的時候就能利用這一品質。舉例來說,給你的孩子一項“工作”去幹,可以避免一些最普遍的、會引起寶寶發脾氣的情況。當卡沃斯的兒子拒絕坐他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時,卡沃斯利用這一方法,讓他擔任“安全帶的老闆”,他必須確保車裏的每個人在汽車開動前都繫好了安全帶。這一招平息了關於汽車安全座椅之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