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溺愛孩子的原因】家長溺愛幼兒的原因

本文已影響3W人 

家長溺愛孩子的原因

1、時代背景

改革前的幾十年時間裏,我們一直生活在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匱乏的條件下,而且每個家庭一般都有多個兄弟姐妹,我們不僅分到的物質關愛很少,就算精神關愛也偏少。這樣一來,我們的很多渴望都沒有得到滿足,而這些沒有被滿足的渴望藏在我們內心中,就成了我們“內在的小孩”的重要內容。現在,我們身爲父母了,卻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相對非常豐盛的時期,於是我們“內在的小孩”的未被滿足過的願望被充分喚起。並且,因爲現在主要是獨生子女,於是至少父母兩個人的“內在的小孩”被投射到一個獨生子女身上了,這就很容易導致溺愛。現在的父母經常感嘆:“我那個年代,什麼都沒得到過,我一定不能讓我的孩子再重複我那種生活。” 這句話裏的孩子,不僅是真實的孩子,也是深埋在我們心中的那個“內在的小孩”。我們一股腦地、近乎失去理智地去溺愛孩子,其實是在通過孩子去實現我們過去未曾實現的願望。

2、文化背景

我們的文化是,自愛有罪,應該愛別人。但是,人天性首先是自愛的,我們被教導不自愛,其實是違反了人性。在這種教導下,我們壓抑了自愛,但被壓抑的自愛的需要必須表達出來,而孩子無疑是最適合的表達對象。這樣一來,我們在愛孩子的時候,容易比那些尊重自愛文化中的人失去分寸。

3、隔代撫養

隔代撫養很容易導致溺愛,不少父母表示,自己從小在父母的嚴厲教育下長大,卻從沒有見過他們動過孫輩一個手指頭。並且,隔代撫養仍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撫養方式。上海做的一項調查顯示,隔代撫養在上海家庭中所佔比率爲16。7%,而中國母親網做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僅有31%的父母“既不認可隔代教育,又自己帶孩子”,57%的父母是“不認可隔代教育,但因爲忙碌所以只能讓老人帶孩子”,12%的父母“既認可隔代教育,又讓老人帶孩子”。

【家長溺愛孩子的原因】家長溺愛幼兒的原因

家長溺愛孩子的表現

1、特殊待遇

一些家長總是認爲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高人一等,所以家庭成員們處處都要給孩子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或是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就會放在自己面前供一人享用;做“獨生”,父母們把孩子當成掌上明珠,家中的老人像爺爺奶奶們可以不過生日,可是孩子必須得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久而久之就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在家長的寵愛下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也不會關心他人。

2、過分注意

家中的焦點,一家人時刻都關照他,陪伴他。沒到逢年過節的,親戚朋友來了很多往往嘻笑逗引起孩子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共同的誇獎孩子,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他即會覺得自己是家人的唯一。長久下去就養成了孩子的慣性,對家人也不懂禮貌,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不會看時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客人來了也要鬧得沒法談話。

3、輕易滿足

對孩子總是不說不,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對於金錢方便也是如此,甚至有的家長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這樣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長期的這樣孩子就會不懂得珍惜,會養成亂花錢的習慣,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4、生活懶散

給孩子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生活起居沒有特意的規定和要求,任憑孩子深夜看電視,早晨不起等。孩子想怎麼樣就怎樣,可以睡懶覺,不吃飯,或是白天遊遊蕩蕩等等一些不良習慣。這樣在錯誤的溺愛中的長大的孩子,會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也是心猿意馬,有始無終,一事無成。

5、 祈求央告

這也是溺愛愛子的一種表現,如孩子到點不睡覺,家長便邊哄邊求孩子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等要求。孩子不吃飯也是央求着,或是追趕着餵飯等。這樣就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了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這樣成長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同時也不會培養出責孩子的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6、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齡段自熱會懂得跟多事理,孩子本來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等。很勇敢在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就爬起來繼續玩。可是後來爲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其實這都是家長早晨的,看護孩子時要求這不行那不行的,整天抱在懷裏都怕傷着,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就是孩子被你嚇壞了,任何時候都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樣家長給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7、 當面袒護

一些家長只是知道袒護卻不講究方法,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在一邊護着:“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而奶奶就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等孩子大了自然會好等等。”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爲他全無是非觀念,不論是不是犯錯時刻都有“保護傘”和“避難所”,這樣的管教造成的後果就是,不僅使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家長溺愛孩子的原因】家長溺愛幼兒的原因 第2張

家長溺愛孩子如何糾正

1、平等對待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爲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裏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家給大家一起玩;吃東西要讓孩子養成分份的習慣。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2、不要輕易滿足要求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爲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愛

很多家長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然而很多父母覺得爺爺奶奶輩的教育跟不上形式,但是又不好過多指責。家長應該首先和老人溝通好,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去或者藉故出去,讓家長單獨來解決。剛開始,可能孩子會繼續哭鬧、扔東西,當發現無人理他時,孩子就會有些恐慌,哭鬧就會減弱,最後可能會主動找家長承認錯誤。

4、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乾的要求,家長就因勢利導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比如,幼兒期的自理能力培養是獨立性培養的主要內容,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穿脫鞋襪,自己如廁,自己收拾玩具,吃東西前後或便後自己洗手等。

【家長溺愛孩子的原因】家長溺愛幼兒的原因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