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說“不”,故意作對,試下這幾招!

本文已影響2.56K人 

你知道你現在有多可怕嗎?吃飯的時候永遠不餓,出門的時候堅決不穿鞋,你總是大聲說:“不!我不!”你整天都琢磨着要乾點別出心裁的事兒,來證明自己的長大。

孩子任性說“不”,故意作對,試下這幾招!

這是女兒幼兒園老師給的評語。

老師說,“不”現在是我女兒的口頭禪。“吃飯?”“不!”“洗澡?”“不!”“睡覺?”“不!”“把你的玩具借給小朋友玩一下?”“不!”……
而且,她大聲說“不”的時候還特神氣,小腦袋一偏,一臉的倔強。
其實,在家中,“不”也是常常從她口中蹦出的字眼。每當她用一聲直截了當的“不”將自己和我們硬生生的隔開時,我都難免有點兒抓狂。如果說,之前的女兒是個小天使,那麼現在,是藏在她內心深處的小魔鬼出現了?
剛開始,我有些焦慮,使着吃奶的勁兒,想把她的“不”變成“是”,結果發現不但沒效果還起了反作用。有時,她動搖的心已經在說“是”了,只是憋着一口氣不願說出口,被我訓斥一番後,倒找到了逆反的動力,乾脆把“不”堅持到底!
這樣下去不行啊,我開始四處查詢資料,尋找原因。
還真被我給找到了,在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裏,解開了孩子喜歡說“不”的祕密。原來,低齡孩子喜歡說“不”是因爲進入了一個執拗敏感期,表現爲孩子希望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會產生劇烈變化,會哭鬧拒絕。
執拗敏感期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孩子表達自我意志的需求。這種“叛逆行爲”其實恰恰說明孩子長大了,開始獨立思考。另一反面是孩子構建秩序感的需求。孩子在做一件事之前,腦中會有一個特定的辦事程序,認爲事情只能按自己想的這個秩序發生。如果有人打破了他的設想,就意味着他設定的秩序遭到了挑戰,他自然會用說“不”來表達自己的惱怒,這也是爲維護自己的秩序而抗爭呢。
用孫瑞雪老師的話說,我們不但不必爲孩子說“不”而焦慮,反而應該覺得是件好事。因爲說“不”代表孩子開始成爲一個更獨立的個體,他將熱情投入到表達和構建自我上,也正是如此,才塑造出了我們所期望的獨立性、意志力和幸福感。
真的是這樣嗎?我開始觀察女兒說“不”時的狀況,驚喜的發現,80%都可以歸結爲表達自我意志的需求和維護秩序感的需求呢,只有餘下20%是情緒化的發泄。
情景1——表達自我意志的需求
我在裏屋看書,聽見外廳有大聲號啕,不用看都知道,女兒又在發表“不”宣言了。果然,女兒哭着跑了進來,大叫:“我不要睡覺嘛!”
我指着牆上掛鐘,耐心解釋:乖,現在已經是晚上十點了,該睡覺了。再不睡覺,明天該起不來了,還要不要上學啊?
女兒根本不聽,高分貝的叫聲刺得人耳疼。我們耐住性子,按下怒火,好言好語勸說,然而無效,這丫頭不但不聽,反倒喊出了“哼,你們總是不聽我的!”
我觀察她的反應,發現她並不是不懂該睡覺了這個道理,她就是想改變規則,通過改變規則來確認自己也有參與權和自主權,這不正是實現自我意志表達的需求嘛。
這次,我不再急着把“不”扭成“是”,換成了更好使的法子:當孩子用“不”表達自我意志時,不妨用提問確認的方法滿足她對自主權的渴求。
“你確定你不想睡覺?”“不想!”
“就算所有小夥伴都睡着了,也不願意睡?”“哼,不願意!”
“恩,如果爸爸媽媽陪你一起睡覺,你也不想睡嗎?
一連說了好幾個“不”的女兒有點遲疑了。
“要是媽媽給你講故事,你也不想睡吧?”“恩……那得講兩個故事……”
在這個不斷確認的過程中,女兒肆意的說了好幾個“不”,慢慢的,就不再願意使用這個字了。重要的是,這個不斷確認的過程,是用問詢的方式將自主權交給了她,是媽媽提建議,她來做決定,讓孩子的自我意志表達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
時鐘指針走到十點半時,聽着《愛說“不”的調皮鬼》故事的女兒睡着了。以往,至少得花一個小時才能讓她上牀。今天,通過不斷確認提問的方式,竟在半小時內就搞定啦。而且,之前就算睡着了,也總是帶着不滿,現在可是心滿意足的睡着了。
情景2——構建秩序感的需求

有一天,有客人到我們家玩,門鈴響了,女兒像只小兔子一樣從沙發上蹦躂起來,想要去開門。結果,被站在門廳附近不知情的爸爸給搶了先。爸爸開了門,客人正準備進來,女兒不幹了,大哭起來,一邊用力將客人往外推搡一邊大叫:不!我不要你進來!
客人不知所措的站在門邊,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氣氛頓時變得很尷尬。這孩子,搞什麼鬼!生氣的爸爸正準備訓斥她,卻聽她哭喊道:我要開門,我要開門嘛!我們恍然大悟,原來,她不是沒禮貌,而是惦記着開門這事兒呢。
我們給客人解釋後,客人樂了,笑着說:沒事,沒事,我們再來一次好了。接着,退出門外,關上門,重新按了一次門鈴。女兒自己開了門,破涕爲笑,開開心心的將客人迎了進來。
我觀察到,這次說“不”是因爲她心中的秩序感被爸爸破壞了。
不瞭解孩子對秩序感的需求之前,我以爲她是故意作對。現在明白了,孩子只是想要維護自己心中的秩序感。既然孩子的執拗是秩序遭到挑戰的結果,最好的方法不就是尊重他們的秩序感嘛,不過,如果孩子的秩序感純屬無理取鬧,還是得給他們劃定界限哦。
之後,我開始試着觀察孩子的秩序要求,儘量不去破壞她心目中的秩序,在吃不準的情況下,就多多徵求她的意見,絕不擅自代勞。
現在,門鈴響了,我會提醒她:要不要去開門?她會得意的幫忙開門。我們從互不理解變成皆大歡喜,原來,等待孩子自己做一件事遠比秩序之爭來得輕鬆省力啊!
附送給大家幾個實用小方法
孩子因爲自我表達需求說“不”時,可以用不斷確認提問來解決;孩子因爲構建秩序感需求說“不”時,可以用尊重他的秩序感來解決。除了這兩種方式,我還學到了一些實用的小辦法,在實踐中運用起來覺得效果也很不錯呢,想要分享給大家。
讓孩子懂得,別人也會對你說“不”
某晚,女兒的“不睡覺” 抗爭進入尾聲。一番哭鬧之後,肚子也餓了,對媽媽說:“媽媽,我餓了,你幫我拿牛奶吧!”媽媽頭也不回的說:“不!”。女兒一愣,又對爸爸說:“爸爸,我肚子餓了,你給我牛奶!”爸爸一邊整理衣服一邊漫不經心的說:“不,忙着呢。”
這什麼狀況?女兒一頭黑線。見我們都不動,開始嚎啕:你們都不愛我,不愛我!
好吧,看來,我們得把《愛說“不”的調皮鬼》這個故事講完啦:

孩子任性說“不”,故意作對,試下這幾招! 第2張

叫叫的媽媽也會說“不!”

孩子任性說“不”,故意作對,試下這幾招! 第3張

叫叫的爸爸也會說“不!”

孩子任性說“不”,故意作對,試下這幾招! 第4張

叫叫和你一樣,也覺得好委屈,怎麼爸爸媽媽也會說“不!”呢?

孩子任性說“不”,故意作對,試下這幾招! 第5張

委屈後,叫叫明白了,原來爸爸媽媽聽我說“不”的時候也會難過。

孩子任性說“不”,故意作對,試下這幾招! 第6張

原來,除了說“不”,我們還可以說“好!”有時候,“好!”比“不!”更讓人開心。

故事講完了,看着若有所思喝牛奶的丫頭,我覺得,她已經體會到了我們的感受。下一次,當她想說“不”時,或許會因爲不願讓別人難過而換個更好的說法。畢竟,“不”並非表達自我意志的唯一途徑,在成長的過程中,她還需要學到更多能代替“不”的好方式。
用孩子的“不” 換來你想要的“是”
女兒不喜歡吃蔬菜。以往吃飯時,我們總是會放一些蔬菜在她碗裏,但很快,倔強的她就會把那些蔬菜統統丟出來,一邊扔一邊斬釘截鐵的說:“我不喜歡吃菜!”
於是,我們換了個法子。某一日,我和孩子爸爸心領神會的搶着吃蔬菜,一邊砸着嘴說:好吃!好吃!今天的炒苦瓜味道真不錯呢。接着,爸爸故意問:要不要給閨女吃一點?我看也不看女兒,回答:不用,不用,她不喜歡吃蔬菜的,不用管她,我們兩個吃光光吧!
女兒坐不住了,站起來大聲反抗:誰說我不喜歡吃蔬菜?!我要吃,我要吃嘛!
好吧,既然都提出抗議了,我們還是尊重一下人家的意願好啦。
有一天,在爭執一件事時,我開玩笑似的對女兒說:媽媽雖然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不”的權利!
沒想到,丫頭一愣,說:我偏不說“不”!
哈哈,瞧,只要我們換個角度,就可以用孩子的“不”換來我們想要的“是”呢!
還記得,剛遭遇女兒說“不”的時候,我跟朋友抱怨,朋友笑着說:你家寶貝才三歲,還早着呢,慢慢熬吧!當時,聽到這個“熬”字,真是心都涼了一半。
可是,在瞭解孩子說“不”的原因,採用順勢而爲的方法之後,我發現,“不”這個字從女兒口中出現的時候越來越少了。而且,我學會理解孩子的行爲後,便不再覺得她是任性搗蛋,我們之間的關係也一如既往的和諧親密。如此一來,在寬鬆的環境中,女兒的執拗敏感期也過得很快,我還真沒有體會到“熬”的感覺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