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

本文已影響2.65W人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
  這位母親幾乎是噙着淚水向我訴說的:從小她就特別注重對女兒的培養,不僅教女兒怎樣努力學習,亦教女兒怎樣做人。女兒一直很聽話,同事和鄰居都稱她懂事、有禮貌。在學校,年年是三好生、班幹部,成績名列前茅,她也一直引以爲驕傲。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初一下學期以來,女兒好像突然變得不聽話了,明顯愛頂嘴,你說這樣,她偏要那樣,常與父母對着幹。有時,還神經兮兮地坐立不安,夜裏不睡覺,脾氣特大,動不動就大哭大鬧、發脾氣。爲此,她經常忍不住動手打女兒,母女關係越來越僵。這幾個月來,母女倆一直在“冷戰”。更令她不能接受的是,女兒一天天長大,她總擔心女兒早戀,嚴格規定和限制她與男同學交往,可女兒卻偷偷地早戀了。結果,這學期的考試成績從前幾名降到了一百名之外。爾後,她又拿出一封女兒寫給一位男同學的信,要我看。雖然這封信不是情書,信中女兒問那個同學爲什麼要與女朋友分手,但字裏行間顯示,她亦與某個男同學關係密切。她說要與女兒溝通,要把她當朋友,女兒就是不聽,不與她溝通。想起自己對女兒付出了這麼多,結果卻是這樣,她真的受不了,問我有什麼辦法能幫她。  聽完她的訴說,在與她商討了相關問題後,我要求她就成績劇降問題與女兒談談,並帶女兒一起來做心理諮詢。  女兒的委屈:媽媽到了更年期  她雖然還不到14歲,但已長得亭亭玉立,是個人見人愛的豆蔻少女。很快,我們就取得了信任,進入談話的主題。她對成績劇降很傷心,剛說起就淚眼汪汪,說自己受到太多的刺激,主要是媽媽到了更年期,整天煩着她,從早到晚嘮叨個沒完,不是說就是罵,只要她一回家,就要捱罵,還捱了不少打。還有就是一點都不尊重她,經常背地裏翻她的書包,偷看她的日記,被她發現後,還強詞奪理不肯承認。最令她傷心的是,無端地侮辱她的人格,硬把她與幾個玩得好的男同學說成是早戀,罵她是“犯賤”、“騷貨”等等,難聽極了……更慘的是,每月都會在月經前和月經期的日子裏,出現疲乏、焦躁、好發脾氣、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以及嚴重的失眠、頭昏腦漲、頭痛等不適,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她是想好好學習的,媽媽帶她到復旦大學參觀過兩次,她希望將來考上覆旦大學。但現在成了這個樣子,還有什麼希望呢……  成長中的反抗期  爲什麼她的女兒越大越不聽話?其實,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必然表現:第二反抗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個反抗期,一是三四歲時的第一反抗期,還有是進入初中,約十二三歲時的第二反抗期。處於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由於生理、心理上都有了“成人感”,自以爲已經成人,要求具有與成年人相當的社會地位和決策權,反對從屬地位,更反對權威式的干涉。而許多父母並沒意識到青少年的這一變化,仍然按照既往的方式管教他們,結果就容易發生激烈的親子衝突,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變了,多數父母只從孩子身上找原因,認爲孩子變壞了。因而,孩子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現是,把反抗的矛頭直接指向父母。  如何度過反抗期  反抗期的出現,是兒童心理髮展的正常現象,也是心理髮展的必經之路。作爲父母,對這一現象,必須有客觀的正確認識,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一人生的特殊轉折時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兒童第二反抗期中的矛盾焦點在於:成長者對自己的發展認識超前,父母對他們的發展認識滯後。少年兒童的認識超前是指,他們只認識到自己已具有成人意識,而沒有認識到自己還不具備成熟的心理條件;父母的認識滯後,主要表現在他們忽視子女漸漸成人這一不可否認的發展事實。所以,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就不能只把他們當孩子看,而要用辯證的眼光,既看到他們尚未成熟的一面,又看到他們成熟的一面,理解和滿足他們嚮往獨立、渴望成熟的心理需求,把他們當成“小大人”,不能再把他們當做依賴和受自己支配的對象。使自己對孩子的認識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其次,要改變教育方法。強烈的成人意識,使得青少年常希望別人賞識自己的能力,因而,他們不願按別人的意圖行事,欲按自己的想法做,容易導致他們與父母或師長髮生直接對抗。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這一心理需求,在管教中變指揮爲指導,把父母做主、包攬包辦變爲在父母指導下由他們自己做主,讓他們學會處理自己的事,爲實踐與體驗成人感創造條件。這樣,不僅可以緩解親子矛盾,亦有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尤應指出的是,第二反抗期主要是指向父母,即使父母小心翼翼,亦非常容易發生親子矛盾。一旦發生親子矛盾,父母應注意冷處理,不可加劇矛盾。因爲,在反抗期階段親子關係處理得好與不好,其意義尤爲重要。處理得好,使青少年對家庭產生深厚的感情和應有的責任,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獨立態度,較爲平穩地度過“心理斷乳期”,順利地進入成人社會。處理得不好,會使矛盾激化,刺激子女反抗期情緒,乃至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社會交往,使他們長期陷入壓抑和孤獨中,難以自拔,影響家庭觀念的形成。因此,父母也會失去孩子對自己的尊敬和愛戴,有的甚至痛失教育的權力。  再則,要正確引導和合理滿足青少年的“求異”心理需求。青少年第二反抗期的出現,意味着青春期的來臨。他們會由過去的排斥異性,變爲嚮往、眷戀、思念異性,與異性建立友誼的“求異”心理。當孩子們從小學進入初中,從童年進入青少年後,父母最擔心的就是早戀,爲此,多數父母都會千方百計地阻止青少年間的異性交往。在人的心理上,被禁止的東西或事物,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與好奇,產生誘惑力,激起人們難以剋制的獲取慾望。因而,父母這種“不許”製造出的“禁果”,更增加了異性對他們的誘惑力,只會使他們更想與異性交往,更想嘗試早戀的滋味,更加與父母對抗。  心理學家總結出父母對待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因果規律:拉一把是友情,推一把是愛情。所以,父母應該認識到,青少年這種“求異”心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心理需求,也是成長的必由之路,不應阻止,而應給他們創造條件,予以合理地滿足,並在合理滿足的同時,引導他們自尊自愛,瞭解並遵守異性交往中的社會規則。  反抗期中的圍經期心身綜合徵  在第二反抗期中,女孩還有一個與男孩不同的變化:月經來潮。因此,不少女孩會患上一種叫“圍經期心身綜合徵”的心身障礙,主要表現爲,在月經前及月經期間,出現煩躁、易怒、失眠、疲乏、抑鬱、頭痛、乳房脹痛、腰腹脹痛、浮腫等一系列的心身症狀。多數是由體內性激素平衡失調及心理負擔過重等因素引起。調查發現,有40%左右的女中學生感到月經期間根本無法靜心學習,90%女生認爲,月經對學習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上海對女大學生調查後,亦發現圍經期心身綜合徵的發生率高達82.95%。有13.70%的調查對象,一年中有1/3的時間處於低生活質量狀態,在抑鬱、煩躁、脹痛、不適中度過。這是因爲,少女們除了內分泌功能尚未完善外,還對“月經來潮”這突然來臨的生理現象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該怎麼辦,有種恐懼和無助感,加上月經期間身體不同程度的不適,亦加重了心理負擔;心理負擔又加重經期身體的不適。一次圍經期的痛苦體驗,影響下一次月經週期,兩者互爲因果,互相影響,使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終導致煩惱、羞怯、恐懼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甚至消極厭世等負性信念或心理障礙,學習成績也隨之下降。老師和家長往往難以理解這一點,常批評她們“懶”、“不認真”、“退步”,或嘆息“到了這個年齡,女孩子總是讀不上去”,這無形中更加重了她們的心理負擔。  預防圍經期心身綜合徵,首先,父母和師長應理解和善待少女的這些生理心理變化及由此造成的成績下降,與她們談心,給予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同時,要向她們介紹一些青春期的生理衛生知識,幫助她們消除恐懼和無助,打斷負性情緒反應循環鏈;再則,要她們適度地進行體育鍛煉。有研究表明,同處於圍經期的兩組女性,一組進行適度鍛鍊,另一組不參加鍛鍊,前組圍經期心身綜合徵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後組,這提示適度鍛鍊,可降低圍經期心身綜合徵的發生。專家分析,這是傳統觀念過分強調行經期活動量減少到最低限度,“過分強調”導致“過分關注”的負效應,易產生敏感、緊張、抑鬱、煩躁及不適感。對症狀比較嚴重者,應帶她們去看醫生,此病治療效果良好。一般都會通過調整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平衡,服用抗焦慮藥物改善情緒,再加以心理疏導和心理調整來治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