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定終生?父母別迷信「聰明」

本文已影響2.15W人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到臺東演講,以各種腦部科學實驗打破諸多教育迷思,強調「沒有輸在起跑點」這種事,更沒有所謂「3歲定終生」。

「父母參與小孩生活的程度決定孩子的好壞,而不是管教的鬆散」,洪蘭列舉許多生活中的實例說明。

1名高二生打工賺了3萬多元,立刻買名牌包送女友,氣得母親將他五花大綁送警察局,凸顯現代教育問題,「如果要給孩子零用錢,就要先讓他了解金錢的使用觀念」。

3歲定終生?父母別迷信「聰明」

洪蘭表示,老一輩走過早年物質不豐富的年代,想吃顆雞蛋都得「等生病」,她說,如今看見抗議活動出現「蛋洗」場面就覺得太浪費;反觀臺北學生營養午餐剩餘問題也一樣,她認爲,家長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遠比成績表現更重要。

洪蘭強調,要指導小孩就得「不知不覺地傳達」,找個好時機聊聊天,更重要地是父母親要以身作則。她從腦科學中發現「模仿」是小孩最塬始的學習,而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合,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老師。

她以各種腦科學實驗來說明,「沒有輸在起跑點這種事」,表示人生是場馬拉松,跑到終點纔是贏家;一般人所說「3歲定終生」,也被大腦「經驗影響結果」的實驗給破了,大腦的神經迴路有可塑性,只有經驗才能造就今日,唿籲父母不要迷信「聰明」,生命只有走過才能瞭解。

3歲定終生?父母別迷信「聰明」 第2張

「孩子說謊的頭號塬因是不想讓父母失望。」她勸父母,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對孩子有信心,就教得下去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