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你是怎麼對孩子“解釋”的?!

本文已影響4.68K人 

5歲的妞妞正在看動畫片,裏面有一個情景是鳥媽媽爲了救孩子們,而落入了狐狸的圈套死掉了。

這個時候妞妞轉身問媽媽:“媽媽,鳥媽媽怎麼了?”

媽媽回答說:“鳥媽媽死掉了。”

妞妞對死亡沒有概念,所以又問媽媽:“媽媽,什麼是死掉呢?”

媽媽回答到:“死掉就是睡着了,再也醒不過來了。”

妞妞繼續問媽媽:“媽媽,你和爸爸也會死掉嗎?”

媽媽想了一會兒回答妞妞說:“會,媽媽和爸爸也會死掉。”

妞妞聽到這個答案後着急的哭了出來,嘴裏喊着“不要爸爸媽媽死掉。”

關於死亡,你是怎麼對孩子“解釋”的?!

5歲的妞妞和媽媽的對話應該是中國家長對孩子死亡教育的常態吧。當孩子問到父母“什麼是死亡”的時候,父母閃爍其詞,然後給孩子一個模糊的答案。

當孩子問父母“爸爸媽媽也會死”的時候,父母直截了當的回答彷彿在孩子心上刻上了一個傷口,讓孩子受到驚嚇,並且誤以爲爸爸媽媽馬上就會去世。

在中國,死亡教育就和性教育一樣,我們家長都不願意涉及、更別說教育孩子。

關於死亡,你是怎麼對孩子“解釋”的?! 第2張

怎麼科學地告訴孩子什麼是死亡?

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生老病死都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重大人生問題,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答覆。

4歲之前

孩子一般不會主動提出有關死亡的問題,除非家中或他的生活環境出現具體的死亡事件。

如果孩子問起有關死亡的話題,家長可以用比喻的方法,讓孩子瞭解死亡。

比如可以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壞了,沒法恢復了,就是死亡了。

也可以把死亡比喻爲人生了很厲害的病,救不活了,要離開很長一段時間了,家裏有老人去世時,就可以這樣告訴他們,讓他們對死亡有個粗淺的認識。

關於死亡,你是怎麼對孩子“解釋”的?! 第3張

4~5歲

第一次主動發起死亡問題。

這一階段的孩子對人生的許多問題都會表現出興趣,與具體的死亡沒有多大的關係,而提問的本身也表示孩子一種發育上的成熟。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講,“死”只是一個詞彙,他並不太懂這個詞彙的含義,他能理解的往往只與他經歷的具體過程相關。

6~7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不認爲死亡是一個生命的終結,有可能會認爲“死”只不過是一個暫時睡着了的現象,過一段時間他還會醒過來。

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注意,當孩子問及有關死亡的話題時,父母應該注意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含糊不清或是欺騙孩子。如文章開篇的例子一樣告訴孩子死亡就是睡着了。

針對4~7歲的孩子,“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安全,要告訴孩子,危險的東西很疼,不能去碰,哪裏有危險,都要說清楚。

關於死亡,你是怎麼對孩子“解釋”的?! 第4張

7~9歲

孩子已經對死亡有了比較客觀的認識,他們與成人世界溝通的渠道擴展很了多,也可從網絡獲得豐富的信息,對父母的依賴性減少,知道死亡是永久的離別,對在自己身上也會發生的客觀事實展示出認同的態度。

這個時期面對孩子提到的死亡問題,家長就不能拐彎抹角,應該用科學的角度,讓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

可以帶孩子去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長大,老去,死亡,平靜地告訴他們,他們就不會害怕,反而會欣然接受。

10歲以後

孩子對死亡的態度就接近成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對於死亡的問題孩子們的態度是接近成人的,但是他們畢竟還是孩子,對於死亡帶來的驚恐也是無力的,需要父母引導。

關於死亡,你是怎麼對孩子“解釋”的?! 第5張

對於孩子問及爸爸媽媽會不會死的時候,父母的實事求是會傷害到孩子。

回答這類問題的時候,我們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過很長很長時間後,爸爸(媽媽)很老很老之後纔會死。

這樣回答既沒有欺騙孩子,也告訴孩子父母不會馬上離他們而去。

所有的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父母的回答肯定各不相同,總的來說,用更溫和更科學的方法,讓孩子正視人生,瞭解生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