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還有一個失控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2.4K人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但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缺乏了“父親的教育”。而在一個家庭裏,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似乎越來越常見。

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去探索世界。而現在,爸爸沒能成爲家庭的重要角色,他藉口工作逃避家庭,是家庭關係中一個影子式的爸爸。

“禍不單行”,在中國式家庭的體現就是,當孩子擁有一個缺席的父親的同時,老天還會給他一個焦慮的媽媽。

但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的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又會不自覺的把家轉化爲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包裹起來,造成過度依賴或者母子矛盾。

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還有一個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夫妻矛盾問題,就有多少孩子教育的問題。

有一個不顧家、不關心妻兒的丈夫,必然有一個很寂寞孤獨的女人。看似是親子的問題,其實是夫妻情感的問題。

可媽媽那本應由丈夫承擔的焦慮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種情緒中如困獸一般壓抑、掙扎、暴虐、僞裝。

成爲媽媽“替代丈夫”的孩子,會過早的承擔起成人的角色,家裏會出現小大人,或者孩子會“永遠做媽媽的好孩子”而進入那種拒絕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沒辦法探索社會,融入社會。

但當孩子開始失控,“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又會使得家庭系統重新達到一種病態的平衡。因爲教育孩子的矛盾會升級成家庭的主要矛盾。

帶過孩子的媽媽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當哪天你狀態不好的時候,孩子也特別不聽話特別鬧騰,隨時隨地讓你接招各種花樣百出的麻煩;而當你心思篤定,神清氣爽,甘之如飴的時候,孩子反倒特別聽話,彷彿突然變得乖巧懂事,讓你想親他一百遍。

孩子還是孩子,只是爸媽的情緒不同而已。

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還有一個失控的孩子 第2張

有一個男孩,他的家庭氛圍非常寬鬆。爸爸喜歡閱讀,常常在這方面給他帶來積極的影響;媽媽寬於待人,嚴於律己。從他大學三年級開始,一邊忙着自己的事業,一邊考博讀博,從不放棄對自己的塑造,無論學歷,或是外在,都不斷提升自己。

在他的家裏,從來沒有過爸媽焦躁的責罵,沒有爸媽莫名其妙的發脾氣,他從中學會自覺,學會性格淡定從容,並不懈努力。不驕不躁就是他的父母傳承給他的最好的基因。

沒有天生完美的父母,我們都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用既有的經驗去判斷去引導,爲孩子開路。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應重新認識自己,不斷進行自我修煉和自我提升,對親子關係的發展反倒十分有幫助。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除去自己的焦慮。這其中焦慮各有不同,但只有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心態樂觀、內心安定的孩子。

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還有一個失控的孩子 第3張

然而面對孩子的各種“毛病”和“症狀”,面對生活、工作、婚姻的各種壓力,你是否能遊刃有餘地管控好自己的情緒,隨時隨地的收拾好自己的身心,以最佳狀態出現在孩子面前,永遠傳遞給孩子“正能量”?

我們需要探尋情緒背後的根源,找到管理情緒的方法,練就陽光平和的心態,學會平衡生活和工作,才能不吼不叫輕鬆養育孩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