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寶寶心靈對話——瞭解才能更好地愛》:第二章 “言傳身教”和寶寶一起成長

本文已影響1.25W人 

在對寶寶的思維性訓練中,對寶寶進行行爲疏導,是最具關鍵性的環節。不僅能提升寶寶的感知靈敏度,還能優化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寶寶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邏輯更加縝密。本章將讓您在和寶寶一起做遊戲的趣味訓練過程中,輕輕鬆鬆對寶寶進行行爲疏導。

《與寶寶心靈對話——瞭解才能更好地愛》:第二章 “言傳身教”和寶寶一起成長

  第一節:和寶寶一起感知這個世界

  1、清楚寶寶感知發展的每一個階段

寶寶不同的感知覺發生髮展的規律也各不相同,比如,寶寶聽覺的發展從胎兒時期就開始了,0~0.5歲是寶寶視覺發育的敏感期,寶寶觸覺發育的敏感期則在0~2歲,3歲左右是方位知覺發育的敏感期,2.5~3歲是大小知覺發展的敏感期。感知覺是寶寶最初級的認知本領,寶寶的感知能力發展得越充分,知識經驗就越豐富,思維和想象力發展的潛力和空間也會更大。那麼,寶寶在各個階段的感知覺到底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0~1個月的反射階段

0~1個月的寶寶先天具有無條件反射,他的某個行爲會通過反覆地練習得到鞏固和發展。比如,寶寶吮吸會日益成熟,當媽媽的奶頭從新生寶寶的嘴裏滑落時,他能夠比第一次吃奶的時候更容易找到它,同時吮吸的反射還會得到發展,從吮吸奶頭會擴展到吮吸手指或其他東西,還能區分奶頭和其他物品。

  1~4.5個月的習慣階段

在這個階段,寶寶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比如,寶寶會將視和聽結合起來,用眼睛尋找聲源;寶寶偶然有了一個新動作,便會一再重複。由於寶寶的行爲和目的還沒有區別、分化出來,所以還不能算作智慧行動。

  4.5~10個月的向智慧過渡階段

從第4個月開始,寶寶在視覺和抓握動作之間會慢慢形成協調,寶寶常常會用手觸摸、擺弄周圍的物體。比如,寶寶抓住玩具使它發出聲音,這種動作引起了寶寶的興趣,於是他就多次重複這個動作。動作和興趣相互影響,這也是主體動作和動作結果(客體變化)之間的聯繫。但這種聯繫是偶然性的,動作結果和所用方法之間沒有分化,因此,只是處於向智慧動作發展的過渡時期。

  1歲左右的有目的動作開始形成階段

在這個階段,寶寶的動作目的和方法開始分化,寶寶的動作從一開始就明顯地表現出它的目的性。比如,寶寶拉爸爸媽媽的手,並把手移向他自己夠不着的玩具。不僅如此,寶寶的動作目的與方法之間也開始變得協調,寶寶開始用新的方法而不是原有方法去取得一定效果。不過,這階段所用方法仍是熟悉的動作。

  1~1.5歲的有目的動作形成階段

這個時期,寶寶能夠在偶然的動作中發現新的方法,並探索達到目的的新手段。當寶寶偶然發現做出一個動作的方法時,他將不只是重複以往的動作,而是試圖在重複中做出一些改變。比如,寶寶想得到放在桌子上的一個玩具,他伸出手卻夠不着,他會繼續用手去抓,如果他偶然抓住了桌布,拉桌布過程中帶動了玩具,於是寶寶通過抓拉桌布得到了玩具。在這裏,寶寶是偶然發現新動作的,他會對這種偶然知道的動作和結果發生興趣。這不只引起了一個簡單的循環反應,並且寶寶開始對這種情境進行反覆試驗,不斷變換方法,這時,寶寶試驗的方法或多或少地帶有系統性。

因此可以說這個時期是寶寶智慧動作發展的一大進步,但是這階段寶寶還沒有形成按照一定的目的去尋找新方法的能力。

  1.5~2歲智慧的綜合階段

這一階段中,寶寶除了用身體和外部動作來尋找新方法外,還會用頭腦內部的動作達到突然的理解或頓悟,也就是說寶寶可以“想出”新方法了。

比如,把寶寶玩的小東西放在盒子內,盒子開的很小,只能看得見小東西卻拿不出。寶寶先使用外部動作,試圖打開這個火柴盒,失敗以後,寶寶停止動作,開始細心地觀察情況,同時還用手模仿一張一合的樣子或把自己的小嘴緩慢地反覆地一張一合。此時寶寶在頭腦中進行了使盒子的口張開的動作。然後,他突然把手指插進盒子,成功地打開,拿到了小東西。這種在頭腦中完成的內部動作的出現,是產生智力的最初形態,標誌着寶寶感知運動協調的完成。

  溫馨提示

爸爸媽媽要清楚寶寶各個階段感知覺的特徵,這樣才能更好地陪伴寶寶,訓練寶寶,和寶寶一起成長。

  2、和寶寶一起傾聽每一個聲音

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就能聽到聲音了,當寶寶一個月的時候聽力就完全發育成熟了,隨着寶寶出生後的成長髮育,耳朵會幫助他接收周圍世界的大量信息,進而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使他一步一步學會翻身、坐、爬、走等。那麼,0~3歲的寶寶聽力到底有什麼特徵,爸爸媽媽要如何促進寶寶的聽覺發育呢?

  寶寶不同階段對聲音的不同反應

一開始,寶寶對各種聲音就非常關注,特別是聲調高的聲音。寶寶會對熟悉的聲音作出反應,比如寶寶會對爸爸媽媽的說話聲作出反應,他還可能會被巨大的聲響或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一跳。

3個月左右時,寶寶的顳葉(大腦中負責聽覺、語言和嗅覺的部分)會更加活躍,接收的信息也更多,所以,這時候當寶寶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時,可能會直接望向爸爸媽媽,並開始嘰嘰咕咕地出聲,試圖回答。

寶寶5個月大時,便能夠判斷聲音來自哪裏,並在聽到新的聲音時,迅速朝那個方向轉過頭去。寶寶還能聽出別人叫自己的名字。當有人叫他或提到他的名字時,他就會衝那個人看過去。

  如何檢查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從寶寶出生到3個月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在寶寶腦後突然拍手時,如果寶寶嚇了一跳,那麼他的聽力就很正常。

4~6個月,爸爸媽媽叫寶寶的名字,看他是不是會轉向爸爸媽媽,或者有其他的反應。看寶寶會不會用眼神或轉頭來尋找聲音的來源。

6~10個月,觀察寶寶是否對自己的名字和周圍環境中熟悉的聲音有反應,例如電話鈴或遊戲機的聲音等。

10~15個月,給寶寶一本圖畫書,爸爸媽媽讓他從書裏指出一個熟悉的東西,如果寶寶做不到,他有可能是因爲聽不到爸爸媽媽說的話。

在進行上述日常測試時,爸爸媽媽要觀察寶寶的最佳反應,而不是他的一般行爲。如果爸爸媽媽確信寶寶在某些時候作出了反應,那麼他的聽覺多半是沒什麼問題了。如果爸爸媽媽仍然感到擔心,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

  多聽聽,促進寶寶的聽覺發育

爸爸媽媽要幫助寶寶接觸新的聲音,當然方法有很多,比如,一開始,爸爸媽媽可以唱兒歌、放音樂給寶寶聽,既可以選擇經典的老兒歌,也可以隨興唱自己喜歡的歌,無論是流行音樂,還是古典音樂,都不妨試着給寶寶聽聽。

隨着成長寶寶慢慢有了偏好,爸爸媽媽會發現他聽到某些聲音時,會比聽到其他聲音表現得更爲快樂興奮。所以,風鈴或鐘錶的滴答聲很可能也會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不妨讓寶寶也聽聽吧。

無論寶寶有多小,讀書給他聽都是一件讓寶寶受益匪淺的事情。聽爸爸媽媽閱讀能幫助寶寶發展對語言節奏韻律的感覺,事實上,爸爸媽媽利用重音變換、音調轉化、唱歌和發元音(如啊、喔)等不同方式,能讓爸爸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聽覺交流更加有趣,也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讓寶寶的聽覺更加靈敏。此外,多和寶寶說話,多給他讀書,等到寶寶學說話的時候,他學到的語音和詞彙就會越多,表達就會更加流暢豐富。

  溫馨提示

寶寶的聽覺問題發現得越早越好。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爸爸媽媽能及早發現寶寶聽力受損,並在6個月之前幫寶寶佩戴助聽器,這樣纔不會妨礙寶寶接收外界信息,對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3、讓寶寶多看看,提升寶寶的視敏度

寶寶的聽覺在出生後1個月左右基本發育成熟了,但視覺卻需要較長時間來慢慢發展,一直要到出生後6~8個月,才能和大人看得一樣清楚。但是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會利用視覺來收集信息,協助身體、情感、智力的發育。那麼,寶寶的視覺到底有什麼特徵呢?爸爸媽媽在各個階段該怎麼做才能促進寶寶的視覺發育呢?

  由黑白到色彩的轉變

你知道嗎?0~6個月大的寶寶,所看到的世界也和某些哺乳動物一樣,只有黑白兩種顏色。6~12個月大時,寶寶的視覺纔開始由黑白期向色彩期轉變。

  對寶寶進行視覺訓練

除了營養的提供,家長們也不能忽視對寶寶進行視覺訓練以促進他們的視力和智力發展

0~6個月:新生寶寶接收信息的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看到的只是光和影,吃奶時剛能看到媽咪的臉。此時,要拿一些具有黑白對比色的玩具,刺激寶寶的眼睛移動,同時加入紅色刺激,爲進入色彩期作準備。

6~12個月:是寶寶視覺的色彩期,也是視敏度發展的關鍵期。可在寶寶四周貼滿彩色圖片,並常常更換,以提高寶寶的觀察興趣;也可帶寶寶外出走動,開闊寶寶的視野。經過豐富多樣、顏色鮮豔的圖案刺激,讓寶寶察覺、對比的視覺能力增強。

1~3歲:是寶寶建立立體空間感的黃金時期,開始對遠近、前後左右等立體空間有更多的認識。立體玩具和視覺啓智圖案可激發寶寶的想象力,提升視敏度。

  提高寶寶的視覺鑑別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和遊戲,對寶寶的視覺鑑別能力進行強化訓練。例如:

1.找同形物。家長擺出各種形狀的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圓形等,讓孩子根據這些圖形,在四周尋找出相同形狀的物體。

2.指出來。家長在空中用手指寫出字母、數字等,讓寶寶指出圖片上相應的字母或數字。

3.多了什麼?把3~5件物品排放在桌子上,讓寶寶看數秒鐘後,用布蓋住,並加進一件或幾件物品。然後再揭開遮蓋物,讓寶寶指出多出的物品。

  溫馨提示

有效的視覺刺激不僅能極大地提升寶寶的視敏度,還能進一步幫助寶寶開發智力潛能,促進腦部發育。

  4、摸一摸、碰一碰,加強寶寶對物體的認知

人類發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覺是觸覺,觸覺是人體分佈最廣、最複雜的感覺系統。觸覺是寶寶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寶寶還可以通過多元的觸覺探索,促進動作及認知的發展。另外,寶寶一出生就需要持續的觸覺刺激,他可以通過爸爸媽媽的擁抱、撫摸獲得滿足感和舒適感,產生被愛和安全的感覺。所以說良好的觸覺刺激是寶寶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那麼,寶寶的觸覺到底有什麼特徵呢?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才能給寶寶良好的觸覺刺激呢?

  寶寶不同階段的觸覺特徵

出生一週的寶寶,觸覺已經得到很大的發展。這個時期寶寶對身體接觸,特別是對手心、腳心的接觸很敏感。爸爸媽媽只要用手輕觸寶寶的手心、腳心,寶寶就會有反應。不僅如此,寶寶對包裹自己的方法也十分敏感,比如舒適的尿布和柔軟的衣物布料會比粗糙的衣服更讓寶寶喜歡,另外,寶寶還不喜歡被粗魯地撫摸和擁抱。

2個月的寶寶由於先天反射還沒消失,會經常攥着拳頭。

3個月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將手指或者能發出聲響的帶有柄的物體放入寶寶的手中,看寶寶會不會抓握。給寶寶的東西,以質地柔軟的布玩具爲佳。

寶寶4個月左右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逐漸完善,條件反射性反應也會逐漸消失。這時期寶寶會主動伸手抓住逗引他的東西。

S寶寶5~6個月觸覺會越來越敏銳,對大人的撫摸和摟抱很敏感。爸爸媽媽抱寶寶的時候要輕柔,力度大或者用力不當時寶寶會感覺不舒服,引起寶寶的排斥。這時期的寶寶喜歡和爸爸媽媽及看護他的親人親密接觸。

7~8個月的寶寶看到東西會伸手去抓,不管什麼都會往嘴裏放。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增強,能將眼睛看到的和自己的身體動作聯繫起來,比如,寶寶清醒時經常玩自己的雙手,兩手在眼前握着等。

1歲左右的寶寶常常是小手高高舉起,過一段時間小手纔會慢慢地放下來,最後纔會行走自如,這是寶寶在依靠自己的小手尋找平衡。

2~3歲的寶寶對排泄器官的觸覺開始敏感,會有意識地用手觸摸排泄器官,解便的過程會讓寶寶感到快意。

  爸爸媽媽要對寶寶進行觸覺訓練

爸爸媽媽可以找專業人士做指導,按照一定的步驟給寶寶做按摩或撫觸操;或者經常輕柔地捏捏撓撓寶寶的小耳朵、小臉、小腳或小手,並根據寶寶的大小以適當的力度將寶寶抱在胸前,這些都可以很好地促進寶寶的觸覺發育。比如,爸爸媽媽對寶寶做鬼臉,和寶寶對坐,問寶寶五官的位置,讓寶寶指認自己的五官等。

爸爸媽媽可以使用各種不同柔軟度的刷子或布,輕輕地摩擦寶寶的背部、四肢,以此來強化觸覺刺激的效果;也可以給寶寶買一些不同質地的玩具,讓寶寶抓握或者啃咬;利用家裏的一些用品,鼓勵寶寶用小手摸一摸,用小腳丫踩一踩,來發展寶寶的觸覺;給寶寶鋪上不同材質的地板,比如布料、塑料、木地板、蓬鬆棉等,爲寶寶營造一個爬行的小環境,讓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促進觸覺的發育。

另外,爸爸媽媽還可以帶寶寶走進大自然,讓他摸摸泥土、樹葉、石塊、小草、小動物的皮毛等各種純天然的東西,給寶寶準備一些玩沙戲水揉泥巴的小玩具,增加寶寶玩的樂趣。

  溫馨提示

有些年輕的爸爸媽媽擔心自己調皮的寶寶亂抓亂摸,就給寶寶戴上一副專用的寶寶手套,以避免寶寶抓傷自己。這個做法看似保護了寶寶的皮膚,其實是直接束縛了寶寶的雙手,使寶寶的手指活動受限,非常不利於觸覺發育。

  5、酸甜苦辣,讓寶寶做味覺、嗅覺訓練

寶寶出生前味覺系統已經發育成熟,也就是說寶寶一生下來就有了味覺,並且相當敏銳,比如,寶寶對甜的東西表現出明顯的“偏愛”,對鹹、苦、酸的液體就會有不愉快的表情。其實人類味覺系統在嬰兒和兒童期最發達,以後就逐漸衰退。那麼,寶寶的味覺到底有什麼特徵?爸爸媽媽要怎麼幫助寶寶味覺的發展呢?

  寶寶的味覺特徵

酸、甜、苦、鹹是人能感受到的基本4種味道,其他味道都是由這4種混合而成。寶寶的味覺系統在胎兒3個月時就開始發育,並且開始受到多種味覺的刺激,比如,媽媽吃進的食物、充滿子宮的羊水,這些都可以是寶寶第一次品嚐到的味道。

寶寶出生時已經具備一些味覺,這種能力還會在童年早期繼續發展,而最大的改變,就在於對鹹味的感覺。剛出生的寶寶由於不像成人腎臟發育那麼健全,而腎臟會用鈉來濃縮尿,加上母乳中鈉的含量很低,小寶寶不是一出生就需要辨認鈉的,所以對鹹味沒有什麼好惡。不過,寶寶會在大約滿4個月的時候突然喜歡鹹味,這是因爲嬰兒的味覺感受細胞膜在這個時候生出對鈉有敏感性的蛋白質,5個月大的時候他會覺得鹽水比白開水好喝。當寶寶大約2歲時,對鹽水的反應又會發生改變,這時候他會不喜歡喝鹽水,和一般成人不愛喝鹽水一樣。

對於苦味,寶寶的感覺也會演變。每個寶寶在剛出生時就能辨識一些苦味,以後能辨識的樣式與成分又逐漸增多,等到2歲的時候,寶寶對苦味的感受性便與大人差不多了。

對甜味和酸味的感覺寶寶似乎不會變,從斷奶期開始,寶寶愛吃甜味的習慣會持續到進小學以前。

  對寶寶進行味覺訓練

寶寶出生後第一個給予他味覺刺激的是母乳或者其他乳品,如果不及時給予寶寶其他的味覺刺激,將會引起寶寶的偏食、拒食。所以,爸爸媽媽應當在寶寶1個半月的時候適當地給寶寶喂些橘子汁,等3個月左右的時候可以用筷子蘸各種菜湯讓寶寶嚐嚐味兒。

準備一些小碗、小托盤、小勺及三份同顏色不同味道的液體。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品嚐這些液體,告訴寶寶不同的味覺體驗,並和寶寶再嘗一次,加深印象。也可以準備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蘋果、橙子等,讓寶寶都嘗一嘗,告訴寶寶橙子、蘋果是酸甜的,香蕉是甜的,再問問寶寶喜歡哪種味道。

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嘗試各種甜的、酸的、鹹的飲料時,還應該有目的地鼓勵寶寶去品嚐一些不同的味道,並在訓練的過程中用一定的語言進行強化,比如問寶寶“甜不甜”“酸不酸”等。

  溫馨提示

要想促進寶寶的味覺良好發育,爸爸媽媽應該特別重視寶寶斷奶期的味覺體驗。寶寶的嗅覺、味覺在6個月~1歲這一階段最靈敏,因此是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這個時期,寶寶通過品嚐各種食物,可促進他對食物味覺、嗅覺及口感的形成和發育,也是寶寶從流食到半流食再到固體食物的適應過程。如果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讓寶寶對各種食物有了味覺的體驗,他會擁有廣泛的味覺,以後就樂於接受各種食物,不挑食、偏食。

  6、摸瞎遊戲鍛鍊寶寶的靈敏度

人類的每一種感覺要麼敏感要麼遲鈍,寶寶也是這樣。敏感的寶寶只要一點點的刺激就會有所感覺,而遲鈍的寶寶則需要許多刺激纔會有反應。但專家表示,無論孩子的反應比較遲鈍還是比較敏感,只要爸爸媽媽付出耐心與時間,都是可以讓寶寶的靈敏度趨於正常化的。那麼爸爸媽媽具體要怎麼做才能很好地訓練寶寶的感覺靈敏度呢?

  摸瞎的妙用

“摸瞎”顧名思義就是矇住寶寶的眼睛讓寶寶辨別物品。寶寶通過摸瞎不僅可以更好地認識物品,還可以讓寶寶敏銳地感受到物品的材質、形狀、大小等各方面的特徵,有利於寶寶各種感覺的訓練。比如,爸爸媽媽想讓寶寶更好地區分相似的東西,可以在摸瞎的時候讓寶寶摸棉布、亞麻、天鵝絨等,並讓寶寶猜他摸到的是什麼。這些訓練是在看不見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以大大增強寶寶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寶寶會十分激動、認真地去觸摸這些東西,能夠很好地培養寶寶的靈敏度。

  和寶寶玩摸瞎

爸爸媽媽先要準備好盒子和準備放在盒子裏的東西。在把這些東西放進盒子前,爸爸媽媽應該先讓寶寶去觸摸這些物品,感受這些物品的材料、形狀和大小等,讓寶寶對這些物品有個初步印象。然後把物品放進箱子裏,矇住寶寶的眼睛,讓寶寶把手伸進箱子裏拿出一個物品,並猜出物品的名字;或者爸爸媽媽事先告訴寶寶物品的名稱,再讓寶寶從箱子裏找出該物品。寶寶在摸的時候也可以給寶寶適當的提示,比如物品的觸感、大小、形狀等。

這裏要爸爸媽媽注意的是,放在盒子裏的東西要根據訓練目的進行不同的選擇。比如想鍛鍊寶寶對物品形狀的敏感度,就可以選擇立方體、方塊、硬幣等東西放在盒子裏;如果想鍛鍊寶寶對物品之間細微差別的敏感度,可以往盒子裏放各種各樣的豆子,讓寶寶在遊戲中認識這些豆子的差別……經常選擇不同的東西,不僅保持着遊戲的新鮮感,還可以把不同物體跟其自身所特有的性質緊密聯繫,在訓練寶寶靈敏度的同時,還能讓寶寶記住生活中許多常見事物的名稱。

  溫馨提示

由於寶寶還小,皮膚比較嬌嫩,免疫力也比較差,在摸瞎遊戲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寶寶的健康,所選的物品要乾淨衛生,沒有尖銳的棱角,以免劃傷寶寶。

  家庭育兒小提示:栽培植物——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耐心

很多爸爸媽媽爲了讓寶寶更好地接近自然,常常會帶寶寶到植物園或動物園玩耍、寫生,認爲這樣就可以讓寶寶親近自然,就可以很好地培養寶寶的觀察力和耐力。其實,培養寶寶的觀察力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讓寶寶親自動手去做,而不是“走馬觀花”般地參觀。

爸爸媽媽可以試着讓寶寶從事一些農業勞動,教給寶寶一些栽培植物的簡單技巧。比如,可以在院子裏整理出一小塊空地,並給這塊小空地取一個溫馨可愛的名字。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動手,在裏面種上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然後告訴寶寶每種花草不同的施肥、澆水的時間,讓寶寶親自爲這些花草澆水,並且要讓寶寶知道他這些行爲的重要性,讓寶寶知道如果他不按時給花草施肥澆水,這些花草就會逐漸乾枯死掉。

隨着時間的改變,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播下的種子漸漸地長出幼芽,然後長出了葉子和莖,最後開花結果。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和寶寶一起觀察植物的成長,並幫寶寶記下詳細的觀察記錄,這樣就會使寶寶記住自己每天的職責是照顧好這些植物,並觀察這些植物的成長過程。在觀察這些植物成長的過程中,還逐漸培養了寶寶的耐心,同時,也使寶寶認識到,只有辛勤地播種、耐心地澆灌、細心地施肥,纔會有最後的驚喜和快樂的收穫。

(待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