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5歲孩子情緒的小祕密

本文已影響2.16W人 

經常有媽媽會列舉孩子的種種問題: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家長一說就哭、上課走神、拖拉磨蹭……,然後諮詢我到底該如何應對。

這時候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媽媽們在說孩子各種問題時,很少說到孩子的感受,他們很少說“我覺得他應該是因爲心情不好,或者沒人陪不開心”這樣的話,說白了就是很少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感受一下情緒

要知道:孩子罵人,可能是爲了表達憤怒;孩子打人,可能是受到了言語刺激;孩子上課走神可能是在想心事;孩子亂動別人,可能是爲了引起大家注意;孩子小動作多,可能是注意力無法集中;孩子拿了別人的橡皮,可能只是覺得那個橡皮與衆不同;孩子上課遞紙條,可能只是想約着同學一起玩,來不及等到下課......

孩子的確存在着各種各樣的行爲問題,有着各種各樣的困惑,這都源於他們有自己的情緒。

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在這個情緒學校裏,不但家長對孩子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會影響孩子,父母還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來告訴孩子,他們是如何處理情緒的,這也決定了孩子的情緒處理能力。

所以,我們面對孩子的一些情緒如何處理,將直接影響到孩子自己的情緒和行爲。那到底該如何做呢?

3-15歲孩子情緒的小祕密

首先,我們要擁抱孩子的每一種情緒

現實生活中,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總是不想讓他們釋放出來。當然,這與我們的民族性格有關,相對內斂。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很多人下意識認爲,情緒是不好的。

但其實,情緒是一箇中性詞,沒有好壞之分。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同樣重要,只有體驗過悲傷的人,才知道快樂的可貴。 因爲體驗豐富的情緒,生命才更加鮮活。

關於這一點,電影《頭腦特工隊》詮釋得非常完美。

電影用五個情緒小人來比喻一個人的基本情緒:喜悅Joy、悲傷Sadness、憤怒Anger、恐懼Fear和厭惡Disgust。

在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會有某一個情緒作爲主導者,每種情緒都有自己重要的作用,不同情緒的共同作用,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人格,所以,面對負面情緒,我們不應該唯恐避之而不及,而是要了解他們:

因爲恐懼,你可以躲避危險;

因爲厭惡,可以讓你遠離中毒;

因爲憤怒,讓你對公正有高度敏感;

因爲悲傷,會幫你獲得來自他人的支持。

孩子天然地知道對情緒做出反應,他們的哭鬧背後,也許是害怕、無助、難過、憤怒,他們的笑容背後,也許是喜悅、滿足、安心,重要的是,他們的每一種情緒,都需要被看見和尊重,而不是:

不準再哭了,像什麼樣子。

還有心情笑,作業做完了嗎?

這些看似負面的情緒,只要合理表達,都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我們要允許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所謂“允許”,這代表着自己被父母接納、看見,被無條件地愛着, 是培養孩子內在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當他覺得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安全的,就會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他們成長的機會。

拿哭鬧來說,它是孩子表達情感的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也是孩子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

當孩子哭夠了,自然會平靜下來。如果父母強行制止孩子的哭泣,他的負面情緒沒有發泄出來,創傷也就沒有機會癒合。

有時候,大人給孩子哭鬧的自由,是爲了給他們留下自我思考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慢慢明白:哭鬧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哭鬧之後的行動。

這就是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所以,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籤,而是主動接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第三,要引導孩子去表達情緒

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不是說父母可以放任孩子肆意發泄情緒,做出破壞性的行爲。而是說,父母要體察孩子的情緒,給予他們更多支持,引導他們說出感受,讓他們更舒適地成長。

很多孩子不是天生愛鬧,而是不太擅長表達。作爲父母,首先要教孩子認識自己各種不同的情緒,面對喜悅、興奮,面對憂慮、擔心、害怕,如何表達和反應,會讓自己的身體更舒服,內心更自在。

如果孩子還是不會表達,不如先認同他們的情緒。比如,孩子特別不想練琴,有情緒但不表達,一個人悶悶不樂。一句“媽媽知道你現在對練琴這件事特別不耐煩”,就能讓孩子舒服很多。

當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被認同,情緒就會慢慢平復下來,然後再引導他更細緻地表達感受。有時候,表達情緒不止可以靠說,還可以是寫字、畫畫、唱歌、運動。

媽媽們,當孩子有情緒時,千萬彆着急,首先擁抱孩子的情緒,其次要允許他表達,最後還要引導他,您記住了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