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爲何如此霸道

本文已影響4.74K人 

在中國父母的“寵愛”下,洋品牌奶粉的漲價頻率不斷提高,短短几年間就從均價200元,一躍邁上300元大關,個別超高端產品已突破400元。但在大洋彼岸,其零售均價至今不過20歐元(摺合人民幣165元)。相比之下,中國內地售價竟是全球最高。

洋奶粉爲何如此霸道

洋奶粉說漲就漲,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條: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仍未消退,消費者對其安全、品質存在信任危機;國內乳業標準降低,大企業窩裏鬥,惡性競爭;洋品牌奶粉多年經營,已經在我國嬰幼兒市場上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數據顯示,目前,洋品牌奶粉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已達65%,高端市場的佔有率更高達90%。

然而“高價”並不一定意味着“高質”,洋品牌奶粉頻頻傳出質量問題:美贊臣、雀巢等一線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屬污染、碘超標等事件;韓國每日乳業部分產品被檢測出含有福爾馬林;雅培、美素奶粉中有蟲子……面對這些質量問題,部分洋品牌的態度卻不誠懇,或遮掩或否認,甚至核輻射超標的明治奶粉不願召回代購產品。一段時期以來,有關境外品牌質量、安全、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備受國人質疑。人們不禁要問,在中國市場上,被寵壞的洋品牌奶粉究竟底氣何在?洋品牌奶粉賺取暴利,是業內公認的事實。無論是和其原產地,還是周邊國家、地區相比,國內在售的洋品牌奶粉堪稱全球最貴。同時,洋品牌奶粉普遍存在“價格歧視”,洋品牌境內外的差價可達到數倍之多。境內外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價格差,使得內地遊客背奶粉成爲“一景”。大批消費者除了趕赴港、澳瘋狂採購,直至出現奶粉荒,以至於商家不得不發出限購令,就連日本、澳洲、新西蘭等地,年輕的父母們也會十幾、二十罐地採購奶粉。對於如此懸殊的價格差異,有專家表示,不論是在哪裏生產、包裝的洋奶粉,其成本基本一致。入世10年以來,中國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關稅稅率逐漸降低,目前普遍稅率在17%~22%,屬於國際較低水平,大包裝原料奶粉的進出口關稅則更低。

自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洋品牌奶粉就進入集中漲價期,三年之內共有四次集中調價,包括美贊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內的洋奶粉,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根據東方艾格農用諮詢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2008年以來,經過多輪漲價潮,部分外資品牌奶粉價格上漲50%左右。洋奶粉說漲就漲,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條: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仍未消退,消費者對其安全、品質存在信任危機;國內乳業標準降低,大企業窩裏鬥,惡性競爭;洋品牌奶粉多年經營,已經在我國嬰幼兒市場上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在2008年以前,國產品牌奶粉佔據國內7成市場,洋品牌奶粉僅爲3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爲一道“分水嶺”,國產品牌奶粉至今沒能重回消費者的心中。近年來,各地陸續出現殺牛倒奶的情況,儘管並非大面積擴散,但依舊值得注意。與此同時,國內市場除了洋品牌採用進口奶源,甚至國內品牌也紛紛引進國外奶源,利用資本加概念的優勢爭奪市場,對於中國的奶農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

面對被國人寵壞的洋奶粉,中國乳企如何在產品質量安全上下工夫,重新樹立品牌形象和美譽度,是其應該花大力氣做的事情。

但現在部分企業仍糾結在“恩怨”之上,屢次出現惡性競爭事件,這樣無疑是自毀長城。只有從奶源建設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才能夠在終端市場上和洋品牌奶粉一決雌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