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父母重拾嚴格家教

本文已影響1.73W人 

在英美國家,傳統的嚴格家教一度被自由主義者嗤之以鼻,他們認爲,大聲命令孩子服從、用家規約束孩子舉止、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懲罰的教育方式已經過時;父母要成爲孩子的朋友,對孩子要平等,要和顏悅色。

外國父母重拾嚴格家教

在英美國家,傳統的嚴格家教一度被自由主義者嗤之以鼻,他們認爲,大聲命令孩子服從、用家規約束孩子舉止、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懲罰的教育方式已經過時;父母要成爲孩子的朋友,對孩子要平等,要和顏悅色。可是近年來,嚴格的家庭教育又悄悄流行開來,擁護者正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事業有成的現代父母。

現在在英國和美國,一些年輕的父母已經開始意識到,放任、縱容孩子的言行會寵壞他們,使他們不服管教、任意妄爲,甚至學壞。

過分寬鬆放縱孩子,餐館吃飯奔跑吵鬧

40歲的朱莉亞·霍博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英國新潮媽媽,從孩子們出生那一天起,她就對她們嚴加管教。“我和丈夫都要上班,這就意味着女兒們的作息必須適應我們的時間安排,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是固定的。雖然說實施起來有困難,有時我們只能讓孩子們在那裏哭,但是,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朱莉亞有2個女兒,一個3歲,一個5歲。雖說這是孩子最好動的年齡,但是朱莉亞非常放心地帶她們出入任何場合。“她們知道社會禮儀,也明白如果失禮的話自己會有什麼麻煩。”朱莉亞說。

有一些奉行自由主義的朋友對孩子採取放任的教育方式,朱莉亞對此感到不可理解,也不以爲然。“我不能理解,爲什麼有些父母帶着孩子到餐館吃午餐,卻任由他們在餐館裏奔來跑去、大呼小叫。對其他用餐的客人來說,這樣既可能造成危險,又打擾了他們正常用餐。我如果帶兩個女兒在外面吃飯,她們會規規矩矩地坐在位子上,安安靜靜地用餐。如果她們不安分,我會馬上把她們帶出去,決不會讓她們把餐館搞得一團糟。”

十幾年來,寬鬆教育在英國蔚然成風,父母客氣地徵求孩子的意見:想吃什麼牌子的麥片?喜歡皮鞋還是跑鞋?天氣冷了,要不要買件外套?從上世紀末開始,一些父母認爲,這種過於寬鬆的教育方法對年齡太小的孩子來說不太合適。新潮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更加直接有效:照我說的做。

在美國,專門培訓新父母的訓練班也十分受歡迎。

最暢銷的育兒書告誡年輕的父母,不要對孩子太過和顏悅色,過分溺愛和誇獎容易使一個普通的孩子變得目空一切、以自我爲中心,甚至認爲父母都不如自己,不把他們放在眼裏。一旦這些孩子踏入社會,就會發現自己並非天才,在工作和人際關係方面都會面臨重重困難,可是,這時想要改變已經太遲了。

心理學家佩利·布芬頓教授認爲,事實證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套“父母是子女的朋友”的模式存在許多缺陷。“早在十幾年前,我們就提醒父母們,通過討好子女來贏得他們的喜愛,會產生許多問題。可是在那個年代,我們的聲音太弱了。”

父母在家要立規矩,孩子不乖沒電視看現在,布芬頓教授的結論得到了越來越多父母的支持。“父母必須拿出一家之主的威嚴。”布芬頓教授表示,“父母要更有效地治家,就必須成爲家庭成員的領袖,對孩子的言行舉止產生影響。”

在他的著作《家庭心理教育小絕招》中,布芬頓教授教父母用一些心理學上的小技巧來教育子女。比如,他推薦父母給孩子取名時可以用這一招:紀念先人。“給孩子取名字不要趕時髦,可以用對你自己影響很深的人的名字來給孩子命名,比如,祖父或者阿姨的名字。如此一來,在今後教育孩子時,這些人身上值得尊敬的品質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35歲的娜塔莉·艾利奧特是英國倫敦一家公司的市場部主管,有一個6歲的兒子和一個7歲的女兒。她是“規矩要從小做起”的教育理念的忠實擁護者,她認爲:“孩子應該從小就懂得循規蹈矩,你越早設定規矩,孩子們就越安全。”

娜塔莉認爲,如果有必要,就應該對孩子大聲下達命令,表達自己的決心。“他們必須知道在家裏我說了算。有的父母居然讓小孩在家裏作威作福,這太不可思議了。”

娜塔莉對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要求特別嚴格。“我不能容忍孩子們舉止粗魯。”她說,“如果他們犯了規,我會罰他們坐到樓梯上去反省,或者晚上不讓他們看電視節目,直接送他們上牀睡覺。”

克里斯蒂·梅勒是美國洛杉磯的作家和演員,也是2個孩子的母親。她對那些一切以孩子爲中心的父母十分反感,“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生活,又怎麼能教導孩子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呢?這些父母教出來的,只能是被寵壞而舉止粗魯的小孩”。

梅勒在自己的新書中指出,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就有能力整理和收拾自己的東西了。“讓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並且適當地表揚和鼓勵他。”她建議,“而當孩子故意犯錯或者屢教不改時,你就要用嚴厲的眼神明確地警告他。如果他還是不聽話,那麼讓他離開房間,到樓道或者屋外去反省一下也很有必要。”

適當懲罰效果更好,穿睡衣上學治遲到

梅勒認爲,改變孩子身處的環境,可以幫助他從某種情緒中擺脫出來。如果父母能同時加一些“威脅”,比如“不認識錯誤的話,今晚就沒有故事聽”,或者“週末不許看卡通片”,這樣的效果會更加好。

梅勒“適當地懲罰有利於孩子發展”的觀點得到了查爾斯·吉布森的支持,40歲的查爾斯有3個不到10歲的兒子。“要管住這3個‘皮大王’,像我妻子簡那樣放任他們,讓他們想幹嘛就幹嘛是不行的。”查爾斯說,“簡管孩子的時候,早上,她允許他們3個咚咚咚地衝下樓,對早餐挑三揀四:一個要煎餅,一個就非要煎蛋三明治不可。好不容易準備好了早餐,他們又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吃飯。每當這個時候,我總在樓上的臥室裏氣得要死。”

因爲工作繁忙,查爾斯很少管孩子,但是每當他有空時,“他們3個就慘了”。查爾斯說:“我會押着他們老老實實地坐到餐桌邊吃早餐,上學時間一到,就得排着隊出門。如果他們打打鬧鬧、浪費時間,我會拖着還穿着睡衣的他們直接去學校。丟了一兩次臉之後,他們就知道如何安排好早上的每一分鐘。”

學校的教導主任也告訴查爾斯,他並不是唯一一個拖着穿睡衣的孩子上學的父母。“有許多父母那麼做過,要治孩子遲到的毛病,這個辦法的確很有效。”

布芬頓教授認爲,讓孩子穿着睡衣去學校不會對他們產生什麼壞的影響,“從教會他們安排早上的時間開始,孩子們慢慢會學會如何科學地安排有限的時間”。

不過,布芬頓教授強調,懲罰必須有個尺度,特別是不能讓孩子在公共場合覺得受到羞辱。“如果你在其他陌生人面前對孩子大聲嚷嚷,那麼就註定了你的教育會失敗。因爲這樣做容易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對權威產生牴觸情緒。而如果家裏有兩個以上的孩子,父母更要注意,避免故意讓一個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出醜。”

在英國,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採用古老的強硬模式來教育子女,不過傳統教育中的陋習——體罰卻仍遭到他們的反對。娜塔莉承認有時也會打孩子,但那只是在當他們的行爲危害到他們自身安全的時候。娜塔莉回憶說:“有一次,我兒子不聽我的話亂穿馬路,幸虧當時不是交通高峯時間,路上沒什麼車。但是當我抓到他的時候,還是重重地打了他,讓他以後每次過馬路時都會記得,因爲不遵守交通規則曾受到過多重的懲罰。從此之後,他再也不敢這麼做了。”

教育孩子是門大學問,年輕的英美父母們越來越認識到,一味地順從與讚揚,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害無利;而適當地命令與嚴格要求,反而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不過,布芬頓教授提醒說,凡事不能走極端,該懲罰的時候不能手軟,該表揚的時候也不應吝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