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對婚姻的傷害有多大?

本文已影響4.09K人 

朋友說自己這些年不容易,從農村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現在在大城市立足,老公也是從農村出來的,兩個人在城裏買房結婚,雖然工資不算很高,但一家三口也其樂融融。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在微信羣裏訴苦,說自己這些年不容易,從農村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現在在大城市立足,老公也是從農村出來的,兩個人在城裏買房結婚,雖然工資不算很高,但一家三口也其樂融融。

讓她很崩潰的一件事是:

老公在農村老家的父母,時不時問她老公借錢,平時過年過節她都會主動寄錢給他父母,老人自己還能種田地,在農村裏算過得不錯,至少比村裏很多人過得好。

父母之所以問她老公要錢,是村裏誰誰孩子剛考上大學了,缺錢,希望已經在大城市工作的他能夠資助下;誰誰家裏蓋房子了,還差一兩萬,希望他能夠幫襯下……

父母開口要錢的時候,都會額外加一句,當年你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問他們借過錢。

她老公每次都不好拒絕父母的要求,然後把家裏那點存款一點點借出去。

這世上最難還清的就是感情債了,如果你上學期間,因爲窮,自己沒經濟來源,父母依靠東借西湊才讓你上完大學,那你揹負着的是一生都難以還盡的情感債務。

她老公是父母眼中的“孝子”,自然父母需要什麼,就理所當然地給,很少顧及她的感受。

爲了此事,兩人爭執了很多次,但依然無果。她說自己都快得抑鬱症了。

愚孝,可悲的愚孝,已經、正在或者將要把多少的幸福變成不幸。

愚孝,對婚姻的傷害有多大?

做子女的贍養父母天經地義,但是那種無度的索取,一味要求你去感恩,回報,卻是另外一種綁架。

我發現在生活中,層次越低的父母,越需要孩子的感恩。因爲對自己的命運掌握不了,就希望孩子來完成;自己軟弱,就希望通過孩子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養大個孩子像是一種巨大的投資,等孩子可以賺錢了,就以長輩的名義,要求你做這做那。

在我們的文化裏,“孝”字特別突出。但胡適不贊成把“兒子孝順父母”列爲一種“信條”。

他說:

“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含在孝字裏,故戰陣無勇、蒞官不敬等等都是不孝。這種學說,先生也承認他流弊百出。

所以我要我的兒子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子。

我的意想以爲‘一個堂堂的人’決不至於做打爹罵孃的事,決不至於對他的父母毫無感情。”

胡適說,父母對孩子不僅無恩,甚至對孩子有着歉意。

“我想這個孩子自己並不曾自由主張要生在我家,我們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塗地給了他一條生命。

況且我們也並不曾有意送給他這條生命。

我們既無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爲有恩於他?他既無意求生,我們生了他,我們對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

如果父母能夠明白和子女之間的這種關係,很多家庭就不會有那麼多爭執。父母對子女並無恩——

“我的意思是要我這個兒子曉得我對他只有抱歉,絕不居功,絕不市恩。至於我的兒子將來怎樣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決不期望他報答我的恩,因爲我已宣言無恩於他。”

胡適這篇名叫《我的兒子》的文章寫於1919年8月10日,時間雖然過去快一百年了,但讀來觀點依然一點都不過時。

我們現在很多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還在糾纏於“你欠我,我報你”的報恩循環中。像我朋友的老公那種可悲的愚孝,正在慢慢侵蝕兩個人的婚姻生活。

愚孝,對婚姻的傷害有多大? 第2張

過度的“孝”和“愚孝”,對婚姻是一種巨大的破壞。

很多男人就是覺得父母的話一定要聽,不管這種話有無違背基本常識

當年大熱的電視劇《雙面膠》裏的亞平就是“愚孝”最好的體現,書裏有這樣一段話:

“在亞平眼裏,老婆是和自己一體的,是自己一丈之內可以管轄的範圍,是可以商量統戰的對象;而對娘,你永遠只能俯首貼耳、低眉順眼。

有些話,他明知道老太太說得肯定不合媳婦的心,可他不能跟媽說:‘你再胡說八道我叫你好看!’這種發狠的怒氣,這種帶着隱隱威脅的話,只能對與自己同榻纏綿,也許以後要相伴終身的老婆說。

這裏有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古訓,對老婆,兩個人是平等的,而對母親,你只能是謙卑的感恩的依順。和母親,你沒道理可言。”

亞平正如這段話寫的那樣,唯母命是從,明知不好,不對,也要受,還要讓媳婦和他一樣受氣。

愚孝,對婚姻的傷害有多大? 第3張

他從沒有想到,婚姻已經是兩個人的事,就算母親來了,也只能是客,母親回到自己的家裏纔是真正的主人,在他這個家不是,這個家的主人是他和他妻子麗娟。

家是你們兩個的,父母對於這個家而言,戶口上都沒有,更何況其他人,這個家真正的主人是你們兩個,父母對於你們兩個來說,來了就是客人,貴客。

是客人就得有距離的。

麗娟只負責對你好,對你父母尊重,以及起碼的照顧,沒有關照你家七大姑八大姨的責任。拿一家子談戀愛,是愚蠢和自私。

任何事情都講究適度。

如果你受過高等文化,知道很多東西是違背常識,對自己,對婚姻,對整個家庭都沒什麼幫助,爲什麼要僅僅爲了一個“孝”的名聲而犧牲跟你一起過日子的人呢?

愚孝,對婚姻的傷害有多大? 第4張

“孝”容易把很多界限都模糊。

做父母的認爲,我一把屎一把尿養大你,你的家就是我的家,我怎麼住怎麼弄都行,媳婦是外人,兒子纔是親人。

其實這種觀念本身就是違背常識。

我覺得婚姻裏就是得自私一些,現代人對自己生活的空間和品質都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注重個人隱私。

而父母一輩往往缺乏這種認知,隨意侵犯隱私,因爲關係熟絡就不分你我等等……

觀念的差異會讓兩輩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

一位朋友,她家婆一直和他們住一起,孩子小的時候,家婆帶過一段時間,現在孩子上小學了,也一直住一起。

後來她小叔子也有了孩子,家婆就帶着小叔子的孩子一直住在她家,讓原本就不大的空間,顯得更擁擠。她有意見,但又不好對家婆說。

家婆說小叔子的孩子沒人帶,反正帶一個也是帶,兩個也是帶,就一直在她家生活着。

她老公因爲孝順,也不會說他媽媽。這讓她很鬱悶。

並不是說婆婆住家裏有多大的事,而是多帶一個孩子,又不是自己生的,管了不好,不管也不好,總是彆扭。

男人要明白,家是你和妻子的家,不是你和媽媽的家,也不是和兄弟的家。

老婆和媽媽應該是平等的。不能因爲媽媽養育過你,就覺得她應該比妻子更有地位。

回到胡適那段話:父母對子女無恩,養育子女是父母天經地義的事情。

現在你成長了,需要和另一個人生活在一起,那父母就只能作爲客人。

而對你的父母,對於另一半來說,只是需要尊敬和照顧的長輩,並不需要他們來教育。因爲只有她的父母纔有資格來教育她。

俗話說,愛屋及烏,既然愛你,當然會愛你的家人,但這種愛是相互的,而不是一味忍讓和沒有底線和原則的付出,更不是爲了成全你的“愚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