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都誇出來的嗎?那麼“壞孩子”呢?

本文已影響1.29W人 

父母別總誇別人家的孩子,老損自己的孩子,不要老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來對比別人家孩子的優秀,要知道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壞孩子”是逼出來的。

“既然媽媽不讓你回去,

那就趕緊專心把作業寫完吧,

早點寫完就能早點回去了。”

昨天晚上,小豪在我們教育機構上完數學課後,正興沖沖地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可是這時,他手腕上的電話手錶響了,電話那頭傳來了小豪媽媽的聲音,媽媽對小豪說他現在還不能回家,必須得把老師今天佈置的作業寫完才能回家。

聽了媽媽的話後,小豪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癱坐在座位上,發出了一聲無奈的嘆息。我安慰他說:“既然媽媽不讓你回去,那就趕緊專心把作業寫完吧,早點寫完就能早點回去了。”

然後,小豪便很不情願地拿起筆開始寫了。看着周圍一起上課的小夥伴們一個個地走了,小豪開始坐立不安起來,連應用題的題目都讀不好了,完全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雖然小豪最終答應了媽媽的要求把作業寫完了,但是第二天帶過來老師一檢查,結果那叫一個慘不忍睹,可以看得出他完全沒有用心寫。

但仔細想想其實這也是正常的。孩子連續上了兩個小時的課,本身就已經疲憊不堪了,好不容易盼到了下課,結果卻被媽媽要求繼續做20道數學題,這樣孩子怎麼可能不覺得厭煩呢?

而且,其他小朋友下課都被家長接走了,只剩他一個人形單影隻地在教室裏寫作業,他怎麼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寫呢?

因此,小豪多留下來的那半個小時可以說就是在做無用功。

其實,這個道理是很顯而易見的,那麼,小豪的媽媽爲什麼還要強迫小豪留下來寫作業呢?

那是因爲她不能夠真正瞭解孩子的心理,她也沒有設身處地地去爲孩子想過,沒有想過孩子能不能接受,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主觀想法來決定孩子接下來做什麼纔是好的。

好孩子是都誇出來的嗎?那麼“壞孩子”呢?

“真不知道我媽以前逼我逼得那麼緊幹嘛,我稍微看會兒電視她都不準,

非得讓我回房間寫作業,

可是把我逼回房間又有什麼用呢?

我還不是坐在書桌前發呆發半天。”

小雅是我表妹,從她小時候開始,舅媽就一直對她要求很嚴格。後來,上了高中之後,舅媽就徹底斷絕了她與外界的一切聯繫,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隊伍中總也見不到小雅的身影。

後來,舅媽甚至就專門待在在家專心看管小雅的學習。有時,小雅想休息一下看看電視啥的,舅媽也是一定不會允許的,每次都是採取嘮叨或者發怒的方式把小雅逼回房間裏繼續學習。

親戚朋友們都勸舅媽可以適當地給小雅放鬆放鬆,不要逼的她那麼緊。可是舅媽對這些話從來都是置若罔聞,因爲她覺得小雅正處於迎接高考的關鍵時刻,必須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學習,一點兒都不能放鬆。

小雅就一直在舅媽的這種高壓政策下活着,可是日復一日,她的成績卻始終不見任何的長進,舅媽見狀,簡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後來,高考成績出來了,小雅最終也只考上了一所大專學校。

後來有一次,小雅跟我聊天的時候說:“真不知道我媽以前逼我逼得那麼緊幹嘛,我稍微看會兒電視她都不準,非得讓我回房間寫作業,可是把我逼回房間又有什麼用呢?我還不是坐在書桌前發呆發半天。”

舅媽顯然沒能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她以爲她那種高壓政策能夠讓小雅的成績突飛猛進,但其實不然。

原本小雅還是會主動學習的,因爲她想着學完之後就可以稍微放鬆一下了,可結果每次她學累了想放鬆的時候舅媽都不允許,非得逼她繼續去學習,這樣一來二去,小雅覺得整天深陷在書山題海中看不到盡頭,因此也就慢慢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舅媽顯然沒能瞭解到小雅的這些心理,她只顧一味地按照自己認爲正確的方式去管教小雅,因此,小雅的學習成績纔會止步不前,甚至不斷倒退。

“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

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

盒子裏的點心,

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

對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

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會》,記敘了兒時要去看五猖會的情景。

因爲這五猖會是難逢的盛大廟會,所以魯迅很是開心,笑着跳着,興奮得不得了。可是正當他準備隨家人一起出發的時候,父親卻突然命令他去背書。

父親從他的書中選了二三十行左右的文章,跟他說:“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父親的話就像一盆冷水一樣,把魯迅看會的興致全都澆滅了。

後來,他終於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終於能高高興興地一起出門了,可是魯迅的內心卻並沒有那麼開心了。

他回憶道:

“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

……

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個時候叫我來背書。”

魯迅先生的這段話其實就很好地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原本他興致勃勃地打算跟家人一起去看會,可是父親卻突然要他背書,並說不背會書就不準去看戲。雖然後來他背會了書,但之前的好興致卻也已經蕩然無存了。

魯迅先生的父親確實很不懂得顧及孩子的心理,其實那幾十行書早一天背或者晚一天背應該都不會有任何的影響,可是他偏偏選擇在孩子興致勃勃打算去看戲的時候讓孩子背書,結果搞得孩子很不開心。

他們不懂得顧及孩子的心理感受,

只知道以自己主觀上認爲正確的方式去管束孩子。

我想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定不乏像小豪媽媽、舅媽和魯迅爸爸這樣的父母。他們不懂得顧及孩子的心理感受,只知道以自己主觀上認爲正確的方式去管束孩子。

他們總以爲多讓孩子去看會兒書,多讓孩子去做會兒作業就能讓孩子進步一些。所以,他們總是竭盡全力想讓孩子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想着能多學點兒就能多進步點兒。

但事實上你強迫孩子去多看那一會兒書、多做那一會兒作業真的不會讓他們有什麼大的進步,相反可能只會讓孩子覺得疲憊和厭煩。

就像小豪,原本期盼着下課回家,可是媽媽非得逼他留下來繼續寫作業,雖然最後他完成了作業,可是卻錯得慘不忍睹。

就像小雅,原本期盼着寫完作業能稍微放鬆一下,可是每次舅媽都逼着她回房間繼續看書,雖然最後她聽話回了房間,可是卻一直在書桌前發呆,一點書都看不進去。

就像魯迅,原本滿心歡喜地等着去參加廟會,結果父親卻命令他去背書,雖然他最後背會了書,也去看了會,可是原本的好興致卻一掃而光了。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壞孩子”是逼出來的。

孩子是需要一定的壓力來激勵他前進的,但是請不要過分逼迫孩子,要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多多顧及孩子的心理,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而不要一味地以自己的主觀想法來管教孩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