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本文已影響1.8W人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小王子》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週末我陪小毛毛去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踢球。有個小朋友的爸爸踢球踢累了,順手拿起旁邊的水來喝了一口。沒想到水杯的小主人居然大吵大鬧,這熊孩子還追着喝水的爸爸滿足球場打,怎麼講道理都沒用。

看到這裏,大家一定疑惑了:爲什麼反應這麼激烈?

孩子的媽媽事後說,可能是因爲她自己平時教育孩子不要喝別人的水。“別人喝過的水裏有細菌,和別人共喝一杯水是會被傳染的、不健康!”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第2張

這是前幾天毛媽在朋友圈分享的一件小事。我當時在評論裏回覆:

1、誤導孩子——跟孩子說別人喝過的水裏有細菌

2、尊重孩子——喝孩子的水沒有事先告知

3、換位思考——事事講道理,而不會換位思考

育兒的根本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長。孩子的問題,就是是大人的問題。

父母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

這位媽媽跟孩子說別人的水有細菌,我猜想這位母親大概是爲了防止孩子接受陌生人的食物而說了這樣的話。但別人的水裏真的有細菌嗎?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第3張

答案明顯是“沒有”。她這樣教導孩子,其實是在誤導孩子。孩子年幼無知,認知能力有限,沒辦法分辨真假善惡。但這不意味着孩子永遠都不知道。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啓蒙老師,如果父母都欺騙孩子,孩子應該信誰?沒有相互信任的親子關係,又怎能維繫長久?

每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有不同,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怪罪別人。就好像有的人覺得榴蓮很難吃,可是有些人卻很喜歡吃。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培養孩子學會體諒和包容。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第4張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

身邊很多朋友,子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了,還總想着通過各種方式介入孩子的生活。這其實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甚至是沒有界限。

做什麼樣的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在哪裏定居、什麼時候生孩子……這些本該由孩子自己做主的事,通通都被父母“包攬”。

大人一方面希望孩子自強自立,另一邊卻又處處橫加干涉。這樣的矛盾,只會讓孩子更加不知所措。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第5張

把孩子看做和大人一樣平等,“這是你的東西,你有權支配和管理”。不僅可以讓孩子自立,還能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應該更多的傾聽孩子內心

著名育兒專家尹建莉曾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事事講道理,講不通就發脾氣,這大概是現當代家長們最常用的教育手段。 “熊孩子不打不長記性,只有打才能記住教訓,下次不再犯”、“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棍棒教育法真的好嗎?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第6張

其實孩子真的不需要我們講太多大道理,言傳不如身教。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而不是一邊教孩子要誠實守信,另一邊,卻是滿嘴“善意的謊言”。

正如《小王子》裏說的那樣,“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只是大多數人都忘記了,如果能夠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憶那些美好或難過的事,也許你和孩子之間就沒有距離,因爲你,也變成了孩子。”

毛 媽 的 話

育兒問題的根本其實是溝通不暢。孩子說不清楚清自己的想法,而家長則習慣以自己的觀念去猜測、判斷。

如果家長能夠傾聽孩子的內心,換位思考:如果我這個孩子,遇到這種情況的反應是什麼?是不是也會很生氣?我會希望父母怎麼對我……在不斷反問地過程中,家長漸漸地理解孩子,傾聽到他們的內心。而當溝通順暢之後,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