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水腫怎麼辦?要如何緩解?

本文已影響1.27W人 

孕期水腫怎麼辦?要如何緩解?

不同原因引起的水腫表現各異,通常水腫多出現在人體最低部位的足踝部,休息後稍退,但可逐漸加重並向上蔓延。水腫部位可隨體位變化而改變,半坐、臥位時腰骶部及外陰明顯,嚴重者會引起全身水腫。有的爲可凹性水腫,有的皮膚腫脹透亮而按之並無凹陷,站立時水腫多明顯表現於身體的下半部分。

認識正常與不正常水腫80%的孕婦在懷孕第8~9個月時會出現水腫這種生理現象,有些孕婦則會提早一點出現,輕者僅侷限在小腿,先是足踝部,隨之慢慢向上蔓延,嚴重的可引起大腿、腹壁或全身浮腫,甚至還會出現腹水及胸水。多數情況下經過休息或擡高下肢後,水腫能自行消退,不需特別處理,但如腹壁也浮腫,或經適當休息後仍不能消腫者,應到醫院檢查發生浮腫的原因,切不可麻痹大意。
孕期爲什麼會水腫?孕期水腫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1、懷孕後,準媽媽的內分泌功能發生很大變化,導致腎臟中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鈉離子瀦留在細胞外,水分不易排出去,而引發水腫。

2、孕期準媽媽的血容量會大幅度增加,但紅細胞和血漿蛋白則沒怎麼增加,也就是血液被稀釋了,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從血液中轉移到組織間隙,進而引起水腫。 3、隨着懷孕月齡增加,子宮會不斷增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就會影響下肢的血液向心髒迴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腫。

孕期水腫怎麼辦?要如何緩解? 第2張

以上這些都屬於生理性水腫,一般只出現在腳和小腿,一般不會太嚴重,休息之後會減輕。

如果大腿也出現水腫,甚至向腹部、臉、手等全身部位發展,休息之後不但沒有緩解,甚至有加重的趨勢,這就是異常現象,要儘快去醫院檢查發生水腫的原因,不能麻痹大意。
嚴重的水腫大多是存在妊娠併發症所致,如妊高症、心臟病、肝病、腎病、甲狀腺疾病或營養不良等。 緩解孕期水腫的好辦法1、充分休息 人在靜養休息時,身體各個器官的負擔會減少,血液的供應不會那麼緊張,這有助於靜脈迴流,水腫也自然會減輕或消失。
準媽媽可以採取左側臥睡姿,避免壓迫到下肢靜脈,減少血液迴流的阻力。
2、把腳墊高 睡覺時在腳下墊一牀折起來的被子或者軟墊,可以促進下肢血液流向心臟,這樣隔天清晨起來後,水腫就會減輕很多。如果水腫比較嚴重,最好白天也要把腿擡高放一會,比如可以在腳下放一個凳子。

3、泡腳晚上睡覺前用溫熱的水泡腳,既有利於睡眠,也能促進血液循環。

孕期水腫怎麼辦?要如何緩解? 第3張

4、減輕水腫的按摩 按摩對幫助淺靜脈的血液迴流有很大幫助,如果準媽媽不方便自己按,還可以讓老公幫忙哦。

1)按摩腳掌、腳背 先取一些按摩油或乳液,在整隻腳和腳踝上塗抹均勻,然後利用大拇指指腹從右腳掌足弓開始推至腳跟,約10~15回。
再用大拇指指腹按壓腳趾間的趾縫,每個趾縫按壓3、4次。
用拳頭上凸起指節滑推腳背上骨頭之間縫隙,再從腳踝根部滑推至腳趾縫處3到5次。
2)按摩腳踝 用大拇指的指腹推按內踝的下緣,推3、4次,以同樣方式外踝的下緣滑推3、4次。
3)按摩小腿 擠約一些按摩乳液於掌心,雙手掌心摩擦,均勻地沾附乳液,接著由下向上推按小腿的正面、側面與背面。
左右一前一後捏住腳踝後側,向上慢慢移動並輕捏小腿,至膝蓋後方爲止,做8到10次。

兩手拇指相對,從腳踝往上按壓小腿內側。由腳踝按到膝蓋內側算一次,總共按8到10次。雙手握拳,用拳頭輕輕叩擊小腿內、外側,約1分鐘。

孕期水腫怎麼辦?要如何緩解? 第4張

4)按摩大腿 在大腿上塗抹按摩油或乳液,雙手握拳,用指節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的位置,來回幾次。

將手掌覆蓋在大腿上,從大腿內側下緣以大拇指指腹往上滑撥大腿內側,由膝蓋內側開始至大腿根部結束。
5、舒適的衣着 緊身衣物更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因此在選擇衣物時,要避免穿着過緊的衣物,尤其是下肢的衣物。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或是久坐的準媽媽,較好選擇孕婦專用襪子和褲子。

6、進行適量的運動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適當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水腫,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好處。

孕期水腫怎麼辦?要如何緩解? 第5張

7、飲食儘量清淡 控制鹽分的攝取:每日鹽攝取量要在5g以下,不要吃過鹹的食物,特別不要多吃鹹菜,以防止水腫加重。

攝入充足蛋白質:特別是由營養不良引起浮腫的準媽媽,每天一定要保證攝入足量的肉、魚、蝦、蛋、奶、豆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多吃水果、蔬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還能補充膳食纖維、預防便祕,避免因便祕造成的腹壓增高,壓迫下腔靜脈而加重水腫。
無需限制喝水:孕期水腫的根本原因不是喝水太多,而是自身代謝能力不足,所以孕媽無需特意限制飲水。小馨寄語:孕期生理性的水腫很常見,一般夜間休息或擡高雙腿後可以有所緩解,準媽媽無需太擔心!但孕期一定要注意檢測血壓、尿常規及血肌酐、尿素氮等腎功能指標,注意有沒有顏面水腫、尿中泡沫增多等情況,如果有異常,千萬別大意,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明確病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