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微量元素到底有必要嗎?

本文已影響3.92K人 

專家:微量元素檢測結果不是100%準確,僅能作爲一種參考,還應綜合分析身高、飲食、牙齒等情況。

檢測微量元素到底有必要嗎?

在許多媽媽看來,檢查微量元素似乎是一件“爲了寶寶健康成長”必須做的事。然而,近日一則以“驗血查鈣,最‘坑爹’的體檢項目”爲標題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該新聞曝光了微量元素檢測背後的利益鏈條,稱這種檢測基本沒有意義,只是醫院的盈利手段。這一下子讓很多媽媽疑惑不解,甚至有人直呼“上當”,“真後悔讓寶寶白捱了一針”。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檢測微量元素到底有沒有必要?記者展開了一系列調查。

幾乎所有孩子都查過微量元素

12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市一家知名兒童醫院,位於二樓的血液檢測窗口前人頭攢動。記者觀察發現,該醫院設立了單獨的微量元素檢測窗口,不斷有家長帶着孩子前來抽取指血,平均每10分鐘就有六七個。在檢測窗口附近,記者採訪了幾個媽媽。有的媽媽是因爲孩子個頭小,有的覺得孩子睡覺不踏實,都懷疑是不是“缺什麼東西”,覺得“查一下更放心”。

目前,國內微量元素檢測的內容主要包括鈣、鋅、銅、鎂、鐵,檢測方式包括測頭髮、測尿液、採指血、抽靜脈血等,其中以後兩種居多。絕大多數城裏孩子都定期被檢測微量元素,許多醫療機構將這一項目納入兒童保健的必備內容。記者隨機採訪了30多個嬰幼兒家長,發現幾乎所有孩子都做過微量元素檢測。

自願檢查成了“例行檢查”

北京的一些社區醫療機構,在孩子做常規體檢、接種疫苗時,會建議檢測微量元素,還說“每個小孩都要測”。海淀區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在她孩子建檔保健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孩子6個月、1歲和一歲半時都被建議各測一次微量元素,“大夫說不測的話孩子就沒法上幼兒園,因爲體檢報告不全。”此外,在北京各個區縣的結核病防治所,家長帶孩子去檢查卡介苗的接種情況時,也會被“捆綁式”地檢測微量元素,有的還同時推銷用於補鋅、補鈣、補鐵的補充劑。

不僅北京如此,全國各地都盛行檢測微量元素。有媒體報道,山東、四川、吉林、內蒙古、新疆、海南等許多地方的醫療機構都主動給孩子檢測,湖南一些醫院甚至在孩子剛出生時就檢測。如此“鋪天蓋地”的微量元素檢測,再加之諸如“孩子不吃飯,補鋅是關鍵”、“鈣鋅同補,增強吸收”等廣告的“狂轟濫炸”,都給家長灌輸了一種理念,那就是檢測微量元素是“例行檢查”,給嬰幼兒補鈣鐵鋅等微量元素也是一種常識

此次調查中,記者發現還有不少家長會主動要求醫生給孩子檢測微量元素。問及原因,大部分家長的回答是“查一查放心,看看缺啥就補點兒”、“別人家的孩子都查,我們也就查了”、“生病了,反正檢查要抽血,就順便查查微量元素”……

但近日有醫院人員坦言:除血鉛外,微量元素檢測沒有任何意義。醫院之所以設置和安排項目,一方面是對微量元素檢測存在錯誤認識;另一方面,增加一個檢測項目,醫院就可以多賺一份錢。

檢測結果很難準確

那麼,檢測微量元素到底有必要嗎?

首都兒科研究所兒保科副主任醫師李海鷹告訴記者,微量元素檢測只是檢查手段之一,結果確實不是100%準確,因爲微量元素都是以離子的形式遊離在血液中,某個時間點“捕捉”到的微量元素未必能反應身體中含有微量元素的整體情況。並且微量元素檢測對儀器和實驗室的環境要求非常高,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干擾。“所以,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僅僅作爲一種參考,不能單憑這個結果就斷定孩子是否缺乏某種微量元素,關鍵是要結合臨牀症狀做出綜合評價。”比如,判斷孩子是否缺鈣,不能檢測結果鈣偏低就說缺鈣,還應綜合分析身高、睡眠、飲食、牙齒等多方面的情況,再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但是,它也不是一點意義沒有,比如對於一些有缺鐵、缺鋅症狀的孩子,醫生還是會按需檢測,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爲診斷的參考標準。

一般來說,孩子沒有必要進行微量元素檢測,除非有明顯症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小兒科副教授樑芙蓉指出,一般而言,缺鐵的兒童多表現爲乏力、多動、食慾差、傷口易感染;缺鋅則表現爲口腔潰瘍、挑食;睡眠質量差、夜驚、枕禿,則是由於缺乏鈣元素且一段時間內沒有補充過維生素D所致。只要正常進食,合理搭配膳食,孩子就不會發生微量元素缺乏。嬰幼兒期的寶寶,按照醫囑補充維生素,按時添加輔食,應該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最後,李海鷹提醒,如果孩子少量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最好通過食物補充,不要盲目地大量補充營養品,“最關鍵的是膳食要平衡。”例如,缺鐵同時有貧血症狀時,可以適量補充動物肝臟、綠色蔬菜以及少量瘦肉;補鋅可以吃適量瘦肉、堅果、粗雜糧以及貝殼類海產品。盲目長期給孩子服用微量元素的補充劑,還易出現各種微量元素間的相互拮抗問題,如鈣和鋅會影響鐵的吸收率,鐵也會降低鋅的吸收率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