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的護理重點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1W人 

寶寶3歲了,寶媽的護理重點是什麼?很多寶媽問:孩子3歲了,還需要兒保醫生嗎?接下來看看3歲寶寶有什麼不一樣?

寶寶在出生後的一兩年,往往是體格生長最迅速、能力發展最快的階段。定期拜訪兒童保健醫生可以讓家長獲得生長髮育評估、餵養指導、語言評估、行爲管教等諸多方面的建議和支持。在孩子3歲以後,他們的生長髮育趨於平穩、生活起居逐漸規律,而且爸爸媽媽們也在育兒方面越來越得心應手,逐漸告別了新手爸媽的焦慮感。

那麼,孩子3歲以後依然有必要定期拜訪兒保醫生嗎?答案當然是”Yes”。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在孩子3歲後仍然需要每年定期拜訪兒科醫生。雖然兒童保健(child wellness checkup)的頻率比3歲之前會有所下降,關注重點也有所轉移,但它對兒童總體健康的重要性卻絲毫沒有下降。

3歲後仍需持續關注身高體重的均衡增長

及時發現“小胖子”

爲小嬰兒測量身高體重等指標是兒童保健的重要內容,因爲這些信息可以反映出寶寶從“胎兒”、“新生兒”成長爲“嬰兒”和“幼兒”的轉換是否順利、營養是否均衡。3歲後寶寶在身高、體重、頭圍的增長速度都會顯著放緩,而且大多數寶寶都會穩定在某一條生長曲線附近,較少出現非常顯著的跳躍式上升或下降。但通過規律的測量和評估,兒科醫生有時依然能發現一些不同尋常的勢頭,及時採取措施。

例如:一些寶寶在3歲後,身高的增長會更加明顯地落後於同齡人,甚至跌到自己慣有的百分位以下。這時兒保醫生可能會根據詳細的病史,來評估身高是否還在遺傳趨勢所預測的範圍內、是否可能存在隱匿的消化系統或內分泌系統問題,例如營養吸收不良、生長激素缺乏、骨齡落後於實際年齡等,需要的話會及時轉介給專科醫生進行評估。

又如,一些體重超標的“小胖子”往往在2-3歲之前的身高也處於較高水平。然而3歲後的身高會逐漸趨近各自遺傳潛力所在的百分位,這時如果體重依然居高不下的話,很可能讓身體質量指數(BMI)也與同齡孩子相比超標。美國曾有一項非常有名的研究,將 7000多名學前班的孩子一直隨訪到14歲。結果顯示,那些在5歲時就超重的“小胖子”們與其他孩子相比,在14歲時達到肥胖診斷標準的概率也高出4倍!也就是說,在學前班的小胖子很可能到接近成年也無法翻盤。看來胖子出少年,干預需趁早。

及時發現語言落後

早期干預獲得最佳預後

大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時可以把兩個詞連起來組成短語或短句,而在3歲時已經可以說出3-4個詞組成的句子,和我們對話了。然而事實上“開口晚”的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常見:在2歲-3.5歲的兒童中,語言發育遲緩的比例大約爲13.5%-17.5%。

隨着年齡的增長,其中的一半左右在學齡前已經自然地追趕上來,但仍有一半左右會出現持續的語言落後,甚至在上小學後依然有閱讀、書寫方面的困難。早期篩查和識別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是這個年齡階段兒保門診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干預,這些孩子在幼兒園常常會因爲聽不懂老師的指令而被誤以爲“不聽話”,甚至因爲表達時的詞彙匱乏而被帶上“教不會”、“膽子太小”等錯誤的標籤。他們還可能因爲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總是有強烈的挫敗感,甚至常常大發脾氣、大喊大叫、不再主動嘗試新鮮事物…… 這樣,單純的語言問題就衍生出更多的行爲、社交和情緒管理方面的缺陷。如果這些有語言落後或相關發育行爲問題的孩子錯過了最佳的診斷和干預時機將非常可惜,因爲“後知後覺”的就診和評估很難獲得良好的預後。

親子互動與行爲管理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3歲的孩子已經越來越像個小大人了,他們更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和需求,這也意味着親子之間的情感互動也越來越有意義、更爲獨特。這個年齡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喜歡玩角色扮演和幻想遊戲,並開始逐漸感受到真正意義上的友誼。隨着孩子的自我個性越來越突出,父母在這個階段也開始面臨的新煩惱:如何給孩子制定規矩?


3歲寶寶的護理重點是什麼

與之前相比,3歲的孩子錯誤的行爲更有可能是他們有意爲之而不再是單純的好奇心使然。有時他們在逆反行爲的背後其實潛藏着某種或害怕、或沮喪、或憤怒的消極情緒,而他們自己卻沒有意識到也更不會主動表達。如果家長能有效地識別出可能影響孩子情緒變化的小細節,就很有可能與孩子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途徑,或引導孩子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這就會讓親子關係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感和信任的環境中逐漸學會成人世界中的規則,又不會失去個性。

如果您作爲家長對這個年齡孩子的行爲管理有困惑的地方,當然可以與兒科醫生討論。雖然兒科醫生無法代替家長與孩子進行日常互動,但也許他們會爲您提供既有科學依據又符合孩子特點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如何適應入托和入園?

兒科醫生有話說

很多家長會選擇在孩子3歲左右將他們送到幼托機構。這個過程可能對寶寶和家長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在衆多的幼托機構之間選擇也許沒那麼簡單。特別是近期一些負面新聞不免會讓家長們感到不安……父母如何選擇一家品質有保證而且托育理念相和的幼托機構呢?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寶寶順利地適應上幼兒園的起初幾個星期呢?當孩子入托入園之後出現頻發疾病的話如何處理?如何知道孩子在幼托機構裏面是否能夠適應?家長可以用什麼方式和孩子交流入托後的生活呢?

在3歲的兒童保健門診中,兒科醫生可以與家長討論什麼樣的幼兒園可能更適合孩子的需求、符合孩子的個體發展特點,也可以從孩子的身心兩方面進行分析,儘量爲家長提供有科學依據的、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度過充滿挑戰的入托、入園時光。

其實以上只提到了非常有限的幾個方面。在3-4歲的兒童保健門診還涵蓋的內容包括:

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能力監測

如廁訓練的科學方法和合理期望值

口腔保健的建議、如何避免齲齒

睡眠時長和睡眠質量方面的指導

孩子日常和出行時的安全建議

孩子接觸媒體和電子產品需要注意什麼

什麼樣的遊戲適合每個階段的孩子

二胎時代如何確保大寶二寶能和平共處

兒保醫生還會在期間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查體,來有針對性地發現這一階段常見的身體異常現象並及時採取措施,例如:

心臟雜音

腹部包塊或臟器異常增大

脊柱側彎

雞胸、漏斗胸、肋骨外翻

X型腿、O型腿等骨骼異常

“內、外八字”等外觀和干預指徵

視力篩查

男孩的包莖現象、女孩的乳房過早發育等

兒童保健體系是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制訂的Bright Future兒童保健規範建立起來的,以循證醫學研究爲依據,爲家長提供專業的諮詢和指導。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兒童保健時間爲:出生後2周、1個月、2個月、4個月、6個月、9個月、1歲、1歲3個月、1歲半、2歲、2歲半及3歲,3歲以後每年一次,直到18歲。

兒科醫生的職責不僅在於接診生病的孩子(sick care),也在於守衛每個孩子的健康(healthcare)。現代的兒童保健還會關注到孩子的體格健康、營養、運動、能力發展、心理行爲健康、口腔衛生、安全和預防傷害。積極地發現問題並儘早干預,往往能事半功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