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時父母的態度

本文已影響1.16W人 

在這個典型的例子中,一個簡單的感冒轉變成了心因性的抽搐。

●每一個孩子都會生病。在孩子生病時,需要勇敢起來的不僅是孩子,也包括家長。

孩子生病時父母的態度

●通過扮演醫生的遊戲,能較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對醫生的恐懼心理。

●父母學做“醫生”,就能在孩子發病或病情有所發展時,及時發現孩子的“蛛絲馬跡”,

便於醫生確診與對症處理。

孩子生病時,父母會體會到種種複雜的情感:由於父母的個性差異,每位父母表現出來的對生病的孩子和疾病本身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父母不同的態度影響了孩子自己對待疾病的態度,也影響孩子面對困難、逆境的人生態度。

婷婷是個可愛活潑的6歲小女孩,最近卻被父母帶着頻頻奔波於各醫院之間。因爲她因感冒而引起了一種抽搐病,總是不由自主地抽搐,發病前沒有任何徵兆。在醫院的檢查表明孩子生理機能都正常。

在百般無奈中,經人提醒,婷婷父母帶她到心理諮詢室求助。諮詢師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情況:其母親在場時,婷婷發病的次數多一些。在諮詢中,諮詢師還觀察到其母親幾次給婷婷數脈搏,而且婷婷的每個動作都會引起她的格外關注。

經驗豐富的諮詢師初步斷定婷婷的母親有明顯的神經質人格特徵。人格測驗的結果證明了這一點。經過對婷婷及家人的詳細交談,諮詢師診斷婷婷患的是兒童情緒障礙,主要是由其母在婷婷患感冒後的緊張表現所致。母親的過分關注、緊張甚至當面哭泣讓婷婷覺得自己病得很重,她也開始非常在意自己身體的每一個變化,並對病情的看法很悲觀。她不再與小朋友們一起玩,放棄生活自理,完全依賴父母的照顧。抽搐主要是由於她的心理作用引起的一種心因性疾病。

諮詢師先對其母親進行了心理援助,幫助其緩解過分緊張的情緒,並要求其停止對婷婷的過度關懷。對婷婷,諮詢師主要用暗示法,當着其父母面告訴她:“你現在得的是一個很小的病,很多時候是會自己好的”。在這種暗示下,加上其母改變了態度,兩個星期後婷婷又開始活蹦亂跳了。

家長對待疾病的緊張態度會導致孩子病上加病

在這個典型的例子中,一個簡單的感冒轉變成了心因性的抽搐。幸虧及時找到了正確的解決辦法,否則母親這種緊張、焦慮、悲觀、敏感的態度,會對婷婷今後一生都有影響,婷婷很可能也發展出神經質傾向,長大後很難承受生活中的任何重大刺激、壓力等。

父母沉着、冷靜的態度則讓生病的孩子有安全感

有個小學生生病了。醫生給他量完體溫,當着他的面告訴其父母有99度。孩子心裏一下子緊張起來:他聽同學說過,有一個人因發高燒到40度就死了,現在自己已升高到近100度,必死無疑!但他看到父母都非常鎮靜。父親一直守候在他身邊,給他吃藥、念故事,表情很平靜。孩子認爲這是父親用了極大的勇氣在和自己共度最後時光。所以他也一直平靜而微笑地面對父親。在晚上入睡前,他流露出一些恐懼,他問父親自己會不會在睡夢中死去。父親很驚訝,不知道他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當孩子說明原因時,父親爲孩子的控制力感到震驚,表揚了他後向他解釋:給他量體溫用的是華氏體溫表,而他聽說的那件事是攝氏溫度,兩者是不一樣的。孩子說:“是你們的冷靜讓我有勇氣面對我以爲會來到的死亡。”

不要過分嬌縱生病的孩子

有些孩子生病時,父母很心疼孩子,就過分嬌縱,有求必應,結果孩子病好後,憑空多添幾分嬌氣、任性和驕橫,父母得花很大力氣糾正。所以父母要掌握孩子生病時自己應該採取的態度及分寸,不要好了疾病添了心病。上文的婷婷就面臨一個重新承擔起生活自理的適應過程。

還有些孩子非常渴望自己生病,因爲生了病自己就擁有特權,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而且父母圍着自己轉,能享受到比平時更多的關愛。對這種孩子,父母要反省一下自己平時對孩子是否關心太少,在孩子生病時和沒生病時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形成太大的反差。

每一個孩子都會生病。在孩子生病時,需要勇敢起來的不僅是孩子,也包括父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