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媽咪:如果你一定要胖揍熊孩子,看完這篇文章再動手!

本文已影響2.58W人 

當爸爸的手揚起來,要拍向小小費的屁股時,媽媽拉住他。“別動手,講道理。”

爸爸控訴說,小小費第n次撕書了,已經輕言細語地讓他不要撕書了。可是還是不聽。趁你不注意,好好的書又撕壞了。

媽媽看著爸爸手裡揮舞著印刷精美的繪本,就像揮舞著小小費幹了壞事的狀紙。媽媽也是愛書之人,可是體罰有用嗎?下次還能確保孩子不撕書嗎?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告誡父母,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當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聊天時,小Q媽媽說:“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後悔,生怕打孩子會在孩子的心裡留。”媽媽至今記得,小時候不上幼兒園,站在幼兒園門口哭鬧,被姥爺糊了一巴掌。隔了幾十年,這一幕都記在心裡,滋味莫名。

中國家庭教育高階指導師崔華芳說過,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很正常。打孩子不僅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髮展。

而6歲以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變強。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致媽咪:如果你一定要胖揍熊孩子,看完這篇文章再動手!

孩子犯錯不是壞事,恰好是教育的好機會

1.適時暫停,讓孩子自己反思

樂樂媽分享一個案例。兩歲的樂樂爬到凳子上,把桌子上的花瓶打碎了。心愛的花瓶摔得粉碎,樂樂媽氣得想把他胖揍一頓。但是還是忍住了。她用平靜和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

然後她轉身離開,到另外一個屋子裡去。不一會,樂樂就歪著腦袋出現在門口,難過地說:“媽媽我錯了。”

給孩子一個反思的空間,比暴風驟雨的責罵更有效。

致媽咪:如果你一定要胖揍熊孩子,看完這篇文章再動手! 第2張

2.用後果當教材,讓孩子接受現實。

小萌媽分享一個案例。一歲八個月的小萌貪玩,到了飯點媽媽做好飯等著。喊了許久,小萌故意當做沒聽見。小萌媽默默的把飯收走,即不強行抱小萌來吃飯,也不罵他、揍他。

過了半小時,小萌玩夠了想吃飯,指著廚房的方向呀呀地喊。小萌媽拉著他的手:是你自己決定不吃飯的,媽媽就把飯收走了。下次媽媽喊吃飯,你準時來,否則就接受餓肚子吧。

讓孩子承擔犯錯的後果,避免管教中屢教不改。

3.就算動手,也得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捱打

在迫不得已要動手時,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捱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當然,“打”別用力,只是一個教育的儀式。打完後,要哄哄孩子,讓他知道,爸爸媽媽也很傷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致媽咪:如果你一定要胖揍熊孩子,看完這篇文章再動手!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